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我国现阶段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理论发展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的发展。在解读后现代主义教育理论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中国化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观。即在课程目标上,兼顾培养“完人”与片面发展的人;在课程内容上,用学科间整合取代学科中心主义;在课程实施上,用平等对话、积极互动代替独白式;在课程评价体系上,用多元、发展性取代一元、静态性。这些对丰富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和提高教育的实效:陛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
面向教育情境、面向师生本身是后现代课程实施理论的精髓所在。本文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的途径、主体、形式、知识等方面论述了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进行了后现代主义的解读。  相似文献   

3.
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及其对我国课程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后现代主义思潮下的后现代课程观是一种多元的课程观,它力图构建一种新的课程观来摆脱现代主义教育所存在的弊端,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在对课程本质、教师角色、课程内容及课程评价方面有着独特的认识。后现代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改革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对后现代教育思想也不能盲目进行引用。  相似文献   

4.
后现代课程观具有凸显多元化、内在性和人文性、情境性和对话性、开放性和创造性等鲜明特征,对我国的学前教育课程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有助于确保课程做到贴近幼儿生活、与时俱进的同时坚守民族特色、多元开放、兼具人文性与工具性。诚然,后现代主义课程观能够为学前教育课程研究提供丰富的营养,但它也并非完美无缺,因此值得具体的研究工作者不断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5.
陆斯琦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0):171+173-171,173
积极心理学理念,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拓展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思路,开创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局面。本文主要探讨了积极心理学理念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有效策略,希望用此课程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发展,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艳玲 《文教资料》2006,(34):29-30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开始走进正规化的发展阶段,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化是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进行了探索,探讨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必要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要求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教育的主渠道,无疑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有效方式之一.文章主要探讨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必要性,分析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特点及其教学建设.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质量,针对体系构建、课程地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师队伍建设及课程评估六个方面,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改革与探索,提升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优化大学生的心理品质,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
后现代主义课程观视野下职教课程开发新理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现代主义是当代教育教学理论发展的重要哲学基础。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具有动态性、开放性、内在自发性以及多元性等特征,它促进了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新理念的形成,在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理念上呈现出课程目标取向的多元化、课程模式的多元整合开放灵活化、课程开发主体的合作化以及课程结构的生态化等方面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基于后现代主义课程观的我国高校课程改革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阳敏华 《文教资料》2010,(27):156-157
以后现代主义思潮为理论渊源的后现代主义课程观是一种多元化的课程观。后现代主义课程观打破现代主义课程观对学生的束缚.力图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综合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本文简介了后现代主义课程观的课程标准,并就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等方面,应用后现代主义课程观的观点对我国高校课程改革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1.
后现代主义课程文化观与网络课程建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现代主义思潮是20世纪末西方社会流行的一种哲学和社会思潮,自90年代以来,许多学者借助于后现代主义的思想来审视教育的种种问题。文章通过对后现代主义课程观的探析,对网络课程建设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2.
刘秀艳 《文教资料》2014,(3):161-163
为了了解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的状况,促进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建设,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对31所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状况进行调查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还没有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模式,应加快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3.
体验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将体验式教学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相结合的一种创新探索。本研究试图从课程意义、课程特点、课程内容以及课程保障四个方面来探讨体验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构建,以期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倡导开放性与流变性、多元性与差异性、对话性与过程性,为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课程建设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后现代主义的课程理念启示我们,应加强学校与行业的深度融合,创建校企共育的建设模式;多元整合,系统优化,打造校本特色的课程体系;搭建教育研究和资源共享平台,促进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就广义的课程观而言,学校的一切教育活动都是课程。对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课程化管理有利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明确定化、工作规范化,有利于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化,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设施和环境的建设,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和交流。我校自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化管理以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我国高等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方式和途径,其课程建设的质量直接影响到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如何让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适应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发挥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这是每一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并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末,后现代主义思潮犹如一股新鲜的血液注入了整个人类社会,这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认识世界的全新的思考方式。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强调对传统课程观的怀疑与否定、解构与重构。后现代课程观视野下的语文教育:课程的性质更具人文性、目标更具生成性、教学更具对话性、学习更具非线性、师生关系更具交互性、环境更具开放性、评价更具多元性。  相似文献   

18.
从后现代主义视角审视当前职业人文课程逻辑脉络及课程理念、课程实施,会发现目前职业人文课程还存在不少问题。职业教育只有树立新型职业人文课程观,拓展职业人文教育理论话语,才能实现由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课程观的自觉转向。  相似文献   

19.
后现代主义课程观认为,课程目标不应预先确定,课程内容不应是绝对客观和稳定的知识体系,课程实施不应注重灌输和阐释,所有课程参与者都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课程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发展过程。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关于课程的生成性、开放性、反思性等理念,对于具有鲜明职业性和技术应用性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高等职业教育要注重课程设置由"给定"到"生成"的转变,注重课程内容由"封闭"到"开放"的转变,注重课程实施由"阐释"到"对话"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高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十分重要的一项任务,对学生心理素质及综合素质的提升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及意义。在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为能够保证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应当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从而为更好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奠定理想的基础。本文就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