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子牛 《中国广播》2010,(12):14-16
中央电台对台湾广播中心在上海世博会报道中,从对台湾广播的节目定位出发,注重发挥广播的特色与优势,以别样的形式报道世博会,采取多种形式请台湾民众参与世博会,对增进两岸交流、融洽民众感情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台湾电视政论节目——形式化的民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岳淼  王维娜 《东南传播》2010,(5):135-136
台湾号称有极大的言论自由,带有call-in环节的台湾电视政论节目似乎成了其民主的标榜,但是透过表象,分析其节目的主持人、议题、来宾以及call-in观众就可以看出,政论节目不仅受政治势力的影响,而且深受商业利益之收视率的制约,使之成了两党竞争、表演作秀的舞台。刻意制造冲突对立的台湾政论节目已与民主的道路越来越远,其所代表的民主涵义已经沦为一种表象,一种形式。  相似文献   

3.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瑰丽灿烂,是两岸同胞共同的宝贵财富,是维系两岸同胞民族感情的重要纽带。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弘扬传统文化不仅是国家战略,也是媒体的责任和义务。戏剧文化融合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各方面传统艺术,是中华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近年来,两岸戏曲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深入,戏曲文化在台湾日益根深叶茂,台湾的土壤也丰富了戏曲艺术。笔者主持戏曲节目六年来,对两岸戏曲现状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因此一直思考怎样根据受众心理,运用心理学知识有效开展戏曲文化的入岛宣传,为两岸同胞营造一个共同的精神乐园。笔者以中国华艺广播公司戏曲节目《缤纷戏苑》为例,就如何应用心理学知识,更好开展戏曲文化的对台宣传谈一点浅见。  相似文献   

4.
电视专题节目指的是通过评论、访问、纯报道或综合等各种形式来报道文化、艺术、人物、教育、科学、事件等内容的专题节目。近年来,我国各类媒体间的竞争呈现出升级趋势,电视台为了追求高收视率进而增加广告效益,竟然表现出媚俗倾向,但电视专题节目依然保持着选择优质题材和进行深入报道的优良传统。电视专题节目采编人员应该通过提高自身品牌、审美和情感意识来增强自身实力与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播前参与设计。在节目设置中,我们充分考虑台湾听众的需求,广泛征求意见,不断完善方案。如《直通两岸》节目,其最大的特色就是充满浓浓的“台味”。节目时长120分钟,节目设置的“记者连线”、“大陆生活指南”、“博东看两岸”等栏目,都是针对性非常强的,除了一些时政新闻以外,大量的是台湾听众想了解到大陆来生活、投资要注意哪些问题,包括他的驾照在大陆怎么样使用,旅游、购物、就医等等一些实用的资讯和软性新闻。  相似文献   

6.
在台湾体育电视传播结构中,爱尔达体育台占据着突出的地位,因其节目数量多、制作和传播力量大、占据的频道获得的受众认同度高,成为台湾体育传播结构中的重要力量。而其主打节目《体坛最前线》是其推出的报道竞技体育为主体的体育新闻资讯节目。台湾体育传播市场化对电视体育新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新闻的竞争力依然需要报道内涵质量的提升做保障;现场优先依然是电视体育新闻的基本特质,在台湾电视体育传播竞争结构中,这种理念也是媒介运行获得广泛认可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7.
几年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曾对台湾岛内的受众有过专门的调查,结果显示,收听中央台对台湾广播的听众中,青年人所占比例最低。为了改变这一状况,2003年底,改版后的中央台对台湾广播在“中华之声”中专门增设了一档针对台湾青年的专题节目——《青春在线》,而我则有幸成为这一栏目的节目主持人。四年多的时间,陪伴着她一路走来,令我感触颇深的一点,  相似文献   

8.
海峡传播之间的差异,源于台湾与大陆之间的媒介生态的不同。探讨研究台湾媒介对大陆新闻的解说,可发现两岸传播在内容、形式方面之异同。本文分析了台湾TVBS下的《中国进行式》栏目2014年1至9月份的节目,对其在节目内容、演播室主持人与现场导播记者之间的互动方式、提示标题的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从而发现其成功之处,为我所用。  相似文献   

9.
林木棋 《东南传播》2014,(12):29-31
海峡传播之间的差异,源于台湾与大陆之间的媒介生态的不同。探讨研究台湾媒介对大陆新闻的解说,可发现两岸传播在内容、形式方面之异同。本文分析了台湾TVBS下的《中国进行式》栏目2014年1至9月份的节目,对其在节目内容、演播室主持人与现场导播记者之间的互动方式、提示标题的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从而发现其成功之处,为我所用。  相似文献   

10.
海峡之声新闻广播作为对台湾广播的专业化新闻频率,其迅速、独家、丰富的新闻资讯与评论以及富有特色的广播节目内容,正伴随着多媒体融合趋势多渠道、多视角入岛服务,深受岛内民众喜爱.目前,岛内民众也对大陆新闻特别是正在发生的两岸新闻事件给予较高程度的关注,并且赞赏大陆广播在第一时间对新闻事件做较详细而生动的报道.  相似文献   

