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3 毫秒
1.
“论如析薪,贵能破理.”既然是评论,就必须讲道理.道理讲得精辟、透彻,对读者有启发,才是好评论.为了增加文采,增强说理,引用典故是常用的手法. 用典是为了说理,典故为说理服务.所以典故不可滥用.堆砌典故,迹近炫耀,结果满篇都是别人的话,没有自己的分析和见解,反而引起读者的反感.写短论,引用典故是可以的,但必须巧妙恰当,并且要在说理上下工夫.前人说“喻巧而理至”,就是这个道理.  相似文献   

2.
前段时间,和几个搞舆论监督的同行小聚.没想到,每个人都有一肚子苦水,抱怨监督尤其是对司法机关的监督空间越来越小.谈到的问题很多,限于篇幅,这里只说一个,就是报道和评论的时机问题.几个同行都谈到,一些地方明确规定:案件判决之前不得报道和评论.  相似文献   

3.
一般说,新闻体裁分为新闻和评论两个大的类别,而在这两种大的类别下又各有几种甚至几十种写作样式,林永年在其所著的<新闻报道形式大全>一书中,就列举了新闻报道的60种样式.而对于评论来说,传统上认为,"按照评论的样式来区分,有社论、编辑部文章、评论、评论员文章、特约评论员文章、短评、编后、编者按等等".但综观近十几年来的评论写作实践,而对纸质媒体上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评论专栏,人们不难发现评论这一体裁正在呈现出形式和内容上的变化.可以说,"近几年来,评论的体裁扩大了,它找到了各种令人可喜的形式……实际上我们已经可以通过不少方式与读者进行生动的、无拘无束的谈话了."现实中的这种变化和"体裁的扩大",已足以给我们某些理论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书讯     
《十年新闻写作变革》何光先著的《十年新闻写作变革》,是一部10年全国好新闻评选及好作品的系统评论集,是为纪念全国好新闻评选10周年而出版的。全书分五部分:10年好作品综合评论;10年好作品专题评论;10年评选札记;10年好作品选析;其它。中国新闻出版社出版,定价5.60元。  相似文献   

5.
“新闻是易碎品。”人们常常这样说。“新闻评论大多也是易碎品。”一位对新闻评论颇有研究的同志这样说。读了一些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新闻评论,我颇有同感,其中绝大多数的确与年俱老了,但是也有少量作品并没有随着历史的变迁而“破碎”;相反,几年、十几年、几十年后仍葆  相似文献   

6.
假如新闻评论只是借题发挥,者新闻评论只不过是打着批判的幌子曲线报道花边新闻,是不负责任的. 11月16日,国总统奥巴马在上海科技馆与中国青年对话,在其身后的一个中国女青年意外走红.这个上海的大学生脱去自己的红色外套,肢体语言吸引了部分观众的目光.这本来是互联网上的一个花边新闻,是,于报纸新闻评论的介入,很短的时间里便成了一个公众关注的新闻话题.一些报纸煞有介事地讨论这一现象,析新闻事件主角的表情,尽夸张之能事,甚至还有一些媒体借助于评论进行深度开掘,出了许多令人不可思议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这几年,广播评论在形式上不断创新,广播特色更加鲜明,如现场口头评论、预测性评论、带音响的评论等,都突出了广播特点,音响成为评论中的重要手段,谈话式评论多彩多姿,系列评论也走的上新的台阶。这些,可以说是在评论形式上的大胆创新。由于有些评论选题精巧,以小见大,篇幅较短,形式新颖,广播特色鲜明,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受到听众的热烈欢迎。  相似文献   

8.
评论难写.搞评论在新闻各行中算是一种难事、苦事,又很不容易出成果的事.所以一说搞新闻,大部分人都愿意当记者,而避之写评论.评论为什么这样难呢?因为评论是报纸的宝塔尖,是报纸的最高层次.  相似文献   

9.
电视娱乐节目曾经“火”极一时,但也被骂极一时,甚至有人说电视已经进入了弱智状态。报纸的文艺评论也是动辄列数娱乐节目的“几大罪状”。的确,文化娱乐节目走到今天已显出了几分疲惫与停滞。怎样开拓节目空间,改进节目形式。使文化娱乐节目充满智慧与活力?我以为  相似文献   

10.
说理,是新闻评论的基本内涵。如何把道理说清楚,说明白,是一种学问,有人称之为说理艺术。说理的层次性就是说理艺术的一种。说理要有层次性。就如同盖楼,要一层一层地盖。在初写评论时,有人心里有许多想法、观点,急于把它们都说出来,由于不懂如何分层次,结果写出来的文章乱糟糟一团,什么也没说清楚。如果盖楼也  相似文献   

