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侠文化的角度对古典说部巨著《水浒传》进行解读,总结《水浒传》所蕴含的以“尚武重义”为内在结构、以“义”为核心的侠文化精神的多侧面,进而从侠的角度对《水浒传》研究中聚讼纷纭的招安描写作了别具新意而又不失合理的阐释——“忠义并行”的人格追求.驱使水浒群侠最终一同卷入招安暗流.走向人生与事业的穷途末路:而侠文学只除恶贼不破纲纪、任侠而不造反的文学传统,历史上侠的逸离现实社会而任侠、然后重归现实社会的现实出路,则决定了《水浒传》招安描写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2.
阳清 《图书与情报》2007,(3):122-125
《论语》是以语录为主要形式的哲理性散文,故而全书对人物形象的刻画,与文本的语言特质密切相关。具体表现在,《论语》语录形式的差异性,直接决定其记载、描写人物之文学价值和艺术功能的高低。《论语》所采用的人物独白、人物品评、人物交流、客观叙述等多种刻画人物形象的方式,亦通过不同的语录形式来付诸实现。总而言之,语录与人物的和谐统一,共同造就了《论语》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3.
《史记》之所以是一部划时代的伟大巨著,不仅在于司马迁的实录精神,还因为这部巨著从内容到形式都是划时代的创新。司马迁秉笔直书的实录精神和其创新精神是分不开的,在《史记》的创作中,司马迁做到了求实与创新的完美结合,而其求实精神和创新思想又有着深刻的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4.
《史记》之所以是一部划时代的伟大巨著,不仅在于司马迁的实录精神,还因为这部巨著从内容到形式都是划时代的创新。司马迁秉笔直书的实录精神和其创新精神是分不开的,在《史记》的创作中,司马迁做到了求实与创新的完美结合,而其求实精神和创新思想又有着深刻的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学界多以为《(?)杌闲评》的作者是李清。本文认为,《(?)杌闲评》对党争 的描写与李清《三垣笔记》并不一致;《(?)杌闲评》没有特意为李清祖父李思诚辨冤;小说中地 理和方言描写并不能说明作者一定是扬州兴化人;李清的经历、思想、文学主张与《(?)杌闲评》所写有较大差距。这些方面说明李清不可能是《(?)杌闲评》的作者。  相似文献   

6.
文学期刊是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尤其是大庆这样一个有着工业文化、英雄主义文化的城市。《石油文学》从创刊起就肩负起大庆油田文化宣传的重任。刊物从内刊到面向全国发行,对继承和发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起到了导向性的作用。以刊物的形式,在新时代参与到了文化体系建设中。以《石油文学》改刊为例,或可深入认识一本杂志的策划对建构文学秩序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曹辉  林寅  喻伟铖  徐灿 《新闻天地》2008,(12):32-34
何云波1963年出生于湖南新田县,从湘潭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俄苏文学、比较文学和围棋文化研究,现为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博导。在不惑之年由西入中,研究中国围棋文化,其专著《围棋与中国文化》、《围棋与中国文艺精神》在中国文化与文学研究中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被人称为“围棋博士”。  相似文献   

8.
《格萨尔王史诗》就是藏族同胞精神世界与现实生活完美和谐的写照,人们通过各种形式表达对祖先的认可和崇拜。《格萨尔王史诗》以叙事诗歌方式,表现了英雄格萨尔的传奇,以英雄特有的方式,影响和推动藏族人民对传统体育的热爱。  相似文献   

9.
1965年7月,大型文学刊物《收获》第4期刊登了长篇小说《欧阳海之歌》,描写的是解放军战士欧阳海从童年到参军、直到为抢救一列火车去推开受惊的军马而牺牲的成长历程。由于小说的巨大成功,使得欧阳海成为继雷锋之后又一座精神丰碑,在上世纪60年代,雷锋、欧阳海影响了整整一代中国人。  相似文献   

10.
聂畅 《新闻世界》2013,(8):48-49
近年来,观众的欣赏口味越来越多元化,综艺娱乐节目的形式也在频繁更替以开辟新的天地。江苏卫视《星跳水立方》的开播着实让人眼前一亮。但明星跳水节目在赚足了噱头的同时,也引起了巨大的争议。《星跳水立方》究竟是体育竞技精神的体现还是娱乐文化与体育文化的尴尬混搭。本文认为这类真人秀节目的出现主要是借助体育精神,励志作为幌子,在剥开这层外衣的后依然是娱乐至死的本质。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电视频道上清宫戏大有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汹涌之势。从国家级媒体中央电视台到省市地方台.描写清朝宫廷的电视剧一路热播。如果不借助具体的统计资料,可能没有人能够说得全这几年总共上演了多少部清宫戏,从《宰相刘罗锅》算起,《雍正王朝》、《康熙微服私访记》、《还珠格格》、《康熙王朝》、《铁嘴铜牙纪晓岚》、  相似文献   

