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1 毫秒
1.
以STM32单片机作为主控芯片,设计了由履带式移动平台和六自由度机械臂组成的搬运机器人,应用无线通信技术、嵌入式技术和PWM波脉宽调制技术,对机器人进行无线操控以及使其实现搬运功能。经测试,该搬运机器人能够完成对物体的精准定位和抓取,而且工作稳定、可控角度大、移动速度快、灵活性高,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为提升搬运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加强控制中心对现场的监控能力,根据智能制造企业实际生产需求,基于实验室承担的科研项目,将双目视觉、搬运机器人和工业无线等技术相结合,设计开发了该智能搬运机器人实验平台。使用PLC作为智能搬运机器人的主控制器,利用双目视觉对目标物分类和定位,通过工业无线实现控制中心和智能搬运机器人之间的数据通讯,设计HMI远程显示智能搬运机器人运行状态。实验表明,智能搬运机器人可完成目标物检测、抓取和搬运功能,控制中心可完成对现场的实时监控。  相似文献   

3.
系统设计采用高性能八位微处理控制器STC89C52RC单片机为核心,信号分别由机器人前后安装的光电传感器和机器人前面安装的触角传感器采集,经主控制器的I/0口处理后,用于机器人的运动控制决策,使其能够寻迹、避障行、抓取物体、搬运物体,同时发出PWM波驱动直流电机对机器人进行加速减速和转弯控制.  相似文献   

4.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10):155-158
为实现对快递包裹进行智能分拣和精准定位,设计了一款基于STM32F4+STM32F7的智能分拣机器人。采用OpenMV3摄像头进行物体信息搜索,使用STM32F7单片机进行图像数据信息处理以及信息发送,采用STM32F4作为机器人主控芯片,用来进行小车电机控制、自动避障、自动规划路线、串口数据接收和舵机控制,双CPU之间采用串口通信,使用四舵机机械臂进行物体的抓取以及搬运。经过多次实测,该系统可以精准识别目标物体,然后搬运到指定位置,并且速度快、精度高,可进行大量包裹智能分拣工作。  相似文献   

5.
根据生产线中供料搬运单元的控制要求,设计了基于PLC实现的供料搬运过程的控制系统.该系统以西门子S7-200PLC控制器为核心,结合异步电机、高分辨率伺服电机、位置传感器以及材质检测传感器等元件,实现了供料搬运生产过程的自动传送、分拣、抓取以及定位等功能.实际运行表明,该系统具有机械手抓取工件牢固,分拣工件准确,搬运定位精确等优势,满足了生产线供料搬运单元高精度的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6.
研究一种在模拟工厂场地上能够按照规定的白色导引线路径行驶的移动机器人自动化装备。具有红色与蓝色工件的颜色识别,工件的抓取、搬运、组装、寻迹、避障等功能。通过在模拟工厂的场地上调试,机器人能够完成外径在240mm,重量在4kg左右圆柱体工件的红蓝颜色识别、工件的抓取、搬运与装配。  相似文献   

7.
针对工业机器人成本高、开源性差和维护困难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机器人抓取实验系统.该系统利用机器视觉、深度学习和路径规划等技术对目标工件进行识别、定位,并完成抓取任务.机器人系统在结构设计上采用串联结构,利用无刷直流电机作为机器人关节的驱动机构.为了解决工件识别与定位问题,利用Pytorch框架下的深度学习模...  相似文献   

8.
将深度学习、机器视觉与机器人相结合,构建了平面无序件抓取实验系统.通过在SSD网络引入内卷积、特征金字塔等提高目标检测算法的检测性能与效率,算法参数减少60%.构建基于VGG16主干网络的细长类标准件姿态预测算法以引导机械手抓取;采用STM32单片机控制龙门式机械手,根据算法检测结果实现机械手的抓取动作.该抓取实验系统...  相似文献   

9.
为保证高校学生实验学习需求得到充分满足,本文重点提出了Delta工业机器人实验平台的构建问题。该平台借助Syamac Studio软件中监控功能、仿真功能、编程功能、视觉传感器检测功能以及其他功能,通过在该平台上进行检测、抓取以及搬运等实验,认为该平台可有效应用于工业机器人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10.
为了增强教学机械手的示教效果,采用了5自由度搬运机械手作为教学对象,对5自由度搬运机械手的机械机构及电气控制系统进行了创新设计。结果表明:5自由度搬运机械手能够准确地定位、抓取、连续工作,工作方式可控,能够很好地应用于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领域,并且还可以进行功能的扩展,实现更复杂的工作任务。  相似文献   

