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9 毫秒
1.
小学高年级难课文教学多崇尚“难文浅教”的策略,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很难实现由浅入深地解读文本,学生在面对难理解的内容时,无法做到正确取舍,也就不能达成难课文的教学目标。陈先云先生认为,难课文教学应结合单元语文要素,突出学习重点,以化难为简的方式突破难课文教学困境。文章以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为例,分析思维导图与语文要素的关联,探寻小学高年级难课文教学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白鹭》是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课文。它承载着“一花一鸟总关情”的人文主题和“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的阅读要素。依据语文要素确定教学目标,采用化难为易的三个策略:着眼语言,探究中品文字之妙;聚焦形象,想象中赏画面之美;感受文意,鉴赏中悟情感之真,以此落实语文要素,实现难文浅教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正>统编教科书习作单元精读课文重在从阅读中学习表达方法,要从精准定位目标、精巧实施策略、精当多元评价入手,开掘和把握好习作单元的写作资源,才能更好地助力语文要素在精读课文教学中软着陆。统编教科书改变了以往以阅读为中心的编排体系,创新单元结构,安排了以习作语文要素为主线、独立组织单元内容的“习作单元”。教师要用好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让其语文要素软着陆。笔者从精准定位教学目标、精巧实施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4.
统编语文教材选编不少的难课文。对这些课文的教学,一些教师的文本解读存在偏差,追求所谓的“深度”,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在难课文的教学中,教师要全面地解读文本,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浅”教的策略,使学生由浅入深地学习文本知识。课堂上,教师可根据语文要素选择教学资源、根据课后练习制订教学目标、根据文章体裁确定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这样能引导学生理解难课文的内容,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王永珍 《天津教育》2023,(24):140-142
<正>大单元目标统整背景下,准确把握小学语文习作主题单元各环节的教学目标定位,关系到单元整体目标的实现度。“精读课文”作为习作主题单元的首个环节,对单元整体目标起着举旗定向的作用。秉持语文学习综合性、实践性和情境性的理念,以学习任务群的视角,辨析其与阅读主题单元“精读课文”的目标定位的区别;梳理和明确其在单元各环节中的教学任务定位;解读各篇精读课文编排序列和文本特点,突出其教学目标侧重点,有助于教师准确开展大单元统整教学,实现小学语文习作主题单元整体目标,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6.
<正>统编版语文五年级“写人”习作单元的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高度契合,阅读与写作的目标一致指向“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笔者以本单元为例,聚焦学习主题、学习目标、学习情境、学习任务、学习活动等学习任务群五大要素的设计,谈一谈“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建构的“五维导向”。  相似文献   

7.
谭超 《湖北教育》2024,(2):70-71
<正>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盼》一文所在单元的主题是“以立意为宗,不以能文为本”,意思是文章要讲究立意。本单元聚焦“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语文要素,编排了《夏天里的成长》和《盼》两篇精读课文,引导学生学习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笔者在教学中尝试构建三种类型的学习任务群,落实单元语文要素。  相似文献   

8.
<正>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材各个单元均采取了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的双线结构,整体上以人文主题为核心,在精读和略读课文之余,安排了类文阅读和整本书阅读,旨在引领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全面落实语文要素训练。在单元内部,安排的语文要素训练分散在不同模块之中,单篇文本阅读与整本书阅读之间呈现进阶关系,这便为单元进阶式学习提供了切入点,也为整本书阅读奠定了基础。那么,教师须遵循单元进阶式学习要求,抓住课内整体教学,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保证整本书阅读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江小琴 《江西教育》2023,(38):14-18
<正>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以“相对宽泛的人文主题”和“螺旋上升的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教学内容,将语文要素这一主线中的知识、方法及能力训练点分配至各册、各单元中,建构起语文学科训练体系。各单元语文要素的训练点主要通过精读课文的课后练习题、略读课文的阅读提示和“语文园地”板块体现和落实。基于语文要素的教学和作业设计有助于学生对学科知识形成结构化的理解、运用与迁移,  相似文献   

