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学问,就是学会“问”问题,而不是学会“答”问题。美国学者布鲁巴克说:“最精湛的教学艺术,就是让学生提出问题。”创新教育就是建立在源于好奇、兴趣之上的问题探究。那么,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如何转变角色意识,唤醒学生沉睡的问题潜质,在问题的追问与探讨中实现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呢?  相似文献   

2.
俗语说:“学问,学问,学习贵在有问。”要想长进学识与能力,必须多问善问,“没有问题的学生不是好学生”。创设让学生“悱”“发”的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学生越学问题越多,探求欲望越强烈,这才是理想的课程环境。可是,长期以来,问题意识在语文教学中被曲解、简单化,只注意了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而忽略了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没有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没有注意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3.
孔子曰:“入太庙,每事问。”他在《论语》中的很多言论就是针对他的弟子发问而说的。郑板桥也曾说过:“学问二字,须要拆开看,学是学,问是问。今人有学而无问,虽读万卷书,只是一条钝汉尔。”由此可见,“问”是古人学习文化知识的一条重要经验。在现代教育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多问,对青少年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同样有着不可忽视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4.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意识是一种探索意识,是创造的起点。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思考、探索、创新、发展。名科学家李政道说过:学问是什么意思?学,就是学习问题,学怎样问问题,这才是学问。实施新课程标准,就要让学生学会问问题、意识到问题的存在。这不但能产生思维的动力,而且决定思维发展的方向。可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
学贵多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源于问。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问”是学习动机的着火点,也是启动思维的引擎。传统的教学中只学“答”,不学“问”,这样培养出来的人往往做的是死学问而不是活学问。所谓学问就是学与问的融合,学而不问难以长进。  相似文献   

6.
卜子夏是孔子弟子中学问最渊博的学和教育家,他西河设教五十年,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学术思想与教育事业,“六经”是他教学的主要内容;博学、笃志、切问、近思是他的教学原则和方法;学以致用,培养治世的人才是他的教育目的。子夏不怀学派偏见,首开儒法兼容之先河,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就“求学”.诺贝尔奖得主、世界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有一精辟论断:“求学问,需学问,只学答,非学问。”这短短12字,读来,朴实无华;品之,意味深长。尤其是对为学生打基础的小学教学各核心学科的教师而言.读来.品之,当可受到应有的震撼和启迪:求学问,为什么需学“问”?自己平时的教学是否注重让学生学“问”、会“问”:只学“答”,为什么非学问?自己平时的教学能否致力于让学生求到真学问?  相似文献   

8.
问题意识、人格特征与教育创新中的创造力培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教育创新是时代和社会发展对学校教育提出的基本要求。然而,目前的教育现状,一方面是社会对创造性人才的渴求,一方面却是学生提不出问题,缺乏问题意识。本文从心理学的视角阐释了问题意识的概念、影响问题意识的因素、与问题意识相关的人格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基于此,我们把教学理念、教学气氛、教学过程作为创造力培养的突破口,即教学理念:从注重“学”转变为关注“问”;教学气氛:激活问题意识,增强学生提出问题的动机;教学过程:培养问题意识,提高提出问题的能力。一句话,创造力培养是教育创新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9.
“实践教育”的教育观是:充分重视实践活动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提倡学以致用。通过创设既富有教学价值,又带有感情色彩的实际操作情境,培养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能力,从而强化实践成果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并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实践教育”强调:真正的学问应当在不断的实践运用中体会、消化,进而形成能够灵活运用的个性化智慧。“实践教育”是佳木斯市实验学校根据第三届全教会提出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而进行的具体操作,是佳木斯市实验学校的办学特色。虽然一切都还刚刚开始,但种种迹象表明,“实践教育”…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在小学自然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应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将课内外教育教学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找准教学中的环保渗透点,抓住教育契机,让学生在“晓理”、“动情”、“导行”的过程中逐步提高环保意识,形成环保能力。  相似文献   

