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了一条既简单又易于操作的开发和利用教材中作文教学资源的途径:注重指导学生在课内以课文内容为素材随机进行小练笔.现对笔者精心设计和安排的几次课内小练笔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小练笔”是围绕作文训练的某一重点或中心进行范围小、篇幅短的极为灵活的写作练习。它主要包括课内练笔和课外练笔两部分。课内练笔随时进行可能会影响课文的内在气势和神韵,转移课文特定内容所激发的学生情感,破坏教学过程的流畅性,而课外练笔却能弥补这一缺陷。应该怎样指导学生进行课外小练笔呢?  相似文献   

3.
笔者担任了三年级两个班的语文教学。教学三个月后,统计了一下,课内习作两次:《记一次课外活动》、《我熟悉的一个人》;课外小练笔11次:《我的新老师》、《竞选班干部》、《中秋之夜》、《国庆趣事》等。笔者有心翻阅学生的作文本,加以梳理归纳,发现两次课内习作和11次小练笔中存在三种值得关注的地方:言之不细、言之不顺、言之不实。  相似文献   

4.
“小练笔”是围绕作文训练的某一重点或中心进行范围小、篇幅短的极为灵活的写作练习。它主要包括课内练笔和课外练笔两部分。课内练笔随时进行可能会影响课文的内在气势和神韵,转移课文特定内容所激发的学生情感,破坏教学过程的流畅性,而课外练笔却能弥补这一缺陷。应该怎样指导学生进行课外小练笔呢?一、结合阅读教学进行多角度训练作文教学要和阅读教学密切配合。除了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写作思路与表达特点外,还可以充分利用课文的示范作用,换个角度,选取某些材料,进行写作训练。有些课文,由于中心的需要,有意将文中的某些情…  相似文献   

5.
小练笔分为课内练笔和课外练笔两类,现在分述如下:课内练笔又称片断训练或单项训练,它是密切结合阅读教学进行的.课本中的“基础训练”,虽为小练笔提供了一些材料,但仅此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以及各阶段重点训练项目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各种形式的小练笔,如给句子填补修饰成分;写分述句和总起句;写开头和结尾;写景状物、描写环境场面;写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活动;利用课文中的插图.看图作文;笔述课文或重写课文;根据课文进行仿写、扩写、缩写、改写等等.  相似文献   

6.
练笔,是一种作文训练形式,练笔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更是让学生感悟生活,思考生活.教师应把课内小练笔的训练当做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去落实,让学生在练笔中,看到属于自己的天空,感悟到对生活的新认识,为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胡益旦 《教师》2013,(1):85-85
每每提及作文教学,许多教师都会皱着眉头感叹说:“这的确是个值得不断探索的课题!”而更多的学生则是“横眉冷对方格子,俯首甘愿咬笔头”。因此,笔者试着采用习作小练笔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积累学生的写作素材。所谓习作小练笔就是指在完成大作文训练的基础上,充分挖掘课内外读物和日常生活中的习作要素。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习作,培养学生勤于动笔的良好习惯,并逐步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因小练笔具有“小、巧、活”的特点,所以深受学生喜爱,很容易就能拨动学生心中写作的那根弦。  相似文献   

8.
<正>作为语文教师,我时常在思考,怎样在日常的教学中,较为有效地引导学生由仿到创;怎样培养学生自觉地把习作根植于阅读,从中汲取别人的言语智慧,贮存大量的语言材料;怎样让学生在习作中易于做到生活积累与已有语言模型的自动匹配,从而降低作文的难度。课内"小练笔"是以课文内容作为习作素材,把语言形式的运用与课文的学习有机整合,熔读、思、写于一炉,达到融会贯通、即时指导、多练多写的目的。下面,笔者就以课内"小练笔"为例,谈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小学语文教学建议》提出:“课内书面作业不少于8分钟。”“阅读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引导学生感悟表达方法,经常随机地进行读写结合练习。”而小练笔是课堂读写结合练习最有效的方式。在课文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可供学生进行练笔的资源,教师应充分重视并挖掘教材文本资源,提高课堂小练笔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这里谈的“小练笔”就是围绕某一个重点或中心,进行范围小、篇幅短的习作练习。住阅读教学中,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进行小练笔,不仅可以减缓作文的坡度,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而且可以促进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我们如能很好借助语文课本上的范例进行有效的小练笔训练,对于补充课内阅读,提高写作水平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习作要求提到:"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新课改以来,我们更多地把目光投向习作教学的新路开辟上,其实潜心摸索如何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中的习作内容,用好结合教材的小练笔,也能构建科学的、可操作性强的作文教学方法。我的实践经验是从课内、课外两把"抓手"抓好小练笔,通过补白、仿写、续写、抒情等方式抓好课内,"勤"写抓好课外,历练老成,使小练笔成就习作大作为。  相似文献   