10.
<正>教材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并进的方式编排。其中,“语文要素”直指语文知识、方法能力、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四个方面的关键能力。现以《乡下人家》一文教学为例,谈谈落实语文要素的方法。一、前后勾连,明确语文要素关键点《乡下人家》是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何理解这一语文要素?与之相关联的内容有哪些?  相似文献   

11.
<正>统编小学语文教材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即“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其中,语文要素承载着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是重要的教学内容。因此,落实各单元的“语文要素”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至关重要。以笔者进行的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这一语文要素实践研究为例,具体论述立足大单元设计,从“认识新鲜感、交流新鲜感、仿写新鲜感、积累新鲜感”四个层次推进教学,引导学生探寻“新鲜”之旅,从而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2.
实施单元整体教学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单元课文内容的合力,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单元整体教学视域下,教师围绕单元语文要素整体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环节,可以促进单元语文要素在课堂中的有效落实。在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围绕创造性复述课文这个核心目标,从单元课文阅读、整本书阅读与语文实践活动三个方面进行教学,构建完整的教学体系,能够真正落实语文要素,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3.
<正>课文是学生提高阅读素养的主要媒介,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编者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而精挑细选出来的美文佳篇,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也易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随着年级的升高,“难课文”进入了学生的视野。所谓“难课文”,主要是指字数多、篇幅长、意蕴深的文章,虽然初读起来学生可能会有畏难情绪,但是“难课文”的编排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那么,“难课文”应该怎么教?笔者就以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为例谈谈“难课文”的教学之道。  相似文献   

14.
武隽 《湖北教育》2022,(12):61-62
<正>备课中的整体观照意识,即教师在备课时要整体把握、胸怀全局,由备“这篇”走向备“这组”,从而使课堂教学实现结构化、系统化,有效落实单元语文要素。一、观单元导语,确立目标、明晰方向统编版语文教材中,单元导语体现了单元的整体设计意图,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组元,共同构成了单元合力。人文主题贴近学生生活,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社会和人生;语文要素构建知识方法学习的策略体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二者相互依存、融会贯通。教师备课时需要以整合的思维准确把握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根据每篇课文的特点制订既关联共性又凸显个性的教学目标,以锚定教学方向。  相似文献   

15.
<正>现行的统编本教材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并进的形式组织编排。审视教材单元的内部形态,语文要素主要由语文学习基本内容、方法、能力、习惯组成,体现在单元不同课文、不同栏目中,从不同的维度形成了一个彼此关联、各司其职的有机生态系统。语文要素的构成特点决定了教者应该从系统性、整体性方面思考教学的出发点。同时,语文要素往往以阅读和写作结合的编排样态呈现。这种编排样态契合了读写结合的思想。  相似文献   

16.
统编语文教材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每个单元都是一个整体,这为单元统整教学提供了便利条件。教师要有大格局,依据教材特点,先明确每个单元“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再以单元为单位,围绕单元主题,紧扣单元语文要素,进行统整教学。这样教学,以学生为本,能有效发挥教材文本的教学价值,促进学生深入学习语文,真正习得所学的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7.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选入了部分具有思维价值的难课文,这些难课文对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具有独特的价值。如何看待这些难课文,难文该如何教学是教师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可从备课要深入、教学要浅出两方面探索难文浅教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现行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主要是以“主题单元”为单位,每个主题单元根据学生年级不同安排了不同内容版块,如课文阅读、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课外书屋、词语盘点、成语故事、趣味语文等。在单元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课文阅读与其它各版块间的密切联系,统筹安排,树立“大教材”观念,协调各内容版块间教学目标的整合落实,把课文学习与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课外书屋等有机融合起来,找出其合理的结合点开展教学,实现各个目标。  相似文献   

19.
群文阅读中,互文材料的选择和相关语文活动的设置,应从包含“阅读鉴赏、表达交流和梳理探究”在内的模块整合目标出发,有助于单元目标统领的课文教学重点的落实,从而从教课文走向教课程.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21,(46):21-22
要想学好统编教材里的长课文和难课文,就要整体把握单元内容,且用好单元助学系统。巧思课后习题,细化语文要素,实现长文短教;巧引阅读链接,搭建助学支架,实现难文简教;巧用口语交际,落实语文要素,实现长文重点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