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2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学生成人依恋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亲密关系体验调查问卷(ECR)对28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1)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在父亲因子(情感温暖、理解Ⅰ;过分干涉Ⅲ)和母亲因子(情感温暖、理解Ⅰ、过分干涉、过度保护Ⅳ上的得分显著低于独生子女大学生;在依恋回避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独生子女大学生。(2)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在父亲因子(情感温暖、理解Ⅰ;过分干涉Ⅲ;过度保护Ⅵ)和母亲因子(情感温暖、理解Ⅰ、过分干涉、过度保护Ⅳ上的得分显著低于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在依恋回避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来自城市的大学生。(3)影响依恋回避的因子有母亲因子(惩罚、严厉Ⅱ;拒绝、否认Ⅲ),影响依恋焦虑的因子有母亲因子(拒绝、否认Ⅲ;偏爱被试Ⅴ)和父亲因子(偏爱被试Ⅳ;过度保护Ⅵ)。结论: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上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对成人依恋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通过调查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父母教养方式,探讨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SWB )与其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调查结果表明:1.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在中等程度以上;2.男女大学生在生活满意度方面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3.男生在父亲惩罚、严厉( FF2)因子上得分显著高于女生;4.男生SWB与父母教养方式中母亲的拒绝、否认(MF3)因子、惩罚、严厉(MF4)因子高度负相关;女生SWB与父母教养方式中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MF1)因子显著正相关。结论: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其感受到的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存在显著正相关,与母亲拒绝、否认及严厉、惩罚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以研究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对归因方式的影响为目的,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和大学生归因方式问卷(ASQU)对195名某大学学生进行测查,发现:(1)在父亲的教养方式上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各因子男女差异显著;在惩罚严厉因子上城镇与农村大学生差异显著。在母亲的教养方式上情感温暖、理解,过度干涉、过度保护,拒绝、否认因子差异显著;在惩罚严厉、偏爱被试等因子上均达显著水平;在惩罚严厉、关爱被试因子上城镇与农村大学生差异显著。(2)男女在正性、负性事件的整体维度上的归因存在极显著的差异;在正性、负性事件的各个维度上的归因城镇与农村大学生无显著性差异。(3)父亲的情感温暖、理解,过分干涉,惩罚严厉,过度保护和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过度干涉、过度保护与归因方式有显著相关。结论: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对归因方式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失眠大学生与健康大学生依恋、孤独感的差异,采用关系问卷RQ、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以及情感与社交孤独量表ESL对178名健康大学生和87名失眠大学生进行量表测试.结果显示:1)失眠大学生与健康大学生依恋类型的分布存在显著差异,在依恋方式的焦虑和回避两维度上也存在显著差异;2)失眠大学生与健康大学生情感孤独无明显差异,但社交孤独和总体孤独存在显著差异;3)相关及回归分析表明,孤独因子与依恋回避、依恋焦虑水平显著相关,社交孤独与依恋焦虑对睡眠质量有较大影响.认为孤独感、依恋方式与大学生失眠情况存在关联,失眠大学生社交孤独、依恋回避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大学生,高水平的依恋回避和社交孤独可视为失眠大学生的2个人格特征.  相似文献   

5.
采用由岳冬梅等人修订的原瑞典Umea大学神经医学系C.Perris等人编制的EMBU(父母教养方式)问卷,调查了某市1964名初一到高三学生父母的教养方式.结果发现:(1)在母亲教养方式的各个因子上性别差异均不显著,而在父亲教养方式中的拒绝和干涉因子上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2)在温暖和拒绝各因子上父亲和母亲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正相关,差异性也十分显著;在干涉因子上二者的相关程度较低,但存在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和个人评价问卷(PEI)对大学生的父母教育方式及大学生的自信心状况进行调查,并分析两者的关系。结果显示,大学生的自信心得分与父亲的情感温暖理解、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父亲的拒绝否认、母亲的拒绝否认均呈显著的正相关,与父亲的偏爱、母亲的偏爱呈显著的负相关。这表明,积极的教养方式如情感温暖理解有利于大学生的自信心培养,而消极的教养方式如过度的偏爱、严厉的惩罚对大学生的自信心建立是不利的。  相似文献   

7.