11.
这23篇评论是一个整体,涵盖了未来几年湖北省委省政府的施政理念、战略部署、工作思路、干部作风等等。可以说,这组评论不仅是给湖北党员干部看的,  相似文献   

12.
文体上的单调、枯燥,加上一些评论专业性的信息不足,使得新闻评论在移动媒体时代变得更加弱势. 新闻评论的发展形势究竟是“好得很”还是“糟得很”呢?笔者感觉即使谈不上“糟得很”,也可以说面临着很大的危机或困境.这种困境是由新闻评论自身的弱势地位和新的舆论环境造成的. 新闻评论从本质上说是一个弱势文体.尽管在历史上某个时期,新闻评论也曾短时间风光过,在政论报纸时期,甚至一度达到梁启超自我表扬的“举国趋之,如饮狂泉”的盛况,但总体来看,新闻评论并不是一种有强势基因的文体.  相似文献   

13.
侯慧梅 《当代传播》2007,(1):109-111
面对广播评论、电视评论、网络评论的严峻挑战,及受众阅读习惯的转变,积极创新报刊评论形式,是我国纸质媒体的必然选择.本文在归纳漫画评论涵义的基础上,分析了漫画评论的特征,并尝试总结了发挥漫画评论传播优势的途径,以及漫画评论创作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一般说,新闻体裁分为新闻和评论两个大的类别,而在这两种大的类别下又各有几种甚至几十种写作样式,林永年在其所著的《新闻报道形式大全》一书中,就列举了新闻报道的60种样式。而对于评论来说,传统上认为,“按照评论的样式来区分,有社论、编辑部文章、评论、评论员文章、特约评论员文章、短评、编后、编者按等等”。①但综观近十几年来的评论写作实践,面对纸质媒体上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评论专栏,人们不难发现评论这一体裁正在呈现出形式和内容上的变化。可以说,“近几年来,评论的体裁扩大了,它找到了各种令人可喜的形式……实际上我们已经可…  相似文献   

15.
与同行论及新闻评论,几乎没有不说难写的;写异国他乡之事的国际评论,又能引来社会公众的广泛好评,那就更得难上几分.<两种历史观的较量>(下页附作品)这篇国际评论,在人民日报(2001年3月2日,第三版)上刊发后,得到各方认同,它在第7届中国国际新闻奖评选中荣获一等奖.这就不能不叫人品味一下:它究竟好在哪里?有哪些值得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新闻评论繁荣发展的一个自然的结果和一个有意味的标志就是:那些原来在报纸上写评论,在学校、研究所里做学问的人们都跑到电视屏幕上来了.由此拓展了评论的形态,也改变了电视新闻传播的语态.纸上的评论,成了说出来的评论.静态的评论,成了动态的评论.独白的评论,成了对话的评论.而评论本身,就在这种变化中悄然接近了更多的中国人.  相似文献   

17.
新闻界信息     
全国新闻评论理论研讨会暨中国新闻评论学会筹委会于4月18日至24日在武汉和长江轮上召开。与会者分折了中国新闻评论的现状,认为是危机与希望并存的局面。全国著名新闻评论员、人民日报副总编辑范荣康同志说,我国的报纸一向是以评论有力著称的,然而近40年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新闻评论的“轰动效应”却渐趋弱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专栏评论、署名评论的兴起,面貌有所改观,但从总体上看,新闻评论仍不尽人意。尤其作为主体评论的社论、评论员文章陷入低谷,观念、题材、形式模式化,逐渐失去受众,需要来一次“救亡”。他认为这次会议应该是一次“救亡会”。大多数代表主张,在  相似文献   

18.
新闻要善于讲故事,评论也得讲"抖包袱"。通过说事,顺便把理说清楚了。写的人用心,读的人省力。"要要要"的八股体,为什么没有几个人想要,原因是把"评论"前的"新闻"二字丢掉了。  相似文献   

19.
新闻评论学作为新闻学的一门学科,新闻评论作为新闻体裁中的一种,自有它特有的性质。研究并弄清这种特性,既是新闻评论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又对新闻评论工作的实践有着很大的指导意义。 新闻评论的基本特性,是题材的新闻性,选题的针对性主题的倾向性、体裁的论理性。 一、题材的新闻性。 新闻评论,在“评论”前面冠以“新闻”二字,充分说明了二者有着不解之缘。没有新闻性的评论,如政治评论、文学评论、音乐评论、影视评论等等,便不能称为新闻评论。具有新闻性的评论,才能称有新闻评论。新闻性是新闻评论区别于其他议论文的一个根本属性。 新闻评论的新闻性,说的是评论与新闻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它依托新闻论理,直接评述新闻、点明新闻价值、补充新闻不足、阐明新闻意义、深化新闻主题、加重新闻分量、扩大新闻作用等几个方面。 1、依托新闻论理。 这同毛泽东同志1919年说的“傍着活的事件”来写评论是一个意思。评论依托新闻报道。甚至同新闻结  相似文献   

20.
“新闻是易碎品。”人们常常这样说。“新闻评论大多也是易碎品。”一位对新闻评论颇有研究的同志这样说。读了一些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新闻评论,我颇有同感,其中绝大多数的确与年俱老了,但是也有少量作品并没有随着历史的变迁而“破碎”;相反,几年、十几年、几十年后仍葆有生命力。《不要害怕反对的意见》就是这样一篇佳作。《不要害怕反对的意见》是1956年10月9日人民日报发表的社论,距今整整三十年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