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贽说过:“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 ——题记  相似文献   

2.
<正>童心犹如一颗蕴藏于蚌里的珍珠,晶莹闪亮,纯真透明,具有向真性、向善性、向美性。明代思想家李贽在他的《童心说》里说到"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夫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可见要做真人还得拥有一颗童心,不然就难修成正果。教师永葆一颗童心,在教学中以儿童为中心,尊重童心,顺应童心,才能满足儿童言语与精神共生的需要,课堂里学生才会心门洞开,睿智绽放。  相似文献   

3.
正李贽在《童心说》中写道:"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把童心和真心设为一体。儿童教育应该让儿童成为儿童,让真心在人性中奠基。我校提出的适性教育,就是适合儿童的教育,即遵循儿童的身心特点,从儿童自主发展需要出发,通过实践过程的整体优化,启迪他们的灵性、发展他们的个性、完善他们的人性,引导他们主动发展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明代文学家李贽曾写过一篇《童心说》,文中讲:“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者也。”他认为,童心就是真心,天下所有的至情至性的美文,没有不出于童心的。如果心如枯井,感情麻木,童心泯灭,虚妄不实,是难于为文的。  相似文献   

5.
时恩祥 《考试周刊》2013,(19):43-43
<正>明代的李贽说:"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去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可见小学生作文的先天优势。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些见解或说法并没有得到弘扬,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深入的研究,在小学语文教学领域,作文教学一  相似文献   

6.
<正>难得天真有人说,童年是人生最幸福的时光,而我想说,童心则是最美好的人性。童年终将逝去,而童心却可不老。童心之特点就在一个"真"字。明代李卓吾写过一篇《童心说》,声称"夫童心者,真心也,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想起于漪老师,她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她的课或文章,而是一件小事。二十年前的教师节前夕,上海某公司为慰问教师举行联谊会,欢声笑语,可是,当部门经理吴小姐举着酒杯向于漪老师敬上一杯酒时,于老师握  相似文献   

7.
童心犹如一颗蕴藏于蚌里的珍珠,晶莹闪亮,纯真透明,具有向真性、向善性、向美性.明代思想家李贽在他的《童心说》里说到“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夫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可见要做真人还得拥有一颗童心,不然就难修成正果.教师永葆一颗童心,在教学中以儿童为中心,尊重童心,顺应童心,才能满足儿童言语与精神共生的需要,课堂里学生才会心门洞开,睿智绽放.  相似文献   

8.
教师的童心     
李卓吾说:"夫童心者,真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许多名师治学严谨,造诣很深,却不失天真。比如说于漪老师。二十年前的教师节前夕,上海家化公司为慰问教师举行联谊会,欢声笑语中,家化公司部门经理吴小姐举杯向于漪老师敬酒。她曾是于老师一手培养起来的教学骨干,几年前,家化公司高薪在社会上广聘人才,吴老师忍痛舍弃了讲台。当她向昔日老师献上祝福时,于漪老师内心五味杂陈,握着酒杯的手微微颤抖,竟不由自主地落下泪来——她只怪微薄的工资没法留住人,甚至自己的得意门生。其实在这种  相似文献   

9.
所谓“童心”,就是绝假纯真之心,是没有被“道理闻见”所污染的纯洁的本心。李贽极其推崇童心,它是李贽人格美的标准,是他人生哲学的真谛。“以自然为美”,是李贽美学思想的核心,也是他极力推崇的艺术美。《童心说》日“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李贽平生,最推崇童心,因为童心是不会弄虚作假的。而“真”是李贽为人行文的灵魂。袁中道的《李温陵传》中这样记载:“不喜俗客,客不获辞而至,但一交手,即令其远坐,嫌其臭秽。其欣赏者,镇日言笑,意所不契,寂无一语。”如此待人,似乎过于不近人情,无法让人接受。但这才是有棱有角,直截痛快  相似文献   

