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跆拳道属于体育项目,起源于朝鲜半岛,逐渐引入中国,其弘扬武道的"始于礼终于礼"精神,与我国传统的武术不同,跆拳道基本功夫有10余种,例如兵器、擒拿及对拆自卫术等,在训练过程中,应选择正确方式训练,必须提高防御意识,避免造成身体损伤。本文以试论青少年跆拳道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分析为题,阐述青少年跆拳道训练的特点、注意问题以及提高训练的有效方法,仅供青少年跆拳道训练者借鉴。  相似文献   

2.
跆拳道1988年首次成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它要求练习者不仅要学习跆拳道的技术,而且更要注重做人的道理。每一次练习均要求“以礼始,以礼终”,培养人的礼仪、忍耐、谦虚和坚忍不拔的精神。 90年代中期,跆拳道俱乐部进入北京地区后迅速得到北京市民特别是学生和白领阶层的欢迎。目前,北京地区有大小的跆拳道俱乐部几十家,跆拳道场馆多达数百家,这些场馆一部分是俱乐部开设的商业场馆,一部分则是各大高校的训练场馆。  相似文献   

3.
张栋 《精武》2013,(35):21-22
本文根据少儿生长发育规律和跆拳道运动的特点,借鉴国内外从事跆拳道领域杰出的教练员,运动员经验以及个人亲身体会,借此对少儿跆拳道的启蒙及训练方法谈下个人见解,以期望对少年儿童跆拳道训练有所帮助,进一步提高少儿跆拳道成绩。可供基层业余体校教练员在实践训练中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4.
苏建波 《体育科技》2010,31(4):26-30
采用文献资料、访问、逻辑分析,对武术爱好者和学生进行随机调查。从跆拳道礼仪和中华武术的武德教育之间的道德礼仪动作、宣传力度、场地设施等方面。跆拳道推崇"礼始礼终"的尚武精神。其宗旨是"礼义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挠"。跆拳道给人们留下的较深印象是,跆拳道练习者始终是在的场合行礼鞠躬,这是因为跆拳道练习者始终把"礼"作为训练内容,强调"礼始礼终"。武德是从事武术活动的人,在学习武术过程中及在社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所应有的道德品质。它是调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以强身健体、防身自卫、修身养性为目的。在当今的武术训练中,武术只留下一抱拳礼仪。中华武术先要有武德才能让武术立于不败之地,发扬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冲破单一狭隘的道德意识,构成了中华武术尚武崇德的民族精神。通过对跆拳道礼仪和中华武术的武德教育的对比揭示了学习武术武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更好的发扬中华武术武德教育。  相似文献   

5.
1跆拳道训练对少年儿童骨骼关节发育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在石家庄市少儿业余体校和部分道馆中随机抽取锻炼时间达到两年以上的少年儿童,与其他同学相比,结果表明参加跆拳道锻炼的同学在身高上有明显的变化,改变了身体不正确的姿势,增强了身体的灵活性与协调性,促进了骨关节以及肌肉的发育。  相似文献   

6.
跆拳道运动中横踢技术发展下肢快速力量的训练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从实战出发的原则,一切技战术的训练和形成要结合比赛实际。素质训练也要与专项特点相结合。本文结合跆拳道运动的专项特点,以生理学和训练学原理为依据,结合实际训练,探讨了本项目运动中针对横踢技术的下肢快速力量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7.
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对学龄儿童参加跆拳道练习的动机进行分析,再结合学龄儿童的生理解剖特点和跆拳道项目特点,以及俱乐部的一般特征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学龄儿童参加跆拳道训练时应注意的问题,为跆拳道俱乐部在训练内容、组织形式、训练强度、训练量上提供参考,以便使学龄儿童能科学的锻炼,健康的成长,为以后的学习、工作、做人处事打好基础,为跆拳道培养后备人才.  相似文献   

8.
<正>笔者学校把修身健身、育德育礼的"跆拳道"溶入大课间活动,通过跆拳道礼仪、品式、腿法、游戏等训练,培养他们尊师重道、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实践中我们的做法是:  相似文献   

9.
通过文献资料法,试图以老子《道德经》中的“道”为基础,阐述跆拳道修养论。老子《道德经》中所谓的“道”,具有“自然无为”“不争”“朴素”等特征,认为具有这些特征的“道”可作为跆拳道训练的指导方法。首先,以“损”为原则的跆拳道训练应该消除社会或人类赋予跆拳道训练中强制的人为目的,通过“损”的训练寻找自然规律的要求,减少自身损伤,更能让自身朝着“道”的状态回归,寻找跆拳道的本质 ;其次,以“和谐”为原则的跆拳道训练,就是要放下,领悟世间真理,做到“不争”,不争的心态可促进跆拳道水平的提高与发挥 ;最后,以“知常知和”为基础的跆拳道训练,即在训练中遵守自己的内心,保护自我,摒弃华丽的动作以及争强好胜的心态,达到了这种心态才能够让跆拳道项目回归这项运动最初的本质——防御性,如此才能达到跆拳道项目的训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通过专家访谈、文献资料调研等方法结合教学训练实际,分析了跆拳道踢靶训练中的安排设计问题,探讨了以腿法技术进行踢靶训练中的方法问题,提出了踢靶训练的控制与原则,以期为跆拳道的技术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跆拳道项目,本身就以腿部击打为主要得分方式,这也导致了优秀跆拳道运动员腿部的专项训练方法的发展,为了更好地充实跆拳道运动员腿部专项训练方法的理论,促进竞赛战术的发展,作者从腿部力量角度着手研究,对运动员腿部力量训练的过程的多样性进行调查、采集.从而研究跆拳道腿部力量训练的特点及变化,结合运动训练的新理论。  相似文献   