11.
开发了一种视觉辅助的机械臂智能抓取实验教学平台,整个平台由执行系统和图像处理系统组成。执行系统即机械臂本体,分为关节执行机构与手臂执行末端;图像处理系统通过摄像头遍历工作区域采集目标物图像及位置信息,计算机接收到图像数据后,进行坐标转换与目标识别处理,再将控制指令传输至机械臂,控制机械臂关节与末端的运动以完成目标物的抓取及搬运任务,至今该平台已使用两个学期。实践表明,该平台搭建方便,操作步骤与知识点易于理解掌握,适于全校各专业学生学习,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培养其深入思考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12.
由于传统铲车机器人攻击时剧烈震荡、越障能力差及攻击力度不持久的缺点,设计了带铲电动六轮游戏机器人,由底盘驱动装置、前铲防御装置、推杆攻击装置等三大部件组成,详细介绍了各装置的结构、功能及电路控制原理;通过调试,该机器人可实现高稳定性防御和攻击,可翻越最高50cm阶梯和40cm高台障碍物,推杆攻击力可达1000N。此装置可用于竞技型游戏比赛,改装后可用于物品抓取、挖掘、搬运等领域,为竞技型和服务型机器人种类开发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对目标物体的准确识别和分类,是机器人在工业应用中进行抓取和分拣等任务的核心问题。提出了基于PLC和机器视觉的物体形状和颜色识别系统,该系统由PLC作为主控,利用机器视觉对物体形状和颜色进行分类,在识别目标特征后,送入MATLAB处理后将结果发送给PLC,PLC控制机器人的关节,进行目标选择和抓取,有效提高了定位精度和工作效率,降低了成本。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工厂企业的锯床应用现状调查了解,不仅很多锯床的送料方式多为人工送料,而且送料之后的锯切定位也多为人工搬运简单粗糙定位。人工搬运、粗糙定位,不仅劳动强度大、效率低,而且锯切精度完全没有保证。如果在锯床的改进开发上,应用本定位机构设计,不仅自动调整锯切位置,而且还能精确定位。  相似文献   

15.
该文以基于深度学习的机器人抓取研究成果为基础,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开发了机器人抓取实验教学系统。该系统形成了关键基础知识的模块化学习、数据集的创建与扩增、卷积神经网络的设计与训练、工业与生活服务场景的搭建,以及机器人抓取仿真实验验证等层次递进的实验过程,融合了理论知识考核、实验实践测评以及实验报告分析等在线评价方法,降低了实验教学成本,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一种学生实训运货机器人的设计方案.该机器人的机械结构由底盘行进机构和机械手构成。其底盘行进机构采用四轮对称排列结构形式,两后轮作为驱动轮,分别由不同电机驱动.机械手能完成货物的抓取、提升、释放等多种动作.该机器人以单片机为控制核心、采用PD巡线控制算法进行巡线运行.整个系统具有制作成本低、设计简捷、易于学生动手制作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正>可以自主完成弧焊、搬运、装卸、包装等工作的弧焊机器人,每分钟可移动抓取200次的拾取机器人……刚刚闭幕的第五届中国智能博览会上展示的这些能够代替人类进行各种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钢领工人吸引了大批媒体和参会者的关注。然而,同期发布的《中国智能机器人白皮书》却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机器人开始逐渐地渗透到我们的生产生活中,生产力革命似乎就要发生了,人类与机器人的关系变得微妙起来,这不禁让人大呼——"狼"真的来了!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决流水线的快速抓取及分类问题,采用六自由度串联工业机器人和SCARA 四轴机器人结合,配合3D 和2D 相机,搭建了一套智能分类抓取系统。基于Halcon 视觉处理平台,在Qt 软件框架下进行二次开发,构建了机器人视觉引导的自动抓取和分类软件框架。通过相机采集图像,并在上位机中经图像预处理、位姿估计、模板匹配等步骤后,得到三维位姿或中心坐标,并发送给机器人实行智能抓取,从而实现对多种堆叠物块的识别和抓取。实验结果表明,通过视觉定位得到的物块中心位置和机械手实际抓取测量之间的误差为0.05~1.22 mm,摆放角度在5°以内时,分拣效率比人工分拣提高了62%左右,可以更好地满足实际企业生产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一种新型3-RRPaR高速抓取并联机器人结构,对3-RRPaR高速抓取并联机器人实验平台进行运动学建模和分析.介绍了3-RRPaR高速抓取并联机器人实验平台的结构特点,建立了实验平台的运动学正反解模型,并通过Matlab数值计算和ADAMS虚拟样机仿真验证了运动学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0.
高精度搬运机器人能够完成高速高精度码垛、搬运、上下料等任务,适用于3C、食品饮料等多个行业。设计了一种末端有效载荷为15 kg的高精度四轴自动搬运机器人。首先利用Solidworks软件对机器人的3维构型进行建模,运用Adams软件对建好的机器人3维模型进行动力学与运动学仿真。依据关节力矩的仿真数据,对电动机的类型及型号进行选择并对初始模型进行尺寸优化。最后,用Ansys软件对高精度搬运机器人的关键零部件进行强度和刚度校核,保证机构工作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