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男女大学生自尊获得方式及其受损后应对方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用问卷测验法和深入访谈法相结合 ,调查大学生自尊获得方式和自尊受损后的应对方式上的性别差异。结果表明 :1 .大学生自尊获得方式有他人认同、他人自居、社会性比较、自我外部显现、自我内部确证五类 ,类别及其子类均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性别差异 ;2 .在自尊受损后的应对方式上 ,男女大学生表现出较为显著的性别差异 ;3 .社会文化是影响大学生自尊获得方式及应对方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运用问卷测量法和深入访谈法相结合,调查大学生自尊心理及其成因的性别差异。结果表明:1.不同性别大学生自尊心理存在显著性差异;2.大学生自尊心理由自我评价方式、人际交往能力、社会支持系统、主见与否、生活满意程度五方面构成,几方面成因均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年级和性别差异;3.生活满意程度、主见与否、社会支持系统对大学生自尊心理形成的影响相对较大;4.随着年级的升高,大学生自尊水平有一定的提高;5.影响男女大学生自尊心理差异化的主要因素为社会文化因素,以及大学生活环境的变化因素。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竞争心理特点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自编的大学生竞争心理量表对1306名大学生被试正式测量,比较他们在竞争心理各层面上的差异以及在年级、性别、家庭所处区域和家庭经济状况等方面表现的竞争心理特点。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总的竞争心理属于中等偏上水平,同时表现出一定的年级差异和性别差异;来自城市的学生在竞争策略上明显地高于来自村屯的学生,家庭经济状况良好的学生在竞争策略上明显地高于家庭经济状况中等的学生;性别、家庭所处区域与经济状况在竞争策略上的交互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4.
采用远距离联想测验和自尊量表对88名大学生做调查,探究大学生的远距离联想能力和自尊水平的关系。结果发现:(1)男女大学生的自尊水平没有显著差异;(2)城市和乡镇大学生的自尊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城市大学生的自尊水平高于乡镇大学生;(3)民主型家庭教养方式的大学生自尊水平高于放纵型家庭教养方式的大学生。总体上,大学生的自尊水平和远距离联想能力呈现出负相关,自尊水平越高的学生,远距离联想能力越低。同时,男大学生的自尊水平和远距离联想能力的负相关显著。  相似文献   

5.
采用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与自尊量表(SES)对45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查,探讨了家庭功能与青少年自尊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青少年自尊水平在性别变量和父亲文化的变量上差异显著;青少年自尊与家庭功能评定的所有维度都显示出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采用自尊评分表和成就动机量表为研究工具,对西北民族大学220名汉、回、藏族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旨在探讨民族院校大学生自尊与成就动机的关系以及不同民族大学生在自尊与成就动机上的差异。结果发现:(1)不同民族在成就动机与自尊上有差异,但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2)成就动机在追求成功维度存在性别差异,且差异显著;(3)在自尊与成就动机的相关上,追求成功与自尊呈显著正相关,而避免失败与自尊呈显著负相关。可见,少数民族大学生自尊与成就动机虽不存在民族之间差异,但在某些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二者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因此,要培养和激发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成就动机,需要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学业等方面的自尊水平。  相似文献   

7.
通过问卷法对江西省某大学的大学生进行调查,综合考察父母教养方式、自尊水平对大学生攻击行为的影响,发现:(1)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2)自尊水平存在性别和城镇与乡村差异;(3)总攻击行为存在性别差异;(4)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自尊水平、攻击之间密切相关。通过父亲惩罚、父亲拒绝、父亲偏爱、母亲拒绝四个因子和自尊水平可以预测大学生的攻击行为。  相似文献   

8.
目的:师范类大学生自尊与特质焦虑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540名大学生,采用自尊量表(SES)以及特制焦虑量表(STAI)进行调查。结果:师范学生总体的特质焦虑分布为43.97±7.579,自尊分布为28.94±4.194,师范生特质焦虑与自尊在性别与生源上没有显著的差异,在年级维度存在显著差异;师范生特质焦虑与自尊水平间存在中等程度负相关,相关性显著,特质焦虑为自变量可解释自尊变化中的34.1%。结论:师范生特质焦虑在不同年级间存在一定的波动,自尊水平会随之产生相应的变化;师范生特质焦虑作为一种人格特质对其自尊水平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考察父母依恋对大学生身心适应的影响机制。方法:应用自编大学生父母依恋问卷、自尊量表、信赖他人量表、青少年自主性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自编身心适应量表对重庆、四川、浙江2471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1)父母依恋的年级差异不显著;(2)男、女生父母依恋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3)一年级的身心适应水平显著好于其他年级;(4)身心适应的性别差异不显著;(5)父母依恋对自尊、信任他人、自主性、社会支持感知、身心适应有积极影响;(6)父母依恋以自尊、信任他人、自主性、社会支持感知为中介对身心适应产生积极影响。结论:父母依恋首先以自尊、信任他人为中介,然后通过自主性、社会支持感知的中介作用对身心适应产生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0.
采用问卷法对石家庄市初中生自尊状况与自信水平进行研究,对282名学生进行了自尊(SES)和自信水平(PEI)的测试,结果表明:石家庄市初中生整体的自尊水平较高;不同性别的初中生在自尊状况和自信水平上无显著差异;不同学校类型的学生在自尊状况和自信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自尊状况与自信总分、体育运动、爱情、社会相互作用、交谈各维度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鲍碧栩 《时代教育》2010,(9):246-247
健美操是一项具有实际锻炼价值的运动项目,它能够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培养情操,提高人体协调性和节奏感。本文采用大学生身体自尊量表(PSPP)和体育活动等级量表对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身体自尊不存在性别差异,专业差异存在于身体自我价值感、运动能力、身体吸引力和身体素质四个维度;身体运动量与身体自尊呈正比,即在一定范围内,随着运动量的加大,大学生身体自尊水平逐渐提高。  相似文献   

