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祢衡论     
祢衡,是人们较为熟悉的人物。《三国演义》把他写得酣畅淋漓,狂狷不羁,以一派超然出世的风姿展示了他的品格与才华。他横评当代俊杰人士,把权贵们贬得一文不值;他蔑视宗法礼制,能在大庭广众之下剥落得精赤条条。可以称得上是一介笑傲天下之“士”。但他以悲剧的结局,结束了  相似文献   

2.
狡兔三窟     
瑶瑶 《阅读》2023,(26):28-31
<正>品读古文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注释:(1)狡兔:狡猾的兔子。(2)窟:洞穴。(3)高枕而卧:高枕无忧,安心地睡觉。(4)复:再。这则典故出自西汉刘向的《战国策·齐策四》,讲的是孟尝君的门客冯谖为孟尝君开拓栖身地,帮助他在政治漩涡中安身立命的故事。  相似文献   

3.
盛唐士风的突出表现之一是士人积极干谒求进,但盛唐士人对干谒的态度又是相当矛盾的。经过魏晋风度的鼓荡,士之重人格独立的文化品格被盛唐士人突出强调,同时一般士人在干谒中趋炎附势、蝇营狗苟形成较坏的负面影响,使正直之士对干谒深以为耻;但盛唐之士又以强调个体尊严、出于公心、展示才华等方式修正干谒行为,所以盛唐士人虽多耻于干谒,但干谒之风仍很盛行。  相似文献   

4.
道德人格教育是中国传统教育的重要内容。先秦诸子在道德人格教育的目标上各有追求。其中,儒家以培养“德业兼备”之才为己任,墨家推举“厚乎德性”之兼士,道家尚崇“被褐怀玉”之圣人,法家主张塑造“法治”之士。先秦诸子的这些思想对我国道德教育的传承,对当今社会人才的培养有着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周代学校包括贵族与平民教育。“士”即“学士”,将“士”仅视为上、中、下士的观点,是以偏概全。春秋以前已大量存在的“学士”及“草菜之士”,为后来“士人阶层”之主体。没落贵族,上、中、下士等,是“士人阶层”的后来者。  相似文献   

6.
出于对大一统政治现实的理性觉识,本有划策之才的吴梁藩府士人开始了对自我策士身份的消解,表现出谏止藩王"阴谋"以缓解藩王与汉廷对抗的共同心态。因处于藩府特定的政治境况中,邹阳、枚乘等人变口谏为文谏,并在文谏中采取了非直语的微谏方式,开始了由口辩之士向文辩之士的精神转型。藩府士人变战国权略之术为两汉赋家之才,表明了中华民族经战国分裂、秦末变局、汉初藩国谋乱而即将进入真正大一统的汉武盛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7.
丹道养生是中华民族传统养生文化的瑰宝,是数千年来养生之士汲取道、释、儒、医等传统文化的精华,形成的一门融道学的宇宙观、人生哲学、人体观、修炼体验为一体的修身养性理论体系和行为模式。丹道养生是参天地、同日月、返自然、还本我、修性命的天人合一之道,它以系统完备的  相似文献   

8.
明清之际,“市商/佳人”小说的出现,是迅速崛起的市商阶层对“才子佳人”话语霸权的挑战及对“风流佳话”领地的争夺。这一在爱情话语中的权力分享,透显出从中晚明以来商人对士/商“区隔”的跨越意向和对等级身份的突破趋势。如果说《卖油郎独占花魁》、《叠居奇程客得助》是这方面的代表作,那么由此再到《聊斋志异》的《黄英》,则呈现出一个由“区隔”的跨越到士/商之融构的发展过程。马生与黄英的“婚姻”,正隐喻着“士魂”与“商才”的互相吸纳与融合。由此而形成的商业伦理和商人精神,对当今市场伦理的建构也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9.
《卜居》当为屈原所著,在《惜诵》、《离骚》之后,其结尾充分发泄难以压抑的愤懑,非“竭知尽忠而蔽障于谗”的来历者是写不出来的。《渔父》最后一句的同情既在渔父而不在屈原,说明其作者应是楚国避世之士而非屈原,且通篇难以见到屈原的创作个性和富于感情的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10.
春秋时期的《易》筮可以分为2大类别,一是用筮得的本卦进行预占,二是用筮得的之卦进行预占。依爻的变化的数量的不同,又可以分为2种情况,一是一爻变的情况,二是数爻变的情况。其中一爻变的筮例,主要用本卦变爻的爻辞,以及与变爻相关的2个经卦的卦象为占。三爻变的筮例,在只有3个经卦时,取与变爻相关的2个经卦的卦象为占,若是有4个经卦,则以本卦、之卦的卦辞,及其本卦、之卦与4个经卦的卦象为占;五爻变的筮例,主要据之卦的卦辞为占。六爻变遇乾坤之变时,以"用九"或"用六"为占。而易数八是表示数爻变的术语,泰之八是二爻变的筮例。  相似文献   

