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皋 《文教资料》2014,(9):24-25
中国和韩国都属于汉字文化圈的国家,它们以汉字为共同的文化基础.汉字的传入与使用使中国文化及伦理道德在朝鲜半岛广泛传播.本文主要介绍汉字在高句丽、百济、新罗等的传播概况,肯定移民在汉字传播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作为东亚地区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东亚文化圈对东亚各国的政治思想、文化制度、社会形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韩两国具有不同的社会体制、经济制度、文化形态,但长期以来中韩两国之间大众文化交流十分密切,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东亚文化圈影响下所具有的共同的文化背景。本文将对东亚文化圈影响下中韩两国大众文化进行对比分析,对于深入理解两个大众文化的发展、促进两国文化交流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地球的东方,历史地存在一个“东亚汉字文化圈”。兼顾地理、历史和文化,这一“文化圈”主要包括中国、越南、朝鲜半岛和日本等东亚国家和地区。毫无疑问,这一“文化圈”有许多明显区别于世界其他“文化圈”的特征,所以有人称之为“中华文化圈”,有人称之为“儒教文化圈”,有人称之为“华化佛教文化圈”,等等。我们所以取“汉字文化圈”的概念,则因为除了其他特点之外,古代东亚文化的一个最为显著的特点是以“汉字”作为相关民族、相关国家和地区之间文化关联的主要媒介,而文字,  相似文献   

4.
“文化圈”作为文化传播形成的文化场,指具有相同文化特质、文化结丛的文化群体所构成的人文地理区域,“汉字文化圈”包括使用汉字或曾经使用汉字并承袭汉字文化传统的民族与国家;这一文化场在地理分布和构成上以中国大陆为主体,以中印半岛东侧、朝鲜半岛为两翼,日本列岛等地为外缘,  相似文献   

5.
古代东亚文化圈的基本特征(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中、日、韩三国,由于文化、政治和地理等因素,形成了一个东亚文化圈。这个文化圈所呈现出的基本特征是:中国之中心与日、韩之边缘,宗藩关系的政治纽带作用,儒家学说的思想统治地位,佛教成为普及的宗教,以及汉字成为共同的文字等。  相似文献   

6.
古代中、日、韩三国,由于文化、政治和地理等因素,形成了一个东亚文化圈。这个文化圈所呈现出的基本特征是:中国之中心与日、韩之边缘,宗藩关系的政治纽带作用,儒家学说的思想统治地位,佛教成为普及的宗教,以及汉字成为共同的文字等。  相似文献   

7.
儒家思想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不仅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还广泛传播于东亚地区,对东亚文化圈的形成起到了直接的推动作用。以韩国/朝鲜、日本为例,东亚国家和地区在对中国儒家文化的接受和传播过程中.对本民族的文化进行了创造性的改造,开创了兼具本民族个性和特色的儒学传统的历史。  相似文献   

8.
大自然就像一幅五颜六色的画卷,而描绘色彩的词语作为人类感知世界的重要工具,不仅能展示自然环境的绚烂多彩,还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以基本色之一的白色为中心,对比共属“汉字文化圈”的东亚地区文化流域中东亚各民族白色色彩意识的异同,可揭示隐藏在色彩意识背后的丰富的民族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9.
本文是对"中韩端午申遗之争"的学术反思.全文从端午节的起源年代问题入手,首先回溯了韩国江陵端午节与中国端午节先后申遗的过程.作者认为,尽管"中韩端午申遗之争"在中国激发了政府及民众对于传统节日文化的重视和保护的热情,具有积极意义;但围绕端午节的国籍之争,明显存在着以现代民族国家的主权观念简单替代地域文化历史边界的错误倾向.其次,在回顾端午节起源的基础上,分别考察了端午节对于古代东亚地区的日本、韩国、琉球和越南等地区的影响与传播情况,并指出这一影响与传播,是发生在以中国文明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内部的一种文化现象,是古代东亚地区文化共享性的积极结果.作者认为,在全球化与区域整合成为重要课题的今天,不应当再用民族国家意识对地域共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强制划分.相反,我们应放眼未来,立足于地域文化共享的立场,把端午节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看成是地域共同文化财富,看作是促进东亚区域认同、合作与文化发展的历史资源加以继承.  相似文献   

