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咏物词的界定及宋代咏物词的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咏物词是以自然界或社会生活中的某种具体事物作为吟咏对象的词作,大致可分为两类:形容类咏物词止于摹状事物的体貌特征或形态美,寄托类咏物词则运用比喻或象征手法寄托作的思想感情。宋代咏物诗赋和唐五代咏物词在审题范式及艺术技巧两方面都为宋代咏物词的繁荣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宋代咏物词就是在宋前咏物诗、赋,特别是唐五代咏物词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2.
苏轼在宋代咏物词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他的咏物词数量颇丰,质量颇高,涉及内容之宽泛,艺术构思之精妙,都是可圈可点的.本文拟借"灵气"一说来探讨苏轼的咏物词,认为苏轼于咏物词史上的开拓之功其实是其灵气使之然.分别从万物静观皆自得的观照方式、其身与竹化的创作本体论和雅俗圆融的内容旨趣三方面,探讨苏轼咏物词作的创作机制.  相似文献   

3.
词本为艳科。苏轼提出"以诗为词"的创作理论,用写诗的态度填词,将词的题材、内容、手法、风格引入词的领域。晁补之,宋代词人,山东巨野县人,"苏门四学士"之一,晁补之词力追苏轼,扩展了词的题材,创作了较多的咏物词。但其咏物词随着人生际遇的变化,风格也在转变之中。早年其咏物词多为应答酬唱之作,后来随着宦海的沉浮,其咏物词便兼具有了抒怀和言志的特点。他的咏物词格调较高,沉咽刚劲,成为北宋咏物词的典范。  相似文献   

4.
李丹 《语文知识》2013,(3):8-10
晚清近代岭南词人陈洵《海绡词》中的咏物词,既继承了宋代以来咏物词的传统,也受到清代中期以来常州词派寄托论的影响,同时体现了他自己说词论词的理论主张。  相似文献   

5.
借物兴怀,托物言志,是我国古代诗歌传统方法。自《诗经》、《楚辞》以还,诗歌中咏物一体屡有出现,至唐宋而极盛。词兴起以后,也产生了咏物之作。在宋代,特别是南宋,文人咏物词不仅数量增加,而且它的思想性、艺术性均有显著的提高。宋以前文人咏物词是不多的。晚唐五代,词在文人中流行,咏物词却很少。以《花间集》为例,其中除《杨柳枝》等一部分与近体诗相近的咏物词外,作为长短句的咏物词只有十二首。这些都是小令,构思比较单一,多用白描,形象鲜明,语言明快,置之“镂玉雕琼”,“裁花剪叶”的香艳词中,尚能给人以清新之感。象牛峤的《梦江南》  相似文献   

6.
咏物词的发生与词的兴盛基本同步。咏物词的总体创作情况从数量上看与唐宋词的发展也基本同步。但是,作为一种成熟的创作类型,咏物词与整个词史的发展却不是同步的。也就是说,高质量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咏物词的出现,较之最优秀的唐宋词精品的出现,要滞后许多,咏物词创作观念和审美理想的确立相对滞后于词史之演进。  相似文献   

7.
对于宋代咏物词的研究,前人在情志内涵、表现技法层面发掘较多,但对于创作主体与表现对象之间关系这一具有根本意义的层面的揭示和分析则并不充分。创作姿态(即创作过程中及作品完成之后所体现出来的创作主体与表现对象之间的关系),作为联系创作之本源与作品最终所体现出来的个性特征之间的桥梁,对于咏物词的研究与阐释具有重要意义。从这一层面出发,对柳永、苏轼、周邦彦、辛弃疾等宋代名词人咏物词之创作姿态进行概括、提炼和阐发,可见宋代咏物词创作演进轨迹之一斑。  相似文献   

8.
宋代咏物词的创作,比较重视寄托手法的运用。它之所以重寄托,在于时代环境使然。其主要表现是运用比兴手法,以诗经楚辞式的香草美人题材写怨夫思妇之怀,寓孽子孤臣之感。考察宋代咏物词中所寄托的深刻内涵,对于了解作者的身世、性情及其时代环境,具有重要的认识意义。  相似文献   

