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李清照与东京汴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清照何时进入大宋首都东京,向无定论;而东京的生活经历对李清照的个性与创作有何影响,尚无人论及。本文以为李清照至迟当在宋哲宗元四年(公元1089年)六岁时进入东京。东京的政治风雨铸成了她关心国计民生的国士胸襟,促成其诗歌创作关注政治的显著特色;而东京特定的文化氛围又为她研究和创作曲子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促成其在词学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东京在李清照的成长过程中具有不容忽视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宋代著名的女作家李清照是一个既工于诗词文赋,书法绘画,又精通音律,金石等的“全才”人物,历来人们评价好,往往只重视好的词作,而忽视了好的诗歌创作,实际上,李清照在词作中表现出的只是好思想感情的一个方面,在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好性格的另一方面:英雄气质和爱国激情,诗中表现出的进步的思想,宽广的胸襟,超人的见识无愧“巾帼不让须眉”。  相似文献   

3.
唐代以"诗格"为主的一系列诗歌理论著作,其间所论及的诗歌风格理论可以说上承魏晋南北朝,下启有宋一代。对于刘勰、钟嵘等人的观点既有所继承,也有自己的一些创新,拟结合唐代诗歌理论著作与实际的诗歌创作,对当时的诗歌风格理论进行一些简单梳理与阐释。  相似文献   

4.
本文简略论述了白居易的三峡诗的艺术特色,它对全面认识白居易的诗歌创作,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5.
对冰心诗歌创作的研究本无新意,但从译介学的角度对之加以论证的却不多见。本文在论述泰戈尔对冰心诗歌创作的影响实质上是郑译泰诗的影响的基础上,主要论述了阅读郑译本《飞鸟集》对冰心诗歌形式内容和语言意象的影响,并探讨了阅读译诗建立起来的翻译文学概念对冰心后来翻译思想和翻译实践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李清照的诗引亢悲愤、雄健浑厚;而其词却曲折含蓄,细腻婉转。诗中是鲜明的爱国情感,词里却蕴藉的女儿情怀。通过对李清照诗词创作的思想性加以比较,探求李清照诗与词思想性的差异,展示二者在同一作家笔下的不同风采。  相似文献   

7.
李清照一向被归为正宗的婉约派,但也有不少学者如繆钺、龙榆生则认为李清照的词作蕴有潇洒的气度,并非婉约可以全然概括,这种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事实上,李清照的诗作不仅没有流于俗套,并且十分善于采用诗歌创作的技巧作词。从李清照唯一的词学文论——《词论》切入,通过考察李清照的具体创作和传统诗教观念,可以进一步呈现出李清照诗词创作观念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8.
李清照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女词人,更是一位具有爱国情怀的女作家。李清照的词中有婉约柔细的一面,而她的诗作之中则更多地洋溢着强烈的爱国情怀。李清照诗中所表现的爱国情怀,与其家庭环境和特殊经历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9.
我们应从中国历史文化的视角观察女性文学对封建文化的冲击和反叛。运用比较的方法,对比李清照、李白、杜甫几大家诗,解析李清照的诗风、诗韵、诗趣。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五代宋初僧保暹所撰之论诗著作《处囊诀》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关于诗歌创作与诗歌鉴赏的论述,从而肯定其重视诗歌的审美功用、讲求艺术直觉等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叶燮在《原诗》中论述诗歌创作时,明确地提出"以胸襟以为基"。但是对于"胸襟"的涵义,他并未给出清晰的说明。本文从叶燮《原诗》对"志"的解释入手,阐述了"志"与胸襟的关系,"志"与情的关系,实际论及胸襟培养的途径和内涵。继而阐述叶燮对于胸襟的具体运用,即以胸襟为基,建立诗歌创作论和诗歌发展论,并涉及诗歌批评论。  相似文献   