周细兰 《学周刊C版》2019,(6):188-189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以"青少年依恋问卷"为测量工具对983名中学生进行施测,探讨青少年亲子依恋、同伴依恋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结果发现:(1)青少年父亲依恋、母亲依恋、同伴依恋与学业成绩呈显著正相关,说明青少年的依恋水平越好,其学业成绩就越好。(2)父亲依恋、母亲依恋能显著预测学业成绩,而同伴依恋对学业成绩的预测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中小学管理》2007,(4):40-43
关于父母对孩子的期望,据四国高中生自我报告:父母对孩子的期望都较高,且母亲的期望都高于父亲。其中,韩国父亲(76.7%)对子女的期望最高,接下来是美国父亲(69.2%)、中国父亲(62.0%)和日本父亲(57.1%)。同样,韩国母亲(78.7%)对子女的期望最高,接下来是日本母亲(73.7%)、美国母亲(73.1%)和中国母亲(65.8%)。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地震灾区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对这部分学生进行心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灾后精神失调筛查自评问卷(SRQ-20)、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成人依恋量表(AAS),PTSD自评量表(PCL)、事件影响量表(IES—R)对成都)晦近灾区的某高校的2165名灾区学生进行了随机问卷调查。结果:(1)学生的心理困扰严重程度可以分成不同的层次,IES—R检出率29.19%、SRQ检出为26.74%、PCL检出率为16.16%;(2)检出的学生中73%以上均是那些地震中一直在现场和大部分时间在现场,他们的创伤反应比其他灾区学生更突出;(3)在检出的学生中,不安全的依恋类型的学生比例占了大部分(均为63%以上);(4)在三个筛查量表中阳性检出组与阴性组的学生在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以及依恋量表中的亲近因子、焦虑因子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心理康复工作中,(1)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分层次干预;(2)要关注学生震前的亲子依恋关系,注意复杂型创伤的治疗;(3)要重点放在如何帮助学生构建积极的社会支持资源方面;(4)学生社会支持网络恢复要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10.
重新梳理哈姆雷特的情感,可以使我们在理解莎士比亚的不朽剧作《哈姆雷特》时有新的视角和新的发现:1.哈姆雷特在情感上更多的是对父亲的依恋,这种依恋正反映出文艺复兴时期人们的普遍意愿,体现出强烈的时代性;2.哈姆雷特对母亲的情感爱恨交加,并非恋母情结,而是原罪意识;3.哈姆雷特对奥菲利娅复杂多变的情感使人物性格异彩纷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考察父母依恋对大学生身心适应的影响机制。方法:应用自编大学生父母依恋问卷、自尊量表、信赖他人量表、青少年自主性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自编身心适应量表对重庆、四川、浙江2471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1)父母依恋的年级差异不显著;(2)男、女生父母依恋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3)一年级的身心适应水平显著好于其他年级;(4)身心适应的性别差异不显著;(5)父母依恋对自尊、信任他人、自主性、社会支持感知、身心适应有积极影响;(6)父母依恋以自尊、信任他人、自主性、社会支持感知为中介对身心适应产生积极影响。结论:父母依恋首先以自尊、信任他人为中介,然后通过自主性、社会支持感知的中介作用对身心适应产生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SCL-90”症状评定量表和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对540句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测试。以“SCL-90”症状因子分≥2.5作为心理障碍的评定起点,把心理障碍大学生与正常大学生的人格因素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除躯体化症状患者人格因素不存在显著差异外,心理障碍大学生在其他14个因素(除B和Q1)上与正常大学生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与症状因子呈显著性相关的人格因素为C(稳定性)、H(敢为性)、O(忧虑性)、Q4(紧迫性)。运用因素分析方法得出的结果表明,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人格综合因素有四方面:1.情绪自控;2.情绪外射;3.人际技巧;4.敏感性。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大学生依恋类型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对233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采用成人依恋量表(AAS-1996修订版)研究大学生依恋类型与心理健康的关系。采用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大学生强迫症状问卷和状态—特质焦虑量表,从三方面测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大学生的依恋类型分布情况为安全型依恋占了总人数的60.26%、恐惧型15.81%、先占型13.68%、拒绝型9.83%。(2)安全型依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高于其他三种类型。(3)在各依恋类型中,安全型依恋各因子与心理健康相关度最高。  相似文献   

14.