12.
跆拳道是一项要求快、准、稳,同时要求综合运用手和脚快速击打对方已获得相应等分的项目,不仅要求跆拳道运动员在平常更多的进行技战术训练和一般身体素质训练,还要结合跆拳道项目特点和制胜规律进行有针对性的体能训练。为了更好地提高跆拳道运动员对跆拳道技战术合理运用和掌握,使运动员在训练中更好地提高自身竞技能力,本文主要采取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归纳法及专家访谈法,通过总结FMS功能性动作评估,来探究跆拳道运动员自身的不足,以期达到提高其竞技能力、预防运动损伤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许文 《中华武术》2006,(11):57-58
1.1 文献综述 跆拳道,是一项利用拳和脚进行搏击的对抗性运动,它通过竞赛训练和功力检验等运动形式,使练习者增强体质,掌握技战术,并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今天我们要想进一步学习掌握跆拳道运动的基本技术,就不能只学其法,而不明其理。随着世界各项体育运动技术水平的迅猛提高,如何提高我国跆拳道运动的技术水平,使之适应未来形势发展的需要,已作为一个重要课题摆在我们面前。通过研究对反击技术在竞技跆拳道运动中的运用,使教练员能选择更合理的手段和方法,提高训练实效、减少训练中的盲目性,使运动员发挥人体极限,促使跆拳道训练的发展与提高。  相似文献   

14.
我国跆拳道运动水平快速提高的同时,影响跆拳道运动员竞技水平提高的因素也值得我们重视。本文结合跆拳道运动特点,通过文献调研和对有关跆拳道专家进行访谈交流、探讨,认为技能、智能、体能、心理素质、教练员水平成为影响跆拳道运动员竞技水平的主要因素,从而使从事跆拳道项目的教练员能进行科学的、有针对性的训练,减少可人为控制因素的影响,逐步提高运动员竞技水平。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实验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对20名练习跆拳道的少年儿童和20名练习其它运动项目的少年儿童进行对比分析。从中发现:经过跆拳道学习,不仅对塑造少年儿童健康体格和完美形体有所帮助,而且对提高少年儿童吃苦耐劳的精神、顽强不屈的意志品质等身心全面发展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跆拳道是一项以健身、防身、修身为目的,以斗智、斗技、角力为特征的竞技性运动。中职跆拳道教学中的力量训练,能够让中职学生的力量素质得到可持续发展,培养中职学生顽强拼搏、坚韧不拔的精神。因此,应当重视中职跆拳道教学中力量训练的基本原则、内容以及发展方向,使中职跆拳道教学朝着高质量、高水平发展。  相似文献   

17.
跆拳道腿法技术训练中迁移途径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观察法、文献资料法和分析归纳法等研究方法,从跆拳道腿法的技术属性、动作结构等方面下手,结合跆拳道技术教学训练实践,运用迁移理论分析了跆拳道腿法技术之间产生迁移的条件和途径,以期为跆拳道的技能教学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文章采用跆拳道项目对少年儿童进行实验教学,在实验教学前后进行身体自尊问卷的调查,分析跆拳道项目的学习对少年儿童身体自尊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跆拳道教学班的儿童与对照班相比,其身体自尊水平在外貌、身体活动、速度、柔韧、耐力、身体自我价值、整体自尊等七个维度上有明显提高,说明跆拳道练习可以促进儿童身体自尊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跆拳道运动在体育教学巾不断得到普及和完善.更多的青少年也在跆拳道的学习中受益匪浅。跆拳道推崇“以札始,以礼终”的尚武精神,注重提升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自信心是贯穿跆拳道全过程的精神支柱,这种贯穿跆拳道修炼过程之中的自信心,是激励学生勇往直前、支持学生达到最高目标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20.
少年儿童生理特点与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根据生理特点合理安排训练(1)由于少年儿童骨骼内矿物质少,有机物和水分较多,骨松质较多,骨密质较少,因此,少年儿童的骨弹性较大,坚硬性较少,容易变形。为使少年儿童身体匀称发育,要特别注意其站、坐、行、走的正确姿势,训练时要防止过多单一的练习。例如,在进行跑的训练中,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