12.
申茂堂 《文教资料》2011,(21):13-14
叶燮在《原诗》中论述诗歌创作时,明确地提出"以胸襟以为基"。但是对于"胸襟"的涵义,他并未给出清晰的说明。本文从叶燮《原诗》对"志"的解释入手,阐述了"志"与胸襟的关系,"志"与情的关系,实际论及胸襟培养的途径和内涵。继而阐述叶燮对于胸襟的具体运用,即以胸襟为基,建立诗歌创作论和诗歌发展论,并涉及诗歌批评论。  相似文献   

13.
关于北宋最著名的一起文字狱——乌台诗案,已有不少同志专题论述,有的文章还由此进而论及乌台诗案对整个宋代诗歌创作所产生的恶劣影响。①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文章对深受北宋文字狱之害,在两宋影响极大、被奉为江西诗派领袖的诗人黄庭坚却颇有微词。黄庭坚是文学史上争议颇大的诗人之一,褒者贬者都能从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中找到足够的论据证明自己或褒或贬的理由。它说明黄庭坚  相似文献   

14.
宋代诗话十分注重自然生态对诗歌创作的感发作用,并将自然物象作譬喻来阐述作诗之法则、诗歌之体格.论文以 《历代诗话》 中的宋代部分为例,从以自然生态解说诗因、以自然生态比拟诗体、以自然生态论说诗格三个方面,论述宋代诗话中体现出的宋代文人的生态审美智慧.  相似文献   

15.
以诗评诗是《诗经》评点中的常用手法,其具体表现形式是以后世具体诗篇或诗句来阐发《诗经》中的诗篇或诗句,从而直观地揭示诗旨、品味意境、指出创作手法、并说明其对后世诗歌创作的影响。本文试以所见明末诸家诗经评点中以诗评《诗》之处作一粗略统计与论述,初步揭示《诗经》评点中以诗评《诗》的面貌。  相似文献   

16.
要正确评价李清照.必须全面认识李清照.要全面认识李清照,就应当深入研究她南渡以后的诗词.李清照后期的诗词.在题材、内容、情调和风格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异.诗,或借古讽今,或直陈时事,写得忠愤激昂,情辞慷慨;词,或触景生情,或托物寄意,委婉而深沉.愁苦凄凉.在承认差别的同时,我们又发现两支基调、旋律、节奏、音阶不同的乐曲,都表达了作者反对妥协投降、怀念中原故国的思想感情.她对家乡和故国的浓厚感情,无疑是属于爱国主义思想范畴之内的.  相似文献   

17.
李清照的词作咏及菊花、梅花、海棠等,其中的梅花词(含咏梅及涉梅)研究者似乎少有论及。事实上,梅花词是李清照生活经历的折射,本文重点分析了梅花词的内涵,并兼及其艺术手法,进而探讨词中所体现的梅花精神。  相似文献   

18.
禅源于印度,繁盛于中国。它追求的是心灵的慧悟,这种特殊的思维方式与中国传统诗歌创作理论相融洽,使禅宗的静默观照与沉思冥想成为古人写诗的一大法门,形成了中国古典诗歌创作的一个独特流派:“禅意诗”。“禅意诗”历代不乏其优秀作品,而以唐宋二代为最。本文选取部分唐宋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从各个角度分析了唐宋禅意诗歌的不同意蕴内涵与其丰富多采的写作技巧,论述了它们的美学价值与审美意趣。  相似文献   

19.
伟大的诗人屈原曾到过汉北,已为世所公认。但屈原到过汉北的具体地理方位却鲜为人知,而且对他来汉北的原因、目的以及对创作的影响也较少论及。这对屈原及其作品的研究、理解产生了一定的障碍。本文拟就屈原汉北之行的具体地理方位,历史缘由,主观原因,诗歌创作的影响作一钩沉、考证、论述,藉此与同仁商榷。  相似文献   

20.
艾米莉·狄金森和李清照都是文学史上著名的女诗人,她们的诗词历经数代仍然广为传诵。虽相距甚远,各自为诗,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代,她们创造了自己独特的诗歌风格。本文拟就这两位杰出诗人的诗歌创作风格进行比较探讨,在互为参照系的比较中,研究她们诗歌创作风格中的共同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