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范雪芬 《新闻前哨》2011,(6):102-103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这得益于文化体制改革的发力前行,其中,新闻出版等文化产业改革成就显著,100多家新闻出版企业集团成功组建,45家新闻出版企业成功上市,传媒企业已经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加强传媒集团内部控制,  相似文献   

2.
齐勇锋 《传媒》2006,(3):17-19
传媒产业是文化产业的核心领域.传媒文化产业试点集团(以下简称传媒集团)既是国有文化领域中的优质资产,同时也是发展潜力和影响力最大、有希望发展成为跨国文化产业集团、代表中华文化走向国际文化市场的一支重要力量.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本文拟结合文件精神,就我国传媒集团发展改革面临的问题、发展趋势和改革创新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3.
方石玉  向长富 《传媒》2011,(10):32-34
眼下,新一轮文化体制改革正在向纵深推进,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打造真正的市场主体,培育战略投资者,切实做大做强文化产业。传媒类上市公司作为内地传媒单位转企改制的先行者,为抢得新一轮文化体制改革的发展先机,近年来不断加大经营创新力度,探寻新的利润增长点,以做大做强传统媒体。它们的大胆探索  相似文献   

4.
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中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和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两个规定的通知》(国办发[20033105号)印发以来,我国在积极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深化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改革、实施政企政事分开和管办分离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今年召开的全国文化体制改革会议上,规定了传媒单位转企改制的3年时间表和改革路线图,传媒单位转企改制走上了不归路。  相似文献   

5.
范国祥  远山 《新闻前哨》2013,(7):116-118
报业(传媒)集团的产生是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现代传媒企业的基本标志和产业实力的象征,是整个文化产业的基础产业和主要传播行业。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上升为国家战略高度,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产业成长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6.
白芳芹 《新闻窗》2010,(2):17-20
2009年.《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出台。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经验交流会召开。前者从国家高度首次规划了未来一段时期文化产业的发展蓝图,对传媒业有着深远的意义;后者则以务实创新的姿态,明确提出了下一步文化体制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表,为长期受体制之困的传媒单位生产力的释放吹响了号角。这一年,虽然金融危机的阴霾未散.但传媒业的改革创新却前所未有地风生水起。作为贵州省文化产业生力军的贵州电视台,  相似文献   

7.
大力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是文化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贵州都市虎子传媒有限责任公司作为贵州日报报业集团积极顺应时代要求,切实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文化产业发展试点,成立一年多来,时传媒企业的市场化运作、公司化管理等进行了一些有珥的探索,他们的经验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8.
传媒链接     
《出版参考》2009,(17):5-5
江苏省推出“一揽子”文化体制改革方案 江苏省委、省政府日前决定,省级设立初始规模为20亿元的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该基金采用股权投资和项目投资方式,重点投资演艺娱乐、动漫游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文化会展、网络信息传媒等传统和现代文化领域。这是江苏省推出“一揽子”文化体制改革计划中的一项。日前,江苏省针对文化改革发展提出,到2010年,全省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到位,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机制改革到位,到2012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以上。  相似文献   

9.
党 的十六大报告在强调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时提出积极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论断 ,指出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报业集团作为文化产业中的一支重要生力军 ,如何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成为我们关注、研究和实践的课题。先进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文化历来就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国力的核心是经济实力。但是 ,经济发展从来离不开文化的参与和支撑。经济在根本上决定着文化的性质和面貌 ,文化反过来又会深刻地影响经济的发展和水平。先进文化 ,应当是适应先…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委、省政府日前决定,省级设立初始规模为20亿元的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该基金采用股权投资和项目投资方式,重点投资演艺娱乐、动漫游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文化会展、网络信息传媒等传统和现代文化领域。这是江苏省推出一揽子文化体制改革计划中的一项。日前,江苏省针对文化改革  相似文献   

11.
童兵 《新闻界》2006,(5):4-6,15
当前,包括传媒体制改革在内的文化体制改革正在我国全面展开《,为传媒体制改革提供理论支持》一文,就我国传媒体制改革的诸多重要方面——传媒体制改革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传媒体制如何正确进行改革与创新?以及传媒体制改革中亟待破题与解决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阐述,对传媒体制改革实践颇具启发意义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2.
成都传媒产业是成都文化产业的核心领域,是成都国有文化领域中的优质资产,处于成都文化产业改革的前沿,它的发展变革代表着成都文化产业发展的趋势。2006年11月,原成都日报报业集团和原成都广播电视台合并组建为成都传媒集团。成都传媒集团  相似文献   

13.
在文化体制改革背景下,"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的划分对于中国传媒集团现有的"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体制来说是一次深刻的体制创新.但中国传媒集团目前普遍采取的节目与广告、宣传与经营两分开的做法是一种不彻底的部分剥离,是对"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划分的一种误读,它将对传媒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新的体制性障碍.作为一种过渡的中间形态,从部分剥离走向整体转制,将成为中国传媒集团产业体制改革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文章认为数字化所带来的新媒介文化具有两面性,应理性对待,不应偏离主流文化和核心价值体系的轨道。在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开放与失衡中,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所要应对的关键性问题是从"文化混杂性"中合理建构文化认同。中国的传媒文化产业正遭遇数字化和全球化的冲击,发生着剧烈的变化,在这一变化中,认清形势、积极防御、建构文化认同是当务之急,传媒文化产业发展需要在明确价值取向的基础上采用灵活、有效的数字化传播手段,全面提升我国传媒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当前,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势头强劲,建设文化支柱产业的“云南模式”传遍全国。在风起云涌的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大潮中,各地市报,特别是西部地区的地市报不得不深思如何应对这场来势迅猛的改革大潮,不得不谋求做大文化产业做强地市报业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李斌 《声屏世界》2014,(12):15-18
<正>特色文化的创新开发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结构,拓展生态建设空间的重要内容。传媒作为新技术、新思维、新发明的载体,能拓展特色文化的生长空间,适应更广泛层次的受众的需要,让特色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开发落到实处。利用传媒推动特色文化创新开发,能助推中国化进程。利用传媒开展特色文化创新开发的当代实践特色文化的传承与开发是当前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结构,拓展生态建设空间的重要举  相似文献   

17.
2003年6月在中央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会议上,李长春同志在讲话中明确地将文化产业分为公益性的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两类,提出党报、党刊和重要出版社实行国有事业体制,广告、印刷、发行、传输等经营部分可转制为企业.今年5月6日至10日,李长春同志在山西视察调研期间,太原日报报业集团作为全省报业代表进行的专题汇报得到肯定,"太报集团改革到位,成效明显,初步走出了一条地方党报改革的新路子,希望太报继续探索."  相似文献   

18.
主持人语去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为进一步深化传媒产业的改革发展明确了方向。当今时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作为文化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传媒业,既负有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鼓与呼的责任,也肩负  相似文献   

19.
《中国广播》2005,(2):4-10
存在于我们身边的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全国大多数传媒机构都在用改革谋求着自身的进步。与以往有所不同,如今的改革背景更加广阔。党和国家在政策上的引导与支持,特别是党的十六大关于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论述,成为新一轮传媒改革的指南针与助推器。  相似文献   

20.
《出版参考》2011,(22):18
本刊讯(记者缪立平)7月19日,中国科技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暨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大会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出席大会并讲话。刘延东指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组建大型出版传媒集团,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是党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