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5 毫秒
1.
基于足底压力的羽毛球运动足部受力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羽毛球常用步法的足底压力特征,为减少羽毛球运动中下肢损伤(特别是足部损伤)提供建议,并希望成为羽毛球鞋具设计的依据。利用足底压力测试系统对高水平羽毛球运动员左前场蹬跨步、右前场蹬跨步、一步蹬转起跳等常用步法动作进行测试。结果发现3种步法在离地阶段,足前区的内侧跖骨区以及大拇趾和第1、2跖骨区的最大压力均高于其他部位(P<0.05);着地阶段,蹬跨步是把足底压力集中于脚后跟和足外侧进行缓冲制动,蹬转起跳步则把压力集中于大拇趾以及第1、2跖骨区(P<0.05)。由此可见,羽毛球运动员应注意在采用不同步法时,足前区和足跟区中部及足外侧的负荷变化,并尽可能地选择穿着能够分散上述区域压力的专项鞋来避免足部受力的过度集中。  相似文献   

2.
对无任何下肢关节损伤史的国家二级羽毛球运动员在用一步蹬转体步法杀球时,从启动后右脚着地到蹬伸离地过程中右侧下肢运动学规律进行分析,研究这些运动员经过长期羽毛球训练发力腿未受损伤的原因,旨在为羽毛球运动员的科学训练及伤病预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采用即时红外高速摄影技术及三维测力台同步采集7名优秀羽毛球运动员蹬跨步上网接球动作的三维运动学及动力学数据,并计算各关节角参量、力矩和下肢关节肌群功率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髋关节屈肌群、膝关节伸肌群、踝关节屈肌群的快速做功能力对羽毛球运动中蹬跨步上网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同时,膝关节屈肌群的能力对跨步蹬跨步上网避免股后肌群的损伤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在训练中要加强对股后肌群的专项化力量训练。  相似文献   

4.
《湖北体育科技》2019,(11):1006-1009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录像观察等方法,对羽毛球运动员石宇奇、桃田贤斗在比赛中后退步法运用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两位选手在比赛中都善于运用DZH蹬转一步(起跳)、JCE交叉两步这两种后退步法在不同后退路线、后场击球技术相结合、得失分率方面存在共性和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石宇奇的步法运用熟练程度要低于桃田贤斗,从而导致得分率和控场能力要略低于桃田贤斗。通过本文的相关研究,为羽毛球运动的技战术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佩戴2种膝关节护具对羽毛球运动员完成蹬跨步动作时髌股关节载荷的影响。方法 选取12名羽毛球高水平运动员佩戴无护具、佩戴髌骨带和佩戴护膝模拟,正手蹬跨步、正手被动蹬跨步动作,使用4块Kistler三维测力台、8台Qualisys红外高速摄像头同步采集受试者右侧下肢动力学与运动学数据,以对比佩戴膝关节护具前后跨步足落地阶段股髌关节力、关节应力、关节力矩和关节角度等参数。结果 与无膝关节护具相比,佩戴护膝能够显著减少正手蹬跨步、正手被动蹬跨步动作落地阶段的膝关节峰值屈曲角度(p<0.05)、显著减少膝关节峰值伸膝力矩(p<0.05)、显著减少髌股关节峰值力(p<0.05)、显著减少髌股关节峰值应力(p<0.05)。结论羽毛球运动员佩戴护膝完成蹬跨步动作时,均有较低的股髌关节峰值应力、股髌关节峰值力及股四头肌峰值力,同时发现佩戴护膝可以缓冲膝关节压力,对髌骨以及膝关节韧带等组织起到保护作用。鉴于此,运动员佩戴护膝能够减少膝关节疼痛、提高膝关节稳定性、降低运动损伤风险,以预防股髌关节疼痛综合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放置在羽毛球鞋前掌部位的楔形结构对前场蹬跨步动作产生的影响,为提高羽毛球鞋的运动表现及防护羽毛球运动损伤提供参考。方法招募20名高校羽毛球专项学生作为受试者,采用重复性测量的实验设计。实验用鞋为前掌部位放置了2种不同高度楔形结构的羽毛球鞋和作为对照鞋的普通羽毛球鞋。结果楔形结构能够增大前场蹬跨步动作触地阶段的跖趾关节最大背屈角度(P <0. 05)和跖趾关节活动范围(P <0. 05),增加跖趾关节最大蹬伸速度(P <0. 01),增加踝关节最大外翻角度(P <0. 05),降低踝关节最大内翻角度(P <0. 05),能够降低前足受到的侧向力(P <0. 05),增加踝关节的最大外翻力矩(P <0. 05),增大踝关节最大跖屈力矩(P <0. 01)。结论 (1)在运动员完成前场蹬跨步动作的着地阶段,穿着前掌具有楔形结构的羽毛球鞋没有对膝关节运动产生影响,未来研究应关注于楔形结构的高度及材料硬度对膝关节的影响。(2)前掌楔形结构降低了运动员踝关节的稳定性,建议作为训练鞋使用以增加训练效果,但在比赛中应谨慎穿着。(3) 0. 008 m楔形高度羽毛球鞋不仅能够增加前场蹬跨步着地过程中跖趾关节的蹬伸速度,帮助提升运动表现,而且能够降低前足受到的侧向力,改善鞋的缓冲效果,有助于降低羽毛球运动中前足的损伤风险。  相似文献   