9.
浅析姜夔咏物词的意象处理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夔咏物词借助写意、多视域、冷色调等意象处理手段,托物言志,传达出了独特的理想情怀,开后世咏物托意的时代风气.  相似文献   

10.
<乐府补题>的出现,标志着咏物词的发展已经进入较为完备的阶段.在此基础上,张翥以贯通南北的词学视野,转益多师式的创作姿态,主动回归姜夔的咏物传统,从而成为元代咏物词创作的集大成者.  相似文献   

11.
苏轼是宋代咏物词的奠基。他的咏物词具有咏赞物性,传递情趣;物之异化,传达情致;“物”为所用,情结全章;“物”境朦胧,含蓄托情等特别的审美特征,使人们在品评、激赏中得到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2.
李清照是我国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人.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其咏物词更是另有一番风格.  相似文献   

13.
首先,以咏物词是否含有寄托为分类标准,可将周邦彦的咏物词分为两类:(1)单纯地表现词人对自然事物的热爱;(2)在对自然物象的吟咏中融入了词人的身世飘零之感、仕途沦落之悲。其次,从周邦彦咏物词的结构、善于化用前人诗词、喜欢炼字和对物象的形神进行细致的描绘等四个方面对其咏物词的艺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姜夔咏物词借助写意、多视域、冷色调等意象处理手段,托物言志,传达出了独特的理想情怀,开后世咏物托意的时代风气。  相似文献   

15.
周邦彦的咏物词,论数量不足二十首,不及《清真集》的十分之一。与北来的词人相比,他咏物词的数量也不是最多,远比不上苏武和赵长卿,但是它的成就却远远超过他们。在开以咏物为词题的风气,把咏物作为词作的重要内容,显出宋词自己特色的发展流程中,周邦彦的咏物词的成就与影响是不容低估的。所谓咏物词,指的是以自然物为吟咏主要对象的词作。其所咏的物,主要是植物、动物、器具和某些天时节今风物。尽管它们是以自在的客体为吟咏对象,但进入文学作品的自然物,势必带着词人的强烈感情。周邦彦的咏物词,多以植物为吟咏对象,有咏梅…  相似文献   

16.
陈亮在文学上以慷慨的抗金政治词名世,历来研究者受政治环境及传统观念影响也将研究目光更多集中在了陈亮的这一部分词作上。但陈亮词作中数量最多且艺术成就最高的却是他的咏物词,这一点为历来研究者所忽视。正确分析评价其咏物词,有利于对陈亮整体作品及南宋中前期的咏物词创作有一个更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杨无咎是南宋词人,其咏物词代表了其词作的最高成就。词人通过咏物来抒发情感怀抱,赋予其咏物词更多的内涵;词人灵活运用了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语言清新雅致,词风清丽工整,在南宋咏物词史上取得了独特的成就。  相似文献   

18.
咏物是我国文学史上一种较为古老的题材,姜夔在以词咏物方面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成为咏物词史上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史达祖一方面较好的吸取了姜夔的艺术特点,在创作风格、托物取兴、咏物手法等方面都有所继承,借此来抒发词人的深沉复杂的思想感情,表达自己的理想。另一方面,史达祖又独辟蹊径,,其咏物词在意境创造、创作风格和运用典故等方面有了进一步的突破和发展,形成了其具有自身特色的咏物词风貌。  相似文献   

19.
文章比照宋代柳永、周清真、史梅溪、吴梦窗的咏物词作,阐述了赋笔、禁体、内抱、外抱数种修辞手法在两宋咏物词发展过程中的融会贯通,认为吴梦窗前收柳永、周清真、史梅溪诸家,咏物词中修辞运用趋于规范,物态我情达到平衡,意绪涵茹,深寓寄托,引领了晚宋咏物词的理论与创作导向,成为后世词家的典范。  相似文献   

20.
《乐府补题》的出现,标志着咏物词的发展已经进入较为完备的阶段。在此基础上,张翥以贯通南北的词学视野,转益多师式的创作姿态,主动回归姜夔的咏物传统,从而成为元代咏物词创作的集大成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