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1世纪初台湾高等教育改革述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21世纪初,台湾高等教育面临着十大问题。台湾当局采取了一系列对策。首先是出台了“大学教育政策白皮书”草案,这是台湾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等教育改革的行动指南和法规依据。从2000年开始,台湾高等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包括:成立大学系统、废除联考制、实施“高等教育回流体系方案”、逐步放开对大陆的高等教育政策等。  相似文献   

2.
简论台湾高等教育招生制度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论台湾高等教育招生制度的改革中央教科所柳芳台湾高等教育招生运作采取的是大学联考制度,该制度是从1954年开始试行的。在试办过程中,台湾“教育部”1976年改革了联合招生体制,成立了大学招生常设机构——“大学入学考试委员会”.40年来,大学联招只在1...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各大学纷纷要求自主和适应社会多元化发展要求的背景下,台湾高等教育进行了新一轮的调整与改革,改革的内容和措施主要包括:实行大学多元入学制度、改进并发展大学课程、引入“学程制”建立弹性的学制和改革公私立大学的经费等几个方面。通过改革,使台湾高等教育逐渐朝着更加灵活、自主和适应社会多元发展要求的方向前进。  相似文献   

4.
随着普及化时代的来临,高等教育品质已成为深化综合改革的重心问题。在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台湾大力实施高等教育品质提升计划,引导高校特色发展;实施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大力提升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建立教育服务品质保障体系,积极发展国际化评鉴;强化国际育人措施,助推国际化办学。其举措大大提升了台湾高等教育品质,增强了大学的办学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学程制丰富了台湾高等教育人才培育管道,带动了大学学制的多元化,提升了高等教育的公平和竞争,加快了高等教育的民主化进程。台湾学程制对于推进大陆高等教育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学程制丰富了台湾高等教育人才培育管道,带动了大学学制的多元化,提升了高等教育的公平和竞争,加快了高等教育的民主化进程。台湾学程制对于推进大陆高等教育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台湾地区高等教育法制的历史发展,历经日据时期、国民政府戒严时期和解严后时期三个阶段的变革,逐渐形成了以学术自由和大学自治为核心的现代大学制度体系。在社会转型时期,台湾的高等教育通过大学法的修订启动改革,以大学内部组织结构和人事制度改革为切入点,通过司法审查和大法官解释等法律实践活动逐渐推进高等教育法制的发展。这对我们正在进行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和我国高等教育法制发展均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立"大学法人化运动推动,围绕高校治理结构的问题,我国台湾地区对高等教育展开了一系列改革.这些改革举措包括校长遴选制度化、高校财务自主、校务会议法制化、办学和学术自主等诸多方面,从而调整了台湾高校的运行机制,扩大了台湾高校的自主权,彰显了高等教育的民主化,但在改革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9.
大学预科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特殊层次,既区别于高中教育,又区别于大学本、专科教育。随着高等教育体制的深入改革,近年来,清华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等先后到我省招收预科学生,台湾、香港地区部分学生亦入滇就读预科,省内的云南大学甚至办起了预科澳...  相似文献   

10.
台湾自2017年起由大学自主决定是否开展和如何开展系所评鉴,台湾为期11年的历经两个周期的强制性系所评鉴画上了句号,也正式宣告台湾各大学进入"评鉴自主"的"2.0"时代。在新的评鉴政策下,台湾高等教育愈加重视大学的学术自治和教育品质保证,愈加强调大学资讯的公开、互动与分享。随着台湾高等教育评鉴政策的变化,高等教育机构从"规范者"变身为大学院校的"协助者",其评鉴规划与评鉴方式也随之发生改变。因此,梳理台湾教育评鉴现状与走向,探讨高等教育评鉴机构的身份转换,对高等教育评估工作的探索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1.
从金融危机看我国台湾地区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过去历次相比,2008年爆发的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国台湾地区社会经济体系尤其是高等教育的影响显得更加明显与直接,台湾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已显现及潜藏的矛盾与问题被进一步激发出来。对此,台湾当局、教育主管部门、高校及社会各界全面启动应急机制,并建立起推进高等教育新一轮改革与发展的长效机制,力图化危机为转机,以促进台湾高等教育健康、平稳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2.
试论闽台高等教育资源互补的现实性和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两岸"三通"的实现,闽台在高等教育领域里互惠共赢的合作突显巨大潜力,有待进一步拓展。目前台湾高等教育学额面临严重的"供大于求",而福建高等教育供给相对紧张,两者可成互补之势;台湾一些高校师资优秀、国际化水平高,又可带动福建提升高等教育竞争力。福建作为大陆与台湾沟通的"先行区",在沟通两岸关系方面具有与台湾"隔海相望、血脉相连"的"五缘"优势。闽台文化的统一性及近年来闽台日趋频繁的交流都为两岸高等教育资源的互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另一种大学竞争力:中国台湾高校通识教育的两次评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20年来,中国台湾的大学通识教育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从意识到通识教育的重要性,掌握其理念精神;到学校开始建立推动通识教育的制度;再到透过制度付诸行动来实现理念及至检讨反省,发现问题从而再修正改革做法。目前各校通识教育的进展不一。中国台湾教育主管当局对通识教育的政策也从鼓励大学开设课程、颁布通识教育的七大学术领城,到组织对高校通识教育的评鉴、评鉴结果向社会公布等等,以期积极改善通识教育,提高高等教育水平。中国台湾通识教育评鉴的具体做法对我们推行高校素质教育有许多值得借鉴学习之处。  相似文献   