10.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汉字则是中华几千年文明连绵不绝的载体。汉字的悠久历史和不断地对外传播,逐渐构成了"汉字文化圈"。中国的汉字文化对周边各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把中华文明传播到世界各地。本文将从"汉字文化圈"、中国汉字文化在日本的传播以及汉字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等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1.
2005年韩国政府宣布:在所有公务文件和交通标志等领域,全面恢复使用已经消失多年的中国汉字和汉字标记,以适应世界化的时代潮流,并提出了《推动汉字并用方案》,其目的是为了发展韩国的传统文化、促进韩国与汉字文化圈国家的交流。目前韩国的汉字教育开展得如火如荼,但是由于韩国政府对汉字政策的摇摆不定,在汉字教育过程中呈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新加坡经济的发展与儒家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亚洲文化发展史上曾出现过以汉字为主要传播手段的东亚文化圈,它在历史上曾不同程度地受到中国儒家文化及其思想的影响。其中新加坡、南朝鲜、日本以及中国的台湾、香港不但是近代以来这一文化圈内最活跃的地区,也是近三十年来世界经济发展和现代化最为迅速的地区。这腾飞的“五龙”被称之为“工业东亚”。近年来,海内外不少学者开始注意到儒家文化及其思想在东亚“五龙”现代化中所起的积极作用,有的人甚至把工业东亚称为“后期儒家文化地区”,着力宣扬儒家文化对东亚“五龙”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认为儒家文化及其思想具有不可忽视的世界意义。他们提出了“儒家资本主义”、“儒学现代化”等一些挑战性的新课题,并推论出儒学不但可以促进经济起飞,而且可以用儒家思想为指导发展资本主义。本文拟就新加坡的经济发展和儒家文化之间的关系来探讨一下儒家文化及其思想在新加坡现代化中所起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文章指出当今中国面对的国际形势十分严峻,文化战争一触即发,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崛起进程中",汉字文化圈"却已然失效,半个世纪以来,整个东南亚"去中国化"倾向十分严重,"汉字文化圈"已经被"美国文化圈"取代,导致中国对周边国家影响力大幅减小。因而需要尽快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其一,和平崛起需提升文化软实力;其二,"汉字文化圈"辐射力亟需重建;其三,注重当代人的幸福指数与灵魂安定;其四,"文化强国"战略是中国文艺复兴的希望;其五,和平崛起需注重"文化创新";其六,警惕东亚文化战争与重建中国大国形象。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经过30余年的物质性成长与社会性成长,已经成为决定东亚未来秩序发展方向的重要力量。中国内省式的战略文化和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决定了中国不具备谋求东亚地区霸权的主观意愿和客观条件,在经济相互依存和地区共有观念的共同作用下,东亚地区也不会出现中美对抗的均势体系。中国对东亚地区秩序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地区主义来实现的,即以地区主义的方式来推动东亚地区整合,谋求东亚地区一体化。东亚地区一体化进程在客观上对美国的现有霸权秩序构成了挑战。  相似文献   

15.
对国际中文教育背景下汉字书法传播的研究,即是对汉字书法在国际中文教育中的功能与作用的深入理解,对其在不同文化圈中传播现状的具体梳理,对其未来发展路径的科学规划。具言之,汉字书法具有实用与欣赏的双重价值,在国际中文教育发展的不同阶段中均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当前其最主要的功能应当移位成为海内外汉语学习者学习、热爱汉语的重要工具。在不同文化圈中,汉字书法的传播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亦不同。在汉字文化圈中应注重中华文化的深层体认,在非汉字文化圈中应注重中国元素的浅层感知。综言之,要做到“变与不变”,从而推动国际中文教育事业更好地发展。其中“变”在于要转变过去的国际中文教育、传播观念,学习、掌握、运用芯片时代的各种新信息、新技术,“不变”在于要坚守中华文化的立场、把握自身文化的特点与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6.
浅析东亚一体化的动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进程表明,东亚地区只有加强合作才有出路,而且东亚实现区域一体化也有其共同基础.基于此,本文拟从地缘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对东亚一体化的动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文化和艺术形象曾一度在西方被妖魔化:“黄祸”“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此起彼伏、,在文化冷战模式中,西方一些国家对中国的崛起加以遏制。而且更为严重的是,南海东海局势表明,长达千年的“汉字文化圈”已经在半个多世纪“去中国化”中被消解了.“汉字文化圈”已经被“美国文化圈”取代,导致中国目前遭遇文化软实力的屡屡被掣肘。因此.我们应该以更积极的文化态度,进行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  相似文献   

18.
《集宁师专学报》2018,(5):85-88
汉字文化圈曾经包括中国、朝鲜、日本和越南,我们把三国在汉字基础上形成的文字称为"汉字型文字"。由于历史、地理以及其他因素的限制,汉字的传播路径主要是向东和向南两条。向东主要传到朝鲜和日本,向南传播到越南。汉字在三国的传播及三国对汉字的接受程度各不相同。朝鲜和日本在仿造汉字书写民族语言之后,都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文字;但是越南的"喃字",本质上仍是汉字的简单仿造。今天弘扬汉语汉字文化,必须要从中吸取经验:保证自身强大,保持文化先进。  相似文献   

19.
中华文化有着悠久历史和广泛的影响力,在长达数千年的古代历史进程中,东亚地区逐渐形成了以中华文明为核心的文化传统。诚如日本学者西嶋定生所指出的,汉字、儒教、佛教和以中国传统律令制度为核心的法律系统,构成了传统东亚世界的四  相似文献   

20.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载体,课堂是中国文化传播的途径,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汉字一直附属在语音教学、语法教学之中,在针对对外汉字教学中如何开展汉字的教学内容的问题上,我们要明晰对外汉字教学的三个重点,第一,汉字本身的特点及如何利用汉字的优势展开教学;第二,认清汉字文化圈和非汉字文化圈的学生学习汉字需要克服的重点和难点;第三,现阶段对外汉字课堂是如何开展的。如何把语言要素转化为语言技能是我们所需要考虑的,本篇对三个重点展开论述,并浅谈我对对汉字教学法的建议和对外汉字课堂设置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