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山东临沂方言语音上最明显的一个特点是区分尖音和团音。随着普通话的普及,临沂方言区分尖团的局面逐渐被打破。调查显示:尖团音的分合,既与说话人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社会要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又与词频、语境等语体因素息息相关。尖音向团音扩散的特征是:从年轻人逐渐向老年人扩散,从丈化程度高的人逐渐向文化程度低的人扩散,从脑力劳动者向体力劳动者扩散从书面语向口语扩散,从正式语体向非正式语体扩散。  相似文献   

2.
尖团音探析     
作为传统戏曲和音韵学上的一个重要术语,人们对尖团音的理解仍然存在一些分歧,突出表现在尖团音的定义和类型划分上。通过对相关研究情况的梳理和分析,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将尖团音概念同其历史来源相结合,重新定义尖团音,并简单划分尖团音类型:尖团合流型、尖团区分型、尖团混合型,以期为尖团音的研究提供一些可参考的材料。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邢台市方言尖团音的调查,描写了尖团音在邢台市的地域分布情况,总结了分尖团方言点的读音类型,探讨了尖团音合流过程中体现的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4.
社会在不断进步,柳州方言的语音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本文通过对青年一代的柳州话尖团音的调查,展示了当代柳州方言尖团合流的概貌,说明柳州方言分尖团的大形势正在被尖团合流慢慢地“侵蚀”,并且简要分析了影响当代柳州方言尖团合流的几个因素。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韩剑南<河南汝州尖团音研究>一文进行补充.韩文对古见精二组声母在细音前未完全腭化在河南汝州方言的遗留作了归纳,但他的尖团音分类存在一些漏误,若干音节的尖音也没有指出.本文最后还说明了汝州方言里的尖音正呈现着弱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作为与尖音相对相生的一个概念,团音在现代汉语及其方言中有多种模式,也反映出了不同的音变现象。在有些方言中,中古侯韵、痕韵、登韵的开口一等及庚耕二韵的开口二等见系字读音,与某些团音形式相仿,但并非团音,而是元音舌位高化的产物,应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7.
朱云雁 《考试周刊》2011,(84):44-45
尖团音是传统戏剧中唱词和念白的要素之一,使得京剧的吐字归音、行腔达意更富有艺术魅力。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欣赏者的趋俗从时,京剧中尖团音的审美功用很难再给观众带来体验性的共鸣。文章认为虽然京剧也要与时俱进,但绝不能以伐本媚俗为代价。尖团音是语音历史的活化石,也是艺术的瑰宝,应在京剧中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8.
贵州荔波的汉族人所说的汉语不分尖团音,而水族人所说的汉语则尖团音分明,主要原因是:由于水语里近现代汉语借词分尖团音,所以当地水汉双语者因"母语负迁移"所说的荔波汉语分尖团音。根据水汉双语者所说汉语尖团分明现象,探究了荔波汉语实际上源自广西的桂柳官话,尖团音合流的时间可能并不太长。  相似文献   

9.
尖团音是方言区人普通话习得时常见的语音难点。本文从尖团音分化与合流的历史演变入手。探析当前尖团音的演变趋势,指出尖音概念的内涵已经泛化。掌握正确的j、q、x发音方法,对于学好标准的普通话,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河南方言“尖团分立”是一个历史问题,也是一个现实问题。这种语音特点使河南人使用普通话时尖音突出。为了合理使用通语和方言,本文对河南方言“尖音”的语音特点及其历史成因、发展流变、前人研究成果等多方面进行了细致的考察。  相似文献   

11.
梁光辉 《辽宁高职学报》2010,12(4):82-83,86
外国人把京剧称做“BeijingOpera”(北京歌剧)。这种翻译涵义混淆了京剧与歌剧的区别,让外国人误以为京剧是“在北京表演的西洋歌剧”。其实中国京剧既有与西方歌剧相似的一些特征,也有在理论体系和表演方法与西方歌剧相区别的东方艺术。同时,阐述了中国京剧和西方歌剧作为东西方舞台艺术的代表,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以及以唱为主伴奏为辅的演唱方法,并具体分析了东西方艺术形式的异同。  相似文献   

