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如果把德国孩子跟中国孩子作个比较。最大的区别在于,中国的孩子长得很大了还像个孩子。而德国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把自己当成大人。安东是一个六岁的孩子,他爷爷奶奶的房子和我们海边的房子挨得很近。一天,他跟着他爷爷奶奶来到  相似文献   

2.
一个男孩在求学路上屡遭失败和打击。在确认他不适合在校读书后,他母亲很伤心。她将孩子领回家,准备靠自己的力量把孩子培养成才。可是这孩子无论如何都记不住那些需要记忆的知识。在妈妈眼中,这男孩是一个不长进的孩子,怎么教他,他都学不会。  相似文献   

3.
有个男子在孩子马上就要生出来的那一刻,三下五除二脱光了自己的衣服,在他看来,孩子是什么都没穿地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所以他也应该赤裸裸地迎接孩子,和孩子“坦诚相见”。  相似文献   

4.
人的一生只有一个童年.一次青春.而能真实地记录童年、青春的办法就是让成长的足迹能及时地被收藏.得以保存.成长是快乐的.是匆忙的.在成长的岁月中为孩子们留下看得到、摸得着的痕迹.感受成长的乐趣,回忆学习的时光是我们一直在追求的。美国一位心理学家在他的著作中曾经写过这样一段发人深思的话:“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便学会谴责。如果孩子生活在敌视中.他便学会好斗。如果孩子生活在恐惧中.他便学生忧心忡忡。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便学会自信。如果孩子生活在受欢迎的环境中,他便学会钟爱别人。如果孩子生活在安全中.他便学会相信自己周围的人们。如果孩子生活在友谊中.  相似文献   

5.
侯立颖 《大观周刊》2011,(6):184-184
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的确,作为一个刚刚从大学校园走出,又马上走回高中校园的“新老师”,我初出茅庐,没有精湛的教学技能、  相似文献   

6.
苏日娜 《大观周刊》2011,(34):161-161
在我们的周围、日常生活和教学中识字方法有多少?当孩子有认字需要的时候,爸爸妈妈要尽量满足。孩子是好奇的。他看见了环境中的字,想知道是什么意思。这时,他需要认识这些字。在孩子有自己的需要时,他心情舒畅,学习效果也比较好。所以,父母一定要抓住孩子想要识字的时机,“趁机而教”。  相似文献   

7.
他是个不幸的孩子,仅3个月大时就因眼部感染导致左眼完全失明、右眼几乎失明,他的记忆就是从黑暗开始的。父亲看着爱子如此,锥心般的疼痛过后,想,孩子既然眼盲了,绝不可心盲,于是把他当作正常孩子来对待。  相似文献   

8.
5年前,安徽省长丰县“大义父亲”胡文传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同时落水,他先救下别人的孩子,而自己的独生子不幸遇难。去年3月份,他的女儿刚出生一个多月又不幸死于心脏病。他又将女儿的眼角膜捐献出来。此事一经我们报道,便在读者心中产生强烈震撼。  相似文献   

9.
新书推荐站     
《出版参考》2012,(13):33
正《奖罚分明孩子更出色》东子/著定价:28.00元漓江出版社2012年4月在提倡赏识教育的今天,你知道如何在孩子犯错时指出他的错误而让他从中成长吗?面对家中孩子的无理要求,你知道如何说不吗?在孩子取得进步时,你知道怎么奖励他以让他更上一层楼吗?你是相信赏识教育,不停地告诉孩子"你真棒",还是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呢?  相似文献   

10.
人生的抉择     
周国平先生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农民从洪水中救起了他的妻子,他的孩子却被淹死了.事后,人们议论纷纷.有人说他做得对,因为孩子可以再生一个,妻子却不能死而复活.有人说他做错了,因为妻子可以另娶一个,孩子却没法儿死而复活.  相似文献   

11.
当喧哗争斗使人们的内心充斥着怀疑和失望时,泰戈尔把希望的目光转向孩子。在孩子的生命里,他看到了镇定而纯洁的天性,孩子是他心中的天使。正如意大利的儿童教育学家玛丽亚·蒙台梭利所说:“儿童就像弥赛亚,他降临到堕落的人间,是为了引导他们返回天国。”  相似文献   