12.
刘娥英 《天津教育》2022,(21):144-146
<正>小练笔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用来强化学生写作水平的实训练习,在目前小学语文练笔教学中存在着练习目标不明确、练习形式固定化、练习时机不恰当、练习要点不精确的现象。为了解决练笔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可以从丰富学生练笔素材;多元练笔,提升写作水平;内容激趣,拓展随堂练笔情感三个方面入手,实现课内外融合,提升学生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小学语文教学建议》提出“:课内书面作业不少于8分钟。“”阅读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引导学生感悟表达方法,经常随机地进行读写结合练习。”而小练笔是课堂读写结合练习最有效的方式。在课文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可供学生进行练笔的资源,教师应充分重视并挖掘教材文本资源,提高课堂小练笔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丰兰娥 《新疆教育》2013,(3):121-121
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而小练笔则是写作教学的前提。阅读教学中的小练笔是基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生活经验的积累为基础的。笔者认为在阅读教学中安排小练笔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有效途径。因为,小练笔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小练笔能促进学生更深入理解文本;小练笔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及时有效进行练笔,能让学生取得真正的大收获。  相似文献   

15.
当前,小学语文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安排课内习作练习,《语文课程标准》也是从第二学段明确规定课内习作最多每学年16次。广大一线教师都知道,这样的安排对于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是远远不够的。课堂练笔贴近教材,紧随课堂,是读写结合最有效的载体,也是联结阅读和作文的一座桥梁。课堂练笔相较于作文,因其形式多样、机动灵活、难度适中,学生乐于接受,又因其针对性强、作用显著,教师乐于组织安排。那么,课堂练笔究竟练在何处,才能发挥练笔的最大功效呢?笔者发表几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小练笔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连接着语文课堂和生活外延,支撑着阅读和写作教学,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要面对的问题。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小练笔却从属于边缘位置,课堂时间宽裕,小练笔就充分一点;时间一紧张了,小练笔就匆匆而过,甚至干脆取消。针对这一现状,笔者呼吁广大语文教师重视小练笔,研究小练笔之中的大乾坤。  相似文献   

17.
随文练笔顾名思义就是在课堂上学习文本之后进行写作小练笔,目的在于考察学生学习课文的有效程度,让学生通过随堂写作小练笔得以发挥运用。在新课程背景下,进行随文练笔可以提高老师上课效率,学生的写作能力。而在指导高年级学生随文练笔的策略研究中,笔者发现,教师出现指导随文练笔方法单一,学生存在练笔前方法掌握不到位,练笔时选材思路狭窄等问题,根据以上出现的问题,笔者将围绕高年级语文课堂如何指导学生随文练笔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8.
笔者担任了三年级两个班的语文教学。教学三个月后,统计了一下,课内习作两次:《记一次课外活动》、《我熟悉的一个人》;课外小练笔11次:《我的新老师》、《竞选班干部》、《中秋之夜》、《国庆趣事》等。  相似文献   

19.
严秋良 《教学随笔》2014,(10):20215+215
课文与小作文的成龙配套,从课文写作特点中"抓"出一种写法,叫学生运用这种写法,写小作文,作为"小练笔"。小作文与大作文的成龙配套,生活与作文的成龙配套,要求学生或带学生走出校门,深入生活,向群众学习,了解社会,体验生活,然后进行作文。课内作文与课外作文的成龙配套,课内作文为课外作文服务,课外作文丰富并深化课内作文,"下水"作文与学生作文的成龙配套,教师做学生示范。  相似文献   

20.
练笔是为了增加学生的生活和语言上的积累,既对作文教学进行补充,又对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有很大的帮助。语文课内练笔,是有效培养学生习作兴趣,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途径之一。同时,巧妙设计课内练笔,还能营造开放的语文学习空间。激活学生自觉、独立地开展思维活动,促进其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笔者就教学实践谈谈个人的认识与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