用中学生学习策略问卷、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对323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中学生学习策略不存在性别差异。中学生在认知策略上存在显著的阶段差异,初中生在认知策略方面比高中生强。(2)父母教养方式在过分干涉维度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父母亲对男生过多干涉和限制。(3)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有利于中学生学习策略的形成和发展,而父母惩罚严厉、拒绝否认的消极教养方式均不利于中学生学习策略的形成和发展。(4)父亲教养方式比母亲教养方式对中学生学习策略的影响大。(5)父亲教养方式对中学生动机策略的影响大于母亲,而母亲教养方式对中学生元认知策略的影响大于父亲。  相似文献   

15.
对东西部4所高校391名贫困大学生进行自强意识、家庭环境、父母养育方式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贫困大学生的自强意识水平一般,其中社会取向自强意识显著高于个人取向自强意识。(2)贫困大学生的自强意识在地区、年级和学生干部职务等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东部高校贫困生的自强意识显著高于西部高校贫困生;担任学生干部的贫困生的自强意识显著高于未担任学生干部的贫困生;贫困生的自强意识呈现出一种U型曲线的年级发展趋势。(3)贫困大学生的自强意识与家庭环境、父母养育方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其中,家庭环境中的亲密度和成功性因素,父母养育方式中母亲惩罚严厉、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和父亲拒绝否认因素对贫困大学生的自强意识具有显著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学生依恋类型及其与孤独感的关系,为开展大学生心理辅导与救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成人依恋类型自我报告量表及孤独感量表对四川、重庆20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大学生依恋类型的分布为安全型占69.7%,回避型占19.1%,矛盾型占11.2%;除男女大学生在矛盾依恋上有显著差异外,大学生依恋类型均无年级和城乡差异.大学生依恋类型与孤独感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结论大学生成人依恋类型以安全型为主,依恋类型与孤独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路娟  刘永  朱忠荍 《文教资料》2014,(22):125-127
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人际信任量表(QTR)对58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是否独子、不同生源地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5);人际信任与父亲情感温暖(FF1、MF1)呈显著正相关(p<.01)、与父亲的过度保护(FF6)、母亲的过度干涉和保护(MF2)呈显著负相关(p<.05),与其他维度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采用问卷法对福州市四所高校300名大学生进行随机调查。结果表明:1)有恋爱经验的大学生在自我同一性的承诺及探索因子上的得分均高于从未恋爱组,但无显著差异。2)成人依恋中回避和焦虑因子的得分在不同同一性状态之间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但进一步比较发现,早闭型在焦虑因子上的得分显著低于延缓型。3)大学生成人依恋中的焦虑及回避因子与自我同一性的承诺因子都存在显著负相关,且承诺因子是焦虑与回避的有效预测变量;而成人依恋与探索因子尚不存在相关,但探索因子对成人依恋的焦虑具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9.
摘要对229名寄宿制学校中学生的调查显示:(1)寄宿制学校中学生在学习适应和身心症状适应维度上得分较高.存在适应困难,其中高一学生的学习适应困难得分显著高于初一;(2)在父亲教养方式上,男生在过分干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在母亲教养方式维度上,男生在拒绝否认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初一学生在父亲情感温暖、理解上的得分显著高于高一学生;母亲文化程度为大学或中专的学生在情感温暖、理解上的得分显著高于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的学生;(3)父母教养方式与其子女的适应策略存在显著相关,分离策略和母亲的惩罚严厉对中学生的学校适应困难有较强的预测作用,可以解释总变异的39%。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的关系,使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网络成瘾问卷(IAD),对宁夏467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父母教养方式中温暖理解与大学生网络成瘾呈现显著负相关;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和偏爱被试与大学生网络成瘾呈显著正相关;家庭教养方式中的父亲过分干涉、父亲偏爱被试、父亲拒绝否认、母亲惩罚严厉和母亲温暖理解五个变量可以对大学生网络成瘾有预测作用。由此得出结论——家庭因素中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网络成瘾之间有重要的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