7.
专项速度训练对羽毛球运动员步法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目的:研究在常规训练中增加速度训练对羽毛球运动员步法的影响。实验结果:增加速度训练的运动员在移动击球实验中成功率要大于常规训练的运动员。结论:速度训练有助于提高羽毛球运动员步法,从而提高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8.
儿童羽毛球运动员步法特点及其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步法是羽毛球技术的基础,儿童羽毛球运动员正处于打技术基础阶段,应重视对步法训练的研究,加强对步法训练比例的安排,其训练方法、手段应根据羽毛球运动特点,步法特点,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掌握技术的一般规律有的放矢进行训练。  相似文献   

9.
<正>当今世界羽毛球运动朝着快速、进攻、全面、特长突出、无明显漏洞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运动员必须具备快速、灵活的步法。步法是羽毛球各项技术的基础,其移动的快慢直接影响羽毛球各项技术动作的发挥和动作的质量。因此,灵活、快速的步法是羽毛球运动员在比赛中能取胜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加强步法训练,对于提高步法的移动速度和运动技术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1研究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中山市小榄镇第二中学羽毛球校队40名学生。(年龄:14~16岁,男生:22人,女生:18人。)1.2研究方法1.2.1文献资料法查阅或收集有关羽毛球步法、步法速度方面的  相似文献   

10.
肖青  周龙贤 《精武》2012,(11):20-22
羽毛球运动中有这么一句话:"三分手法,七分步法",这句话可看出步法是羽毛球运动的基础。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问法、调查法对高校羽毛球运动员的步法教学进行分析研究,进一步分析羽毛球步法的单一教学法和组合教学法,并且步法与手法之间的联系以及提高步法的素质训练。  相似文献   