11.
学习就是做学问,教学就是教学生做学问。学问就要“问”。做学问须勤“问”,教做学问须善“问”。“问”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因而是一门学问。一、谁之“问”人是能思维的动物。有思必有疑,有疑应有问,故“问”乃人之天性。“问”是一个从已知伸向未知的心理触角,是创新意识的具体体现。亚里士多德讲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爱因斯坦也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一个学生能够提出问题,说明他的思维是活跃的、积极的、主动的;反之,一个不会提问的学生,说明他缺乏积极的思维和独立判断的能力。但在…  相似文献   

12.
以“生问”为主的课堂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教育出创造性人才为宗旨的课堂教学。它与一些课堂的“教师满堂问,学生只顾答”的教学方式有着本质性的区别。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开展,我们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及时变以“生答”为主的教学为以“生问”为主的教学。  相似文献   

13.
论高职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选择与建构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9  
张健 《教育与职业》2005,(18):12-14
高职教育是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的教育,应着重传授“操作性学问”,培养学生“制作的智慧”,要求学生掌握“各种工具和规则的体系”。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并积极探索和建构实践教学模式。所谓实践教学模式,是根据实践教学的需要,探索并建立起来的一种优化教学的方法论对策系统,它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在丰富的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为完成特定的实践教学任务,经由逻辑归纳概括而成的比较稳定、简明、具有可操作性、可以控制的结构性流程。  相似文献   

14.
中学数学教学大纲把“使学生成创新意识”作为教学目的之一,要求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数学学习“成为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主要有三项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发学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5.
学问与“学问”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学问一词,在汉语中有完整的词义。它与知识、见识等是同义词,此时学问是一名词。学问,又可是一个动词,意即学习提问,学习如何发现疑问,学着发问,学着问问题,学着质问。为了区别上述两种不同含义,暂且将后一种含义下的学问加上引号:“学问”。学问与“学问”之间有很奇妙的关系,由于这种关系,使得我们能更好地理解知识与“学问”的关系,理解用学问一词表达知识的合理性、深刻性。我们对学问与“学问”之间的密切关系作如下的分析。一“学问”会使人更有学问知识本就产生于问题。例如,水为什么会沸腾?水又为什么能结冰?为什么…  相似文献   

16.
杨仕伦 《考试周刊》2009,(33):53-53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创新教育,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紧紧围绕“活”这个中心,做好创新教育这篇全新的文章:给学生一个活跃的教学气氛,促使学生创新意识的萌发:鼓励学生学得“活”,敢质疑,  相似文献   

17.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问题是学生探索的起点,也是激发和维持学生探索的动力。俗话说得好:“学问、学问,不学不成,不问不知。”值得深思的是我们的学生为什么不善提问?不敢反问?我们的数学教学为什么只教“学答”,而不教“学问”?为什么是“你听懂了吗”,而不是“你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我们的教学为什么吝啬给学生自由提问的空间或时间?  相似文献   

18.
俗话说学问学问 ,一学二问。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主张“博学”要从“多问、多闻、多见、多识”着手。《论衡》中也说 :“知能之士 ,不学不成 ,不问不知。”可见“问”和“学”的关系多么密切。著名科学家李政道博士还说 :“什么叫‘学问’?是要学怎样问 ,就是学会思考问题。我们现在的学校往往是学‘答’ ,学答案固然很重要 ,但学习怎样提出问题和思考问答 ,应在学习答案的前面。”当今很多学者在论证创新教育理论的内涵和本质时也指出 :创新教育要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 ,主动性包括主动读书、生疑 ,向老师提出问题 ,与同伴议疑…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育教学固然没有定法.但语文教育教学必须得法。语文教育教学有无效益,并不是指语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是否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因此有效教育教学需要教师具有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语文教育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语文教育教学有效吗?”“我的语文教育教学方法合适吗?”“有没有更有效的更适合学生的语文教育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一、体育教学中思想道德教育的意义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并且,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陶先生的话道出了在现代教育中,思想道德教育对于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体育教学作为现代教育的基本学科之一,也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思想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