14.
海峡两岸高等教育合作问题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步入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的重要问题。台湾地区的高等教育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对大陆高等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引导作用。两岸高等教育合作发展具有巨大的潜力和空间。推进海峡两岸高等教育合作交流的策略包括:地域选择的梯度开展、中介组织的稳步选择、合作内容的全面深化。  相似文献   

15.
随着2007年8月《综合大学自由与责任法》的颁布实施,法国高等教育新改革已经启动。针对综合大学的诸多问题,政府出台了旨在推进实施大学自主权的一揽子改革措施,并决定对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提供巨额财政投入。本次改革涉及政府角色的根本转变,大学实行优势重组,贯彻教育权利平等和参与原则,实施高等教育国际化等方面,反映了法国综合大学的发展趋势,将为21世纪法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伞球化的到来,高等教育国际化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发展,国际之间的高等教育交流日新月异,高等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以温州高校国际化实践为例,采用文献查阅法、问卷调查法、个案访谈法等方法来探究当前温州地区高等教国际化发展现状,并分析出其可能存在的问题,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7.
以择优扶植为指导思想的我国国家重点学科建设制度经过20余年的发展,对高等学校、高等教育系统和国家层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集中体现在:获得重点支持的高校,在资金和优秀人才上积聚优势资源,少数学科跻身世界一流学科;助推高等教育系统布局调整,重点学科覆盖面不断扩大,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不断增强,进一步强化高校金字塔能级结构和高等教育资源地域布局的不平衡;培养大批精英人才,为我国科技进步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国的高等教育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高校招生人数和规模的不断扩张,接受高等教育的人越来越多,但同时也出现了另一个严峻的问题,就是在中国的高校中一个新的弱势群体———贫困大学生的人数也越来越多。如何解决日益突显的结构矛盾,是摆在学生自己、学生家庭、高校、社会的现实难题。针对上述情况,国家、政府、社会、高校等都积极不断探索并完善相应的救助制度和政策,本文以安徽科技学院为例,从高校视野对贫困大学生救助模式进行研究,以完善中国高校对贫困大学生救助模式提出一些对策性看法。  相似文献   

19.
This study uses the stochastic frontier multiple-product cost function that is modeled after Battese and Coelli [Battese, G. E., & Coelli, T. J. (1995). A model for technical inefficiency effects in a stochastic frontier production for panel data. Empirical Economics 20(2), 325–332.] in order to empirically measure the cost efficiency of the University Operation Fund (UOF) on Taiwan's public universities.The original purpose of the UOF's implementation was to reduce the government's financial burden by increasing cost efficiency i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By nature, the UOF differs from the traditional governmental budget regimes in three major respects. First of all, institutional operations and programs are no longer fully funded by government appropriations. Secondly, the universities can now retain surplus resources. Finally, the regulations on the use of funds raised by each institution itself are now less cumbersome. These differences provide universities with incentives for higher cost-efficiency and more active fund-raising.The empirical results from our study, which are based on panel data gathered from 34 public universities during the academic years 1992–2000, suggest that the adoption of the UOF has had a significantly negative impact on cost efficiency.  相似文献   

20.
随着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和管理已成为政府、高校、学生和家长等有关方面都非常关心的重要信息。通过对高校教育成本的制约因素及内容的研究,进一步指出高校教育成本核算有利于衡量并提高高等教育办学效益,促进高等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