10.
通过细读文本对"童心说"理论的真实内涵进行了重新阐释,认为"童心"就是"真心",并对"童心说"的历史及当代文化价值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明代思想家李贽曾断言:“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这句话,我想每个中学生都能理解。那么何为“童心”呢?它是小孩子的幼稚想法,还是人类贪玩的个性?它对我们如今的写作又有什么帮助呢?初次的悸动李贽认为,童心需要百分之百“真”,杜绝一丝一毫“假”,是“最初一念之本心”。我们从幼儿起始,一天天长大,心也从童心一天天扩展。成熟是守住本真而变得更好,并非舍弃本真而顾此失彼。如果丢失童心,便会丢失真心;丢失真心,便不再是一个真人。  相似文献   

12.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指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一个人一旦对某一问题产生了兴趣,那么,他做的努力会达到惊人的程度。兴趣是诱发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的内部动因,我在地理教学中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一、教育思想童心化教师不要以成人的眼光看问题,要永远拥有一颗童心。"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  相似文献   

13.
童心未泯     
何谓童心?《辞海》解释:"儿童的心情,孩子气."又引申为真心、真情实感.童心是人的真实情感的流露,是天性.保持童心,就是要人们返璞归真,回归自然.老年人若是童心不泯,时时保持心理上的轻松愉快,对养生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周怿 《学语文》2007,(3):37-38
一、纯真自我——“童心说”的历史涵义与现代解说“童心说”是明代文学家李贽的文学创作主张。他在《童心说》一文中提出:“夫童心者,真心也;……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李贽所说的童心即真心,是未受过虚伪理学浸染的“赤子之心”。他认为凡天下最好的文章,莫不是童心的表现。文学写童心,其实质也就是表现作者自己的真情实感,反对表现受儒家礼仪束缚的“伪情”。李贽的童心说,推动了  相似文献   

15.
童心未泯     
佚名 《老年教育》2009,(7):25-25
何谓童心?《辞海》解释:“儿童的心情,孩子气。”又引申为真心、真情实感。童心是人的真实情感的流露,是天性。保持童心,就是要人们返璞归真,回归自然。老年入若是童心不泯,时时保持心理上的轻松愉快,对养生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儿童世界是一个美丽的王国,童心是人世间最透明的场所。一方面,我们对儿童赞美不止,对童心向往不已,现代人梦想做回孩子,然而,另一方面,在现实生活中,随着社会的进步速度越来越快,竞争的惨烈已经蔓延到孩子的世界,当下的孩子日益失却原本属于他们的快乐,在这种情势下,儿童文学的价值因此而突显。呵护童心,保留童心,会让这个世界更美好!  相似文献   

17.
童心教育 一、引言 小学教育是对人的童年成长实施的教育。在这一成长的过程中.“童心”是万万不可缺失的。童心的宝贵在于何为童心。《辞海》解释:“儿童的心情,孩子气。”引申为真心,真实情感。明代思想家李贽云:“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又云:“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  相似文献   

18.
<正>小学低年级班主任既是老师又是保姆。我所在的钦州市实验小学班额在7278人,大班额的班主任工作的繁琐可想而知,我就是在繁杂的工作之中走过了16个春秋,16年的风风雨雨,用爱心、细心、耐心和真心呵护童心、浸润童心,唯有如此用"心"才能搭建最美的心灵桥梁。今天,我把这些承载着汗水和泪水又饱含甜蜜与芳香的体会捧到各位教育界同仁的面前,与大家分享、交流,希望将来走得更远、更好。一、爱心——呵护童心  相似文献   

19.
李贽“童心说”中的“童心”有四层含义:“童心”即“真心”;“童心”即“最初一念之本心”;“童心”即“心之初”;“童心”在于“成人”.在对此四层含义及其文意进行阐释与分析的基础上,就其蕴含的丰富教育性进行解读,教育应坚守:作为教育价值基础的教育之真;作为教育本体基础的生命体验;作为教育自然基础的生活世界;作为教育精神基础的理性意识.总而言之,教育当存“童心”,旨在追求生命的真实,高扬人的主体性和人的自由本质.  相似文献   

20.
小西湖小学以童话为载体,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在童话里,读出一番真情,画出一番真心,演出一番真意,营造一个滋养童心的城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