11.
秦腔(节选)     
贾平凹 《阅读》2023,(48):29-32
<正>山川不同,便风俗区别,风俗区别,便戏剧存异;普天之下人不同貌,剧不同腔,京,豫,晋,越,黄梅,二簧,四川高腔,几十种品类;或问:历史最悠久者,文武最正经者,是非最汹汹者?曰:秦腔也。正如长处和短处一样突出便见其风格,对待秦腔,爱者便爱得要死,恶者便恶得要命。外地人——尤其是自夸于长江流域的纤秀之士——最害怕秦腔的震撼;  相似文献   

12.
赵执信《声调谱》是他研究古诗声调的结晶,对形成清朝文学批评史上的诗歌声调学说影响显著。后人对他声调学说的来源认识颇有分歧,对他在书中仅举唐宋古诗为例也存在误会。这些都影响着对《声调谱》的正确认识和评价。对各种说法经过比较,可以相信赵执信的声调学说得自冯班,而不是得自王士禛,也不是仅仅出于赵执信对唐宋诗歌的揣摩。赵执信举唐宋古诗为例以发明古诗声调,是因为他的古诗观所指主要是唐以后与近体诗相对的新变的古诗,与一般以汉魏古诗为古诗的认识在侧重点上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华夷观念是以华夏文化优越感为基础、以儒家礼法制度为依托而产生的一种"华尊夷卑"的思想体系,华夏人的这种主观意识随着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而逐渐扩展为一种社会性的意识形态,进而形成了尊礼义文化、贱夷狄风俗、用夏变夷、夷夏之防等观念的"华夷之辨"。宋朝有着它特殊的时代背景,所以这种传统的华夷观念表现得更为突出些。  相似文献   

14.
现今社会是大数据时代,而大数据的来源与处理则是以新媒体为基础进行的,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广泛地、深刻地对"爱马士"大学生的培养和教育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爱马士"大学生是具有较高层次文化水平和思想政治水平的青年,是我国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建设者和领袖接班人。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通过新媒体对"爱马士"大学生的培养和教育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  相似文献   

15.
功过杂谈     
为官之道有一条:但求无过。然细想起来,过失其实还有虚实之别。最简单的道理是当官不能有实过,因为实过造成的损失是直观的,从失守街亭的马谡这个官到克拉玛依火灾中失职的那些官到綦江虹桥垮塌的直接责任人林士元,均无一例外受到追究。而虚过呢?比如说“无功便是过”的“过”吧,不像“走错路,上错床,揣错包”那么容易界定,看家守摊,政  相似文献   

16.
唱曲之法,不但声声宜讲,而得曲之情为尤重,盖声者众曲之所尽同,而情者一曲之所独异.音乐不在谱上,而在谱子之间.  相似文献   

17.
有唐一代是中国封建王朝如日方中的鼎盛时期,士人洋溢着蓬勃的朝气和乐观浪漫的精神,使牡丹花以其丰盈华贵的自然特性迎得士庶喜爱;而广泛地国际文化交流和自由活跃宽松的思想环境也使佛教在传入中国几百年后发展到顶峰。使牡丹文化和寺院文化碰撞出斑斓的火花。  相似文献   

18.
邹中娥  汤呈懿 《阅读》2009,(7):68-73
灰太狼在回家的必经之路上设置了大大小小11个关卡,羊族们正在招募智勇双全之士参加攻打狼窝行动,每过一个关卡,奖励一张羊族成员青靓照,请有意者踊跃报名!  相似文献   

19.
《乞食》是研究陶渊明思想创作道路的重要诗篇。目前,一些研究者颇多歧见,本文拟就其系年、主旨及借托手法的成因等问题作一些探讨。 当代研讨家有的沿袭温汝能的“此诗非设言也。因饥求食是贫士所有之事,特渊明胸怀之旷如,因不必讳言之耳”(《陶诗汇平》)之说,以纪实诗论之,虽  相似文献   

20.
战国时期忧患意识的范围呈扩大化趋势,由早期关注自然而转向关注社会现实,注入了更多的社会因素,它有着忧患主体的多层次性。这一时期,“士”群体的忧患意识颇为活跃,忧患内容丰富多彩,它注重忧患意识发展的继承性与连续性,以反映兼并战争与中央集权之现实为聚焦点,关注国运民生,有着很强的理论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