12.
昨天,本市气温骤降至零度以下,夜晚,更是寒风凛冽,然而,却有一群无家可归的孩子,身裹草席,在复兴东路西城浴室门口席地而眠。昨晚8时,记者在现场见到了这令人酸楚的一幕。浴室职工励国强说,被弃孩子少则三四人,多则六七人,都是本市离家出走的少年,他们长年露宿在浴室门口的雨篷下。记者和其中8名孩子作了交谈。最小的孩子才13岁,他说名叫包伟民。人长得眉清目秀,但蓬头垢面。他说他住在闸北区曲阜路,几年前父母离婚,他被判给母亲寄养在外婆家。母亲再婚后,不再接济他生活,而71岁的外婆也无力抚养他。从事个体经营水产、水果的继父不肯认他,动辄  相似文献   

13.
一个孩子的认知,是从他接触到的第一个人开始;而一个孩子生命的打开,是从他阅读到的第一本书开始。他每天都在长大,每天都在朝前走,一直走向外面的世界。他读的书,文字在渐渐增加,图画在渐渐减少,故事渐渐由浅变深。可是最初的那个人、那本书,已经变成了他的一部分,在他的呼吸和生命里。  相似文献   

14.
一个孩子的认知,是从他接触到的第一个人开始;而一个孩子生命的打开,是从他阅读到的第一本书开始。他每天都在长大,每天都在朝前走,一直走向外面的世界。他读的书,文字在渐渐增加,图画在渐渐减少,故事渐渐由浅变深。可是最初的那个人、那本书,已经变成了他的一部分,在他的呼吸和生命里。  相似文献   

15.
待捐     
贵州4岁男孩邱成灏突发恶性脑瘤之后, 父亲想到了捐赠孩子的全身器官,作为留住儿子的一种方式。 开始时,父亲邱培亮的想法很简单,孩子病到这个地步, 他只图两样,一、捐献成功;二、孩子走得不痛苦。 可他没想到,两件事竟然是矛盾的。  相似文献   

16.
王乾荣 《传媒》2001,(8):22-23
一个孩子说,他的玩具能放一个小仓库。 一个孩子说,他每天看二三个小时电视。 中央电视台青年节目主持人问几个中学生:“你们最喜欢的中  相似文献   

17.
赵晖 《出版科学》2004,(3):79-79,78
这是一份送给母亲的礼物.封面上,那个笑得一脸灿烂的孩子叫艾天,显然他就是那个幸福地搭上天梯的孩子;那个慈眉善目的外国老人就是弗里曼先生,他使18岁的艾大荣获18万美元的弗里曼亚洲奖,顺利就读美国威斯里安大学.而给孩子搭天梯的是孩子的母亲、本书的作者之一--王开敏女士.  相似文献   

18.
"妈妈都是为你好"孩子在院子里玩,妈妈走过去拉着孩子就回家,孩子很不情愿,妈妈就说:"妈妈都是为你好,和这些下岗工人的孩子在一起玩对你没什么好处。"孩子长大了,找了一个对象回来,妈妈不同意说:"他一工资低,二没户口,你找了他可是要受苦的,听妈的,妈妈都是为你好。"心好,出发点是好的,在这个庇  相似文献   

19.
人性的善良     
有一个故事,一个人贩子的故事.他拐了一个4岁的男孩儿,在火车上,男孩没有像其他孩子那样哭,一直叫着他叔叔,并且求着叔叔讲故事给他听.孩子说,叔叔,你是不是也给你的儿子讲故事听他才睡觉?  相似文献   

20.
人性的善良     
有一个故事.一个人贩子的故事。他拐了一个4岁的男孩儿.在火车上。男孩没有像其他孩子那样哭,一直叫着他叔叔.并且求着叔叔讲故事给他听。孩子说,叔叔,你是不是也给你的儿子讲故事听他才睡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