11.
郑晓龙 《东南传播》2020,(12):114-116
将新闻故事化,讲述一个好故事是当下媒体所追求的叙事方式,其强调发掘事件中的悬念、冲突和矛盾等结构性力量。法治节目是以司法活动为关注对象,通过案件报道为社会公众提供间接的法律经验,承载着普及法律知识、培育法治理念的社会教育责任。然而在实践中,一些法治节目往往刻意制造悬念与噱头而选择性忽视论理与释法,出现只见"故事"不见"法"的现象,这与其对故事化的极致追求所引发的选择性报道密切相关。法治节目中的选择性报道极易引发新闻报道与司法权的碰撞,对此应进行审慎的反思。  相似文献   

12.
世纪之初,山东人民广播电台在节目的全面改版中,推出了以倡导老年人与社会同步为宗旨的《老年朋友》节目。节目一经播出即受到广大老年听众的欢迎。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美容时尚类节目越来越受到女性的追捧,台湾综艺节目《女人我最大》以独创一格的女性资讯内容和独特的节目形式迎得女性朋友的欢迎,节目掀起了一股美容时尚节目的风潮,很快就引起了业界的跟进仿效。本文结合节目兴起的背景,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女人我最大》节目的成功之道,并对未来美容类节目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林瑛陶 《中国广播》2007,(9):25-25,33
自1987以来,两岸人民之间沟通管道逐步打开,台湾民众赴大陆探亲、旅游、经商,以及学术与文化交流等活动日渐频繁,但大陆民众赴台仍受到台湾当局有关方面的种种限制。两岸之间的相互了解除了民问行为,更需要媒体的传播,通过媒体的力量促进两岸关系良性发展。在众多的对台节目中有新闻类、资讯类、服务类、音乐类、娱乐类等等。前三类节目传播的是信息,娱乐类节目传播的是一种心态和民众的精神面貌。对台娱乐节目是这两年新兴的节目类型,如何办好这类节目,有许多值得探讨的地方。  相似文献   

15.
电视政论节目是近年来台湾最强势的媒介形式。本文立足政治文化与大众传媒互动框架理论对台湾60多年历史进行长时段观察,发现台湾社论、政治广告和政论节目等媒介形式其不同的强盛时期,分别与威权主义政治文化、启蒙主义政治文化与"群粹主义"政治文化一一对应。台湾政治文化的世俗化,催生了台湾政论节目,推进了台湾媒介形式的嬗变,也带来台湾媒介政治话语主体的结构性转变。  相似文献   

16.
周伟 《视听界》2008,(4):58-59
汶川地震发生后5小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全面进入24小时连续直播《汶川紧急救援》,全部节目时间投入抗震救灾报道中。中国之声的企业广告播出形式和内容也随之全面调整:在全面丰富的救灾前线的报道中,时常插入的制作精良、以抗震救灾为主题的公益版企业广告,从多角度展现了众多企业投身抗震救灾的各种行动。在整体直播节目中,广告与节目内容相呼应,成为赈灾宣传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台湾电视媒体的政论节目热潮绝对是世所仅有。像这几年来引发风波最多的两个政论性节目《2100全民开讲》与《大话新闻》,其收视率之高,对政治(特别是选举)事务的影响力,让研究电视传播的专家也跌破眼镜。许多夫妻和家人因看电视政论节目而吵架,朝野政党人物也花不少时间猛批政论节目,由此形成了台湾电视政论节目、选民、政党三者之间微妙的互动与共生关系。  相似文献   

18.
台湾媒体在少儿电视节目制作方面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台湾的少儿电视节目有着如此大的影响力?这些少儿频道的操作模式对内地的少儿电视频道有什么启发?带着这样一些问题,笔者利用在台湾访学的机会,深入研究了台湾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东森YOYO台,通过与四川妇女儿童频道的对比,旨在分析大陆和台湾少儿节目的差异,从差异中寻找各自的优点,从而更好地为本土少儿节目服务,推进海峡两岸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19.
电视专题节目的内容包括评论、报道、采访,或者是用综合性的模式来进行人物报道、事件报道、科技发展等。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网络技术不断提高,电视节目随之进入了更多人的视野里,更多信息能够实时地报道给人们,但是随着电视台的发展,业内市场的竞争也非常激烈,各个媒体互相去竞争收视率,并且大量引入广告投资,但是在电视专题节目中却没有出现以上问题,它依旧追求的是高质量、高水准、深入报道,它并没有扔掉传统电视节目的优点,甚至更加重视发扬这些优点。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超级访问》和《康熙来了》这两档大陆和台湾持续热播的娱乐谈话节目为例,从嘉宾占有话轮、主持人把持话轮以及话语打断现象这三方面入手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现今两岸娱乐谈话节目在话轮控制上存在的共性和诸多差异。随着萨克斯(H.Sacks)等人提出的话轮转换理论在电视娱乐谈话节目中的广泛应用,作者对当下娱乐谈话节目主持人在访谈中如何进行话轮转换作了尝试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