12.
随机选取滁州学院200名在校大学生,采用镶嵌图形测验与自尊量表进行调查研究,探讨大学生认知风格与自尊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一般特点分析中发现,大学生认知风格测验得分与自尊水平得分均处于中等水平;(2)相关分析中发现,大学生认知风格与自尊水平存在显著的正相关;(3)对二者分别进行差异检验,结果发现:场独立性大学生自尊水平显著高于场依存性大学生。  相似文献   

13.
郑亚芹 《文教资料》2011,(19):150-152
为了探讨当代农村初中生自尊与生活满意度的状况,本研究采用青少年生活满意度量表与自尊量表对开封市杞县苏木乡第一初级中学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初中生只在家庭满意度方面存在显著性别差异。这主要是因为初一与初二、初一与初三间在这三个维度上的显著差异所导致;自尊和生活环境满意度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r=0.13,P〈.05),但与其他生活满意度因子的相关不显著。由此可见,自尊与生活满意度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采用自恋人格量表、自尊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对广州某高校2013年入学的6126名新生不同自恋类型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显性自恋特质表现出显著的性别差异(t=5.81,P〈0.001);隐性自恋特质无明显性别差异(t=-1.75,P=0.08).在控制自尊变量后,显性自恋和隐性自恋与SCL—90的10个因子、UPI均相关显著.结论 控制自尊后,显性自恋和隐性自恋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师专学生自尊与心理健康水平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尊是一个重要的心理学概念,它与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关,通过对师专学生的调查与差异、回归分析,结果表明:(1)师专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性别差异不显著,而自尊水平却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社会文化是导致差异的主要原因。(2)师专学生自尊水平与心理健康水平显著相关,二者建立的回归方程有效。(3)师专学生的自尊水平对心理健康水平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在一定的程度上,自尊水平标志着心理健康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多民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文化适应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768名不同民族的大学生,采用问卷法,分析了大学生民族认同和文化适应的特点,以自尊和幸福感为心理健康的两个指标,探讨了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文化适应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表明:(1)民族认同能正向预测大学生的自尊水平,民族认同以自尊为中介变量,对抑郁幸福感产生影响。(2)民族认同和中华民族认同呈正相关,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显著高于汉族大学生;(3)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与对主流群体态度呈负相关;(4)民族认同具有情景性,随着不同民族成员之间的接触和交流,民族认同逐渐减弱;(5)民族认同影响着少数民族大学生在主流文化社会中采取的文化适应策略,采取不同文化适应策略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自尊和幸福感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采用白尊量表(SES)、社会支持领悟量表(PSSS)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等,对贫困大学生自尊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贫困大学生自尊状况在整体上低于一般大学生;是否独生子女、应对方式、资助方式和社会支持领悟水平与贫困大学生的自尊水平存在显著性相关。应特别关注非独生子女贫困大学生,积极开展心理辅导,完善社会资助体系等,以有效改善贫困大学生整体自尊。  相似文献   

18.
不同民族大学生道德同一性的研究是为了解当今社会不同民族文化下大学生心理发展状况和在道德同一性上形成民族、文化之间的对照,另外在发展大学生人际交往、道德教育、人格发展指导实践以及丰富民族道德心理学、同一性理论研究等方面都具有重大作用。目的:调查不同民族大学生的道德同一性水平,并探讨不同民族大学生道德同一性的差异。方法:采用李红梅大学生道德同一性问卷和罗森伯格自尊量表对1000名大学生施测。结果:(1)大学生道德同一性及自尊不存在性别差异。(2)大学生道德同一性及自尊存在年级差异:在道德同一性上除感恩一致性随年龄增长外,大二的道德同一性发展水平在总体和具体维度上均最低。自尊程度大二显著高于大一,其他未见显著差异。(3)是否独生子女在大学生道德同一性的差异:集体同一性、勤俭自律同一性、诚信负责同一性、感恩同一性和认真上进同一性在是否独生子女上无显著差异,仁爱友善同一性、利他同一性在是否独生子女上相关显著且非独生子女的仁爱同一性、利他同一性显著高于独生子女。自尊在是否独生子女上相关显著且独生子女的自尊程度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4)自尊、利他同一性、仁爱同一性在民族上有显著差异。结论:大学生在民族、是否独生子女、年级道德同一性总分及各因子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9.
采用自编的“大学生理想-现实自我差异问卷“和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考查了447名1~4年级大学生的理想-现实自我概念差异状况及其与抑郁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被试的理想自我概念与现实自我概念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大学生被试的理想-现实自我概念差异在学业、情绪和总分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家庭经济状况差的大学生被试的理想-现实自我概念差异显著大于家庭经济状况好的被试;大学生的理想-现实自我概念差异与抑郁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情绪、人际、家庭自我差异等对抑郁的影响作用较大.  相似文献   

20.
采用杨国枢编制的华人自我满意度量表,对345名大学生的自我满意度进行考察,结果发现:(1)大学生自我满意度的总体水平较高,自我满意度的不同维度间存在差异;(2)大学生的自我满意度在不同年级、不同主观经济条件、不同家庭教养方式、不同家庭类型之间有显著性差异;(3)大学生的自我满意度不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