11.
寇世雄  徐秋 《湖北体育科技》2012,(4):488-490,497
步法是羽毛球技术的基础,少年羽毛球运动员正处于打基础阶段,高质量的步法技术直接影响其它技术的发展,灵活快速的步法是运动员在比赛中能取胜的重要因素之一。步法灵活性好,在步法移动过程中表现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准确方向、定时能力,表现出动作准确、变换迅速、节奏感强。通过分析少年羽毛球运动员步法灵活性的特点和作用,总结出了科学的羽毛球步法教学手段与训练方法,对如何根据羽毛球比赛的需要、步法的特点、少年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掌握技术的一般规律,有的放矢地进行步法训练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姚远  阮棉芳  任峰 《体育科研》2012,33(4):73-76
通过录像分析了NBA与CBA各8场比赛,对比CBA与NBA比赛中各个位置队员使用各种跳跃步法的差异。将跳跃步法按原地起跳、一步助跑起跳、两步以上单脚起跳、两步以上双脚起跳、后撤步起跳、连续起跳、横向移动急停起跳等7种方式进行了归类和统计。结果发现CBA队员比NBA队员更多地采用了原地起跳,而在一步助跑起跳与两步以上助跑双脚起跳的使用频率上比NBA低。相差最大的是横向移动急停起跳,NBA的控球后卫、得分后卫、小前锋使用该步法的频率分别是CBA相同队员的1.6倍、2.1倍、3.9倍。提示:CBA队员应该增加运动中起跳的次数,尤其要加强对横向移动急停起跳的训练与应用。同时要加强对横向移动急停起跳的生物力学研究,为提高训练效果、预防损伤、研发符合篮球运动特点的篮球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羽毛球运动员步法与力量灵敏素质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羽毛球运动员特点,着重探讨运动员步法与力量,灵敏素质的关系。步法是羽毛球运动的基础,以下肢力量为基础,发展灵敏素质是具备快速灵活步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13名高水平女子羽毛球运动员进行下肢等速肌力测试,以及静态、行走、跑步、起跳、正反手跨弓步共5种运动状态的足底压力分析,发现:女子羽毛球运动员下肢肌群力量双侧较为均衡,髋部内收肌群、屈膝肌群、膝部内旋肌群、踝内旋肌群随运动速度加快而贡献程度不断增加;常速行走时左侧下肢用力自动化过程较敏感,双腿反向纵跳(CMJ)落地时右侧下肢承担了主要的缓冲负荷,单腿CMJ落地时左侧下肢离心负荷较右侧更大;反手区域步法受力高于正手区域,反手区域步法更多是足跟部受力,正手区域步法更多是足前部受力,限制下肢旋内运动的肌群均能影响常见步法的足内侧足底受力。  相似文献   

15.
羽毛球步法是羽毛球运动各项技术的基础,尤其是少年运动员正处于打基础阶段,应增加其训练的比重,训练方法与手段必须根据羽毛球比赛特点,少年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掌握技术的一般规律有的放矢的进行训练。  相似文献   

16.
徐群 《体育科技》2014,(2):73-75
集娱乐性、观赏性、竞技性于一体的羽毛球专项竞技运动深受人们的喜爱。羽毛球专项运动不仅仅能够全面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和协调能力,还能够陶冶人们的生活情操和精神享受。采用文献资料法对羽毛球专项竞技运动的实践研究进行分析,阐述了从事羽毛球专项竞技运动训练所应遵守的基本原则。通过握拍、步法、控球三方面的技能训练研究来对羽毛球竞技运动进行实证研究。提出采用力量训练、速度训练、耐力训练来提升羽毛球专项竞技运动水平,并针对羽毛球专项竞技运动技能训练提出一些创新建议。  相似文献   

17.
通过文献资料并结合训练实践,探讨功能性力量训练对羽毛球运动员力量发展的意义与应用价值;研究认为,功能性力量训练对羽毛球运动员专项体能的发展及运动损伤的防治有着积极的作用,尤其腰腹功能性力量训练及上肢神经肌肉控制训练对羽毛球运动员专项技能发挥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未来除了进一步完善功能性力量训练体系外,也应加强功能性训练其他方面在羽毛球运动中的应用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18.
高文强 《体育科技》2011,32(2):139-142
结合国内体育教学动态,设计并做实验研究了从“1”字形、“一”字形组合形式步法的教学方法,并将此方法与“十”字形步法的教学方法进行对比实验,以期摸索出一套在普通高校的羽毛球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9.
从国际乒乓球大赛中精选战例,采用改进字母标记法,首次从步序的角度对各类步法中两脚落地的先后顺序实行标记,并对世界优秀男子直拍反胶打法运动员步法组合类型的运用进行系统比较研究。本文提出了4人前3板步法组合建构基本模型及共、个性组合类型,系统地阐示了步法与落点之间、步法与手法之间的对应关系,展现了世界优秀乒乓球运动员快速灵活、简洁有序的步法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