12.
福州扩大了南派京剧的传播,加深了京剧在东南地区的影响力,并推动了京剧的对台、对外传播,对京剧艺术的推广,做出了很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包畹蓉京剧服饰馆”收藏了大量的京剧服饰,具有保护戏服文物、传承优秀文化的功能,可以拓宽学校服装专业的设计视野,充实学校图书馆的特色馆藏资源。服饰馆的设计体现了传统元素在新时代审美标准下的延续与创新,寻求戏曲文化与空间设计艺术的契合点,用现代空间造型语汇表达了空间陈展形式,诠释了中国传统戏曲文化艺术之精神意境。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戏曲器乐曲牌[夜深沉]是由昆曲声乐曲牌[风吹荷叶煞]变化发展而来,作为戏曲器乐曲牌的代表作品,[夜深沉]所反映的不仅是声乐曲牌与器乐曲牌的渊源关系.更昭示出中国传统戏曲音乐“一曲多用,一曲多变”这一特有的创变规律。  相似文献   

15.
该文分析了通俗音乐中戏曲元素的使用,举例说明戏歌、京剧流行乐和中国风作品中戏曲元素的运用和变化,阐述了这种音乐现象的社会效果以及如何发扬中华民族传统音乐文化。  相似文献   

16.
清末民初,求新变革的时代浪潮、西方戏剧的影响和电影的诞生,推动了戏曲由传统向现代化的发展演变.近代戏曲改良运动,以启蒙话语为主体,梁启超等高扬戏曲的社会宣传教育功能,提倡戏曲改良.启蒙思想家和学者积极参与改良戏曲的创作,戏曲演员和表演团体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探索新的舞台表演艺术、舞台样式和全新的演员培养方式,以京剧为代表的地方戏的改良取得一定的成绩.近代戏曲改良运动,虽然有种种的不足和缺陷,但却使中国传统戏曲再一次焕发了活力,迈出了古典戏曲现代化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7.
样板戏是历史环链中的现象,其目的在于意识形态的灌输。在传播过程中,解码决定传播的效果。样板戏《龙江颂》的解码分为自由解码和规范解码。主流意识形态通过对解码的全程规训,达到规范解码。《龙江颂》的解码时有逃逸出规范解码的情况,这表明样板戏的复杂性与多义性。在历时接受中,消费因素的驱动导致《龙江颂》的部分重现。一旦消费动力撤除,样板戏的“回温”只是短暂现象。  相似文献   

18.
任中敏是我国20世纪较早涉足曲籍整理和编校的著名曲学家。自1918年考入北京大学幸遇曲学大师吴梅垂青开始,他就着手整理和编校曲籍了。他编纂的《散曲丛刊》是我国散曲史上第一部运用新式的印刷方法排印的大型散曲总集,完成的《新曲苑》也是我国较早出版的超越前贤的大型曲学文献丛刊。他的第三项大工程是继《敦煌曲校录》、《敦煌曲初探》后编纂的具有集成性质的《敦煌歌辞总编》。他属于曲籍编订方面的著作还有《元人散曲三种》、《元曲三百首》、《优语集》等。任中敏尽可能地把隐匿、散落在各处的曲籍史料搜集、摘录出来给予汇集、编辑,恢复了曲学文献的全貌,为后世曲学研究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这些著作无疑也奠定了任中敏在我国曲学史上的永久地位。  相似文献   

19.
旨在研究外语语言教学中常用的对比语音法在普通话语音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主要内容分三个部分:一、对比语音法提出的理论依据及其释义。二、普通话教学中对比语音法的研究。三、国际音标法实践的必要性及其意义。并在第二部分重点探讨了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语音对比研究以及英语与普通话之间的语音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20.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关键性战略目标。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实现这个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文章立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落脚点,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在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的视域下,分析了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从而体现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