12.
高琦 《兰台世界》2013,(10):111-112
《格萨尔王史诗》就是藏族同胞精神世界与现实生活完美和谐的写照,人们通过各种形式表达对祖先的认可和崇拜.《格萨尔王史诗》以叙事诗歌方式,表现了英雄格萨尔的传奇,以英雄特有的方式,影响和推动藏族人民对传统体育的热爱.  相似文献   

13.
《非凡匠心》是北京卫视的一档主打传统"匠"文化的节目,由张国立作为引领人,讲述两代匠心精神的碰撞与传承.从"匠人"到"匠心",再直击"人心";从"演播室"走向"民间",宣扬的是一种"静与慢".那些老艺术家们带给观众一场文化、艺术的视觉盛宴的享受.本文将以《非凡匠心》中徽州木雕一期为例,从内容与形式论述《非凡匠心》的匠心精神与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4.
在后人类时代的今天,人类主体的焦虑心理在诸多影视作品得以不同形式的影像阐释,经典科幻电影《西部世界》便是其中之一.电影《西部世界》从不同内容维度揭示出人类精神世界中的神经性焦虑、道德性焦虑与客观性焦虑的存在,并从场景设置、叙事线安排与叙事视点等形式层面描绘加深了关于这种焦虑状态的虚拟想象.究其内里,以《西部世界》为代表的诸多科幻影视文本镜像折射出的人类主体焦虑,既是后人类时代下特有的精神产品,也是生物科技发展与社会文化语境等协同生成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文学》月刊由生活书店出版,创刊于1933年。《文学》月刊的诞生曾轰动上海,它是左翼文艺阵营的重要的话语管道,是由鲁迅和左联直接促成的。早期的书刊通常不会署上封面设计者的姓名,出版实物也因年代与时局的变迁残缺不全,为封面图像寻根溯源往往只能依靠设计师本人留下的资料与当时参与者回忆录中的只言片语寻得。文章从《文学》月刊创刊号的封面图像入手,试结合出版文献史料、图像设计元素与风格在郑川谷与陈之佛之间考证当时轰动一时的《文学》月刊的创刊号封面设计者。  相似文献   

16.
李伯元自1896年离开家乡到上海之后,办报基本上就是他生命的全部,从《指南报》到《游戏报》到《世界繁华报》再到《诱像小说》,每一份都是娱乐性质的报刊,在他经手后都办得很出色。本文在简单梳理李伯元的办报过程之后,尝试总结了其娱乐办报思想,认为其并非是利用报纸来满足自己写作欲望的"近代报人作家",而是在当时的特殊环境下用写作这种文学形式来发展壮大报纸的"近代作家报人"。  相似文献   

17.
罗焕玉 《大观周刊》2011,(20):172-172,155
汉武帝时期郊祀的形式与内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直接影响到《汉郊祀歌》的文化特征。《汉郊祀歌》在继承中原雅颂文化传统的同时,在内容、形式表现上都出现了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创刊背景、刊物特点、翻译选材、翻译人才与译文质量及海外发行等方面比较了《中国文学》与《人民文学》英文版,分析探讨建国以来英文文学期刊的出版及对外传播的困境与出路。  相似文献   

19.
随着时代背景的变迁和我国体育竞技实力的增强,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我国主流纸媒亚运报道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经历了从1990年北京亚运会时呈现出的政治图景到2010年广州亚运会时的岭南体育文化图景,从报道体裁的多样化到以体育评论和深度报道为主,从以关注我国优势夺金项目到重视对冷门项目以及非奥项目的报道,反映出近20年我国对奥林匹克观的认识有了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辞海》(第一版)问世之后,在80余年的历史过程中,已经历了5次修订,目前正在进行第6次修订。历次《辞海》的编纂和修订工作,无一例外将创新精神融贯其中。《辞海》的创新之路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第一版到第四版,为内容创新阶段;第二阶段,从第五版开始,进入内容创新与形式创新相辅相成阶段;第三阶段,正在修订的第七版,开启“互联网+”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