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书法学习过程中,临帖是一门不可缺少的功课.对于老年学员来说,尤其是学行草书的,由于其文化水平高低不一、记忆功能衰退,再加上字帖中繁体字较多,又未曾断句,临帖难度较大.在此,笔者结合多年来的书法学习体会,分享几种临帖方法.  相似文献   

2.
文言文断句,是近年来高考新题型。它主要考查考生文言文阅读的综合能力。2004年,北京高考语文卷第Ⅱ卷的第11小题就是文言文断句题,分数为5分;2005年,北京春季高考语文卷、北京高考语文卷、辽宁高考语文卷也相继出现了文言文断句题。这说明文言文“断句”题将成为高考语文试卷中的又一个新尝试。让我们先来看2005年北京春季高考卷第11题:将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用斜线断句。(5分)以是知藏书之难也然藏之之难不若守之之难守之之难不若读之之难尤不若躬体而心得之之难是故藏而弗守犹勿藏也守而弗读犹勿守也夫既已读之矣而或口与躬违心与迹忤…  相似文献   

3.
韩愈的《师说》中曾有"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之句,其中"习其句读"就是教学生如何断句.古人之所以重视断句,是因为断句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对文意的理解,断句失误,必然误解文章原意.近年来,高考语文试题也常常出现断句题.那么,给文言文断句,有无方法可循呢?本文试介绍三种方法.  相似文献   

4.
我国古文无标点,靠读者的理解去断句。同是一文,因断句不同而文意大相迳庭甚或相反者,比比皆是。《论语》中的个别断句不同而意思截然相反者,古已有之。如《乡党》“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传统断句是:“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唐朝陆德明在所著《经典释文》中主张断句为:“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现拟将“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断句法提出,就教于读者。  相似文献   

5.
断句的基本原则⑴是否需要"断句",决定于句子的语气。在整句或分句的结尾处要自然断句。因为整句或分句的句末是句子语气完备的地方。断句与句子的长短没有直接的关系。例如:"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  相似文献   

6.
一、通读语段,理清文意近几年,文言断句题相继出现于各省市的高考试卷之中,而且大有发展之势。在新一轮的复习备考中,我们很有必要了解文言断句的基本方法,并加强这方面的专题训练。其实,文言断句,有法可依,掌握以下几点,会有效提高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人们要阅读古书,断句和标点的功夫是基础.断句,标点,既是阅读古书的必由之径,又是敏求研究的内容.张仓礼同志在古籍整理的工作中,牵住断句标点这一环,这就掌握住了整理古籍的关键.仓礼同志在本书中详尽地论述了断句标点的历史、功能、重要性,从句首词语、句终词语、独立和插入词语、复言虚词和固定结构等方面,探索了断句标点的外部形式;又从主旨情境、修辞章法、文体特点等方面,探讨了同断句标点的参证关系.这些部分既有理论意义,也有指导断句标点实践的实用意义.《古书标点》  相似文献   

8.
依据钱大昕"连篆成文"原则分析《说文解字.示部》"斋"字释文,指出《汉语大字典》对其断句失误之处,并为之重新断句。《汉语大字典》和苏宝荣《〈说文解字〉今注》断句为"斋,戒洁也"。笔者认为应该依据钱氏"连篆成文"的原则断为"斋戒,洁也"。  相似文献   

9.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编辑室编的初中语文第六册中的《出师表》一文,有些断句很值得商榷。对初中学生来说,应着重以短句教学为主,文言文断句亦应以此为出发点。现以第一自然段为例,笔者认为这样断句更为适宜: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相似文献   

10.
曹恩尧 《语文知识》2006,(11):27-28
给文言文断句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有效方法。古人讲“离经辨志”,“离经”就是断句,“辨志”就是通过断句理解文意。孙德谦说:“古书之流传,至于今日,既相承无圈点矣,吾人在诵读时,正宜自行圈点。盖一经点读.其书文意或有难解者,即其上下句法,若何联属,皆将再三谛审,与泛览者不同。”(《古书读法略例》)这段话说明了“点读”即断句圈点的重要性。下面笔者就结合语文教材略述文言文断句的基本规律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文言文断句难。一难在确断,二难在速断。只有不断从实践中总结方法,掌握规律,象庖丁解牛一样“技经肯啓之未尝”,才能攻克断句难关。例1 昌以(?)悬虱于牖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间浸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簳射之贯  相似文献   

