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美国土著女性作家莱斯利·马蒙·西尔科在其小说《仪典》中,将个体创伤经历与民族文化创伤相结合,表达出以印第安传统文化叙事与讲述来治愈文化创伤的意图。在作者看来,首先,个体创伤经历与民族文化创伤是不可分割的;其次,讲述在构建印第安文化身份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最后,有关死亡的讲述能够实现对个体创伤困境的超越。个体创伤的治愈最终有利于民族文化的建构,对于民族文化复兴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化视角下看北美印第安社会禁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立佳 《衡水学院学报》2009,11(5):77-79,82
北美殖民早期印第安人与白人贸易中,酒类贸易占有很大比重。酒类贸易的发展在印第安人社会内部引起巨大的酒害。面对严重的酒害,印第安人民间和官方采取一系列禁酒的措施,并取得一些成绩。白人对此态度模糊,一切皆以自身利益为准。通过对印第安人禁酒措施和结果的探究,从印第安人自己的文化角度考察近代以来西方基督教文化与美洲印第安文化的撞击及近代殖民主义的罪恶。  相似文献   

3.
随着美国自1969年开始兴起的"印第安文学复兴"运动,越来越多的印第安裔作家开始受到重视和研究。其中在文坛上较为活跃和成功的莫过于莱斯利.西尔科。其代表作品《仪典》讲述了从战场上返回部落的‘混血’战士塔约的故事,本文试图分析主人公塔约如何通过印第安传统文化中具有自我救赎功能的讲故事以及一系列仪典的方式,来治愈战争创伤、重拾自我身份、重新认识和拥抱印第安传统文化,在两种文化冲击下摆脱被主流文化边缘化的处境。  相似文献   

4.
在美国文学历史上,许多作家都在作品中塑造过印第安人物形象,关注过印第安历史与文化。作为上个世纪美国最伟大的女作家之一的薇拉·凯瑟,她的作品映射出多元文化的创作主题,其小说也贯穿这样的印第安情结。本文主要从宗教、艺术、土地三个方面分析研究她的小说所反映的印第安文化,传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思想,促使人们深刻思考人在自然界的地位和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印第安文学从最初的原始状态开始就蕴含着深厚悠远的印第安部落根基,那就是回归模式和文化认同,在不断地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过程中印第安文学始终没有摒弃自身的回归模式。同时在此过程中逐渐地与多元文化融合在一起,从转瞬即逝的明显回归,到在多元文化与印第安文学之间的文化桥梁,再到深层次的融合,印第安文学正在这种交融过程中不断地创新、发展。基于此,从最具代表性的印第安文学作品中对多元文化的影响和互相融合进行剖析和探索,旨在深化印第安文学作品中对于本族文化的认知和领悟,实现文化界限真正的突破。  相似文献   

6.
在神奇而秀美的美洲大陆上,生活着长相与亚洲人类似的土著人——印第安人。关于印第安人的亚洲起源一直众说纷纭,至今没有确切答案。本文试图通过文化,从石器、语言文字、医学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进而分析印第安人的亚洲起源。  相似文献   

7.
《珍珠》在讲述印第安人生存斗争的故事中,再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印第安文化,传播印第安人尊重大地的深层道德,为今天工业化社会缓和文明与自然的紧张关系提供了借鉴,促使人们深刻思考人在自然界的位置,建立人类与自然界的新型生态关系。  相似文献   

8.
北美印第安人对美国英语与文化的形成功不可没。他们对早期的欧洲移民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曾教他们种植农作物,开发森林,捕捉猎物,发展生产等。北美印第安人在帮助欧洲移民度过难关的同时,将自己的土著语汇传授给了他们。从美国英语中的很多地名、农作物及用具、动植物等语汇及其他文化现象,如图腾文化中可以体现出印第安人对美国英语和文化的巨大影响,极大地丰富和充实了美国语言与文化,为美国英语与文化的形成注入了土著民族的力量。  相似文献   

9.
暴力文化是记载、描述暴力行为人实施暴力行为的具体过程及主观故意心理状态的一种亚文化,具有载体的多样性、内容的丰富性、表现行为的凶残性等特征。而暴力犯罪是行为人以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的手段侵害他人人身、财产权的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具有突发性、残酷性、冒险性等特征。暴力文化与暴力犯罪关系相当密切。暴力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滋生了暴力犯罪,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暴力文化和暴力犯罪必须从刑事立法、行政立法上予以区分遏制,才能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常运行,构建和谐、法制的社会主义国家。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期间,在美国政府的高压驱逐政策和同化过程中,北美本土族裔部落节节西迁,被迫接受隔离教育,逐渐的退向了社会、政治、文化的边缘。然而,最早的本土裔的英文小说却在这一时期艰难的萌芽,顽强的用英语,这一白人的语言捍卫了本族裔的尊严,深层揭露着当时社会的不公与所谓西方文明的暴行。作者试将运用文化创伤理论来深入剖析奇特卡拉-萨的《美国印第安人的故事》集传记与短篇小说为一体的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1.
文化差异与文化导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方文化在价值体系、风俗习惯、词语文化涵义、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而这些差异是语言学习的重要障碍之一,因此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应重视文化的导入。  相似文献   

12.
跨文化交际中,交际者总是以自己文化的习惯来理解对方的话语,常常导致文化误解,因此外语教学应注意语言与文化相结合,注重比较文化差异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相似文献   

13.
文化活动在文化心理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文化活动是心理现象产生的基础;文化活动形成心理现象的过程;文化活动和心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文化的民族性与文化的全球化——圣诞节过后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的传统节日文化内涵越来越少,在人们心目中越来越淡漠。文化意识的激烈变动,导致了个人和民族的精神状态的困惑。在接受圣诞等洋节的同时,应当不断地把我们的节日做强做大,把我们的文化叫响,实现新一轮的东西合璧、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丰富整个人类的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15.
英汉两个民族的思维方式、文化心理、地域特征和风俗习惯有明显差异。文化差异性在英汉语言运用中有充分的反映。两种文化的差异倡导文化教学应贯穿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 ,即词汇教学、语法教学、句子与篇章教学 ,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文化交流与文化发展之间密切关系的分析,阐述了文化交流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一个民族的文化要有竞争力,它才能持久地传承。而文化的竞争力来源于它是否能满足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否符合社会和时代发展的浪潮。因此,我们要保护的是那些传统文化的精粹,而非主张固步自封,拒绝变化。本文认为文化的竞争以经济为依托,而非相悖,并提出保障文化权利的作用及相应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高校校园文化呈现出主流文化与潮流文化交织的跨文化发展态势,容易使青年学生滋生出一些有悖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问题。高校文化建设要主动以文化自觉引导大学生正确的道德养成,用优秀传统文化夯实大学生道德基础,培养大学生的文化反思力。  相似文献   

19.
文化自觉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必由之路,是划清文化先进与落后界限的重要标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必须坚持文化自觉,通过文化自信、文化自立、文化自省,以历史的尺度、价值的尺度、自我的尺度观照中华文化的历史进程,巩固先进文化的主导地位,廓清文化界限。  相似文献   

20.
从文化自觉到文化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创造和谐文化需要文化自觉。要继承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充分解读和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推动传统文化与其他文化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努力在全社会树立和谐的思想观念,引导人们用和谐的思维认识事物,用和谐的态度对待问题,用和谐的方式处理矛盾,使崇尚和谐、维护和谐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