12.
关于《孟子》中一段名言的断句问题张霭堂《文史知识》1996年第9期发表《〈孟子〉中一段名言的断句》(以下简称《断句》)一文。作者郑千里先生将《孟子·告子下·舜发于畎亩之中》一段断句为“……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将“空乏其身行”释为“空其身而乏...  相似文献   

13.
《史记·韩长孺列传》"且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冲风之末力不能漂鸿毛"一句,后人有两种断句方法。本文从"强弩"所指入手,试图解决此句及与"强弩之末"相关的几处断句问题。  相似文献   

14.
给古文进行断句标点和翻译一样,不仅是学习古代汉语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考查考生阅读文言文能力的一个主要尺度。试想,古文翻译题在高考中可东山再起,连续考查了好几年,并且有愈演愈烈之趋势,古文断句题为何不能重整旗鼓,重登大雅之堂呢?北京卷敢于标新立异,已在2004年、2005年高考中考查了古文断句题,预计近几年这种题型会推而广之的。一、试题  相似文献   

15.
小学生在学写钢笔字的过程中,有的人短期内进步明显,有的人虽经苦练却毫无进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呢?关键是小学生对练好钢笔字的几个重要环节把握不好。下面试对练好钢笔字谈一下粗浅的看法。一、了解自己,选对字帖书店里的字帖很多,但不一定适合你,如果选错了字帖,虽经苦练但进步甚微。怎样选字帖呢?首先应该仔细观察自己的字体,选择跟自己的字体接近的字帖,  相似文献   

16.
高中文言断句教学正走入高中师生的视野,重视文言断句训练是提升高中生文言阅读水平和培养高中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高中文言断句教学如何才能更高效?通过文言语感的培养,通过文言断句课程资源的开发,通过文言断句技巧的总结提炼,高中文言断句的教学效率会得到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17.
李露萍 《考试周刊》2014,(94):29-29
<正>文言文断句传统称之为句读。明辨句读是阅读文言文的最基本能力。正确断句这一考点在近几年的高考中有强调之势,下面介绍一些方法,可以帮助考生比较容易正确地断句。1.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词一般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遇到名词、代词作主语时,一般可在它的前面断开;看到名词、代词作宾语时,一般可在它的后面断开。找出文中反复  相似文献   

18.
姚金泱 《文教资料》2009,(21):23-24
本文通过对比<周礼正义>两个版本,即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万有文库本与中华书局出版的王文锦、陈玉霞点校本,在断句、标点方面的不同,撮录数条可商榷之断句处,略陈其疑,以就教于方家.文章分三个部分:先简单介绍句读和标点符号的差异;再归纳两个版本断句不同的几种类型,并分析原因;最后总结几种标点符号需要统一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给古文进行断句标点和古文翻译一样,不仅是学习古代汉语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考查考生阅读文言文能力的一个重要尺度。试想,古文翻译题在高考中可东山再起,连续考查数年,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古文断句题会不会重整旗鼓、重登大雅之堂呢?在这一方面,北京卷敢于标新立异,连续在2004、2005年高考中考查了古文断句题,预计未来几年这种题型会被进一步推广开来。  相似文献   

20.
《礼记.学记》有“一年视离经辨志”(即入学一年之后,考经文的句读,辨别志向所趋)的说法。可见,断句是古代启蒙教育的第一步。清顾炎武在《日知录》中也说:“句读之不通,而欲从事于九丘之书,真可谓千载笑端矣。”这说明在古代往往从断句的准确程度,来看一个人文言文阅读的综合能力。现代人对文言文断句也非常青睐,这从高考题中可见一斑。2004年北京卷出现了文言文断句题(即给出一段文言文语段,从中选出5个句子要求考生断句,共5分)。2005年北京春招卷、北京卷、辽宁卷都出现了这种题型。2006年北京卷、辽宁卷、福建卷和广东卷也分别出现了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