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报偶拾     
流氓与叭儿 当奥巴马当选美国新一届总统后.一家网站以最快的时间推出了报道,并用了一个相当娱乐化的标题:《奥巴马当选美国黑老大》。一望便感觉到.这家网站编辑的流氓素质,“黑”而“老大”,可谓一箭双雕,不仅拿奥巴马的混血肤色开涮.而且把他所在的国家美国俨然当成了黑社会。  相似文献   

2.
许燕 《新闻世界》2009,(10):153-154
一、网络新强人“贾君鹏” 2009年7月16日,互联网上(百度贴吧·魔兽世界吧)发表的一个名为“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的帖子短短五六个小时被390617名网友浏览,引来超过1.7万条回复。被网友称为“网络奇迹”。  相似文献   

3.
何亮 《军事记者》2013,(4):62-63
“认识你自己”这句铭刻在古希腊德尔斐神庙上的箴言.像一个神秘的召唤已回响了数干年。而一个人的“自己”或者说“自我”到底是什么.至今仍为哲学家们众说纷纭——它是一个可被审视被认知的客体吗?可是审视它认知它的那个主体又是什么呢?而如果它本身就是一个主体.它又如何能够客观地或不偏不倚地看待自身呢?  相似文献   

4.
孟宪珍 《档案天地》2006,(4):47-47,38
作为一名主管档案工作的副市长.几年来我心系档案事业.全力支持档案工作.为新乐市档案工作的进步与发展尽了一份职责。几年间.新乐市档案工作一年一个台阶.开创了档案工作的新局面.连续五年.新乐市档案工作被河北省档案局评为宣传工作先进县(市).“九五”和“十五”期间新乐市人民政府均被石家庄市委、石家庄市政府评为石家庄市“十五”期间档案工作先进工作者.  相似文献   

5.
最近,“博客第一案”的开庭重新引起人们对博客在网络上言论自由的质疑。一个名校的大学生在考试之前心里烦躁,在博客上发发牢骚。这原本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可是在短短300多字的文字里,他指名道姓地骂自己的老师为“烂人”、“猥琐人”、“流氓”、最后再带上了一句国骂。结果被老师看到了。老师生气了,便把他发表文字的博客网告上了法庭。  相似文献   

6.
新闻报道工作总是要遵守“事实为本.选择为用”的操作过程原则。一个新事实发生了,能否成为公开的新闻报道。除了要有新的“事实”这个“本”.还必须被“选择”出来予以公布.并且还要被从新闻媒介的信息载体中选择出来进行接触。即阅读、聆听、观看或点击。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报道是一个从选择到表达事实和从选择到接受被公开反映事实信息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信息系统工程》2004,(5):23-27
“同质化”这个名词在IT界内一出现.就被专家、IT厂商冠以骂名。没有一个IT厂商愿意将自己的产品与“同质化”联系在一起,他们宁愿去接受一个听上去更为顺耳的字眼儿,即“标准化”。  相似文献   

8.
周利成  刘新芝 《天津档案》2006,(1):39-40,38
1931年11月,经日本特务土肥原贤二的精心策划。驻津日军组织失意军人、社会流氓及青红帮分子等2000余人,制造了一场武装暴乱,史称“天津事变”。因这伙乌合之众不穿军装,没有番号,故又称之为“便衣队暴乱”。事变中.土肥原趁乱将清逊帝溥仪从天津挟持至东北建立了傀儡政权。  相似文献   

9.
郝雨 《新闻记者》2005,(11):20-22
一、“人”的精神与人的“精神” “人文精神”,在当下的话语环境中已经成了一个颇有些时髦的用语,可以说,无论是在学术领域还是在现实生活当中,已被用得太多太滥了.甚至房产商卖房子、酒店开张,都大讲“发扬人文精神”。本以赚钱为目的的商家和“人文精神”攀亲.用“人文精神”装点自己的门面.这不能不说是“人文精神”的异化。然而,我们这里所讨论的传媒的人文精神,就是在传媒市场化的进程当中.  相似文献   

10.
度过了1960年代中后期的喧嚣,整个70年代,中国进入一个相对郁闷的年代。折腾了五六年后,“文化大革命”虽然没有按照毛泽东的意思“搞两三年”就及时刹车,但“文革”初期热情或不热情的投入者,开始被政府有意识地发配各地:那些在党和国家身居高位的人因林彪的“一号令”被遣散外地一文化界的“牛鬼蛇神”被发到“五七干校”劳动改造;而十七八岁的最热情的投入者,则被一场“上山下乡”  相似文献   

11.
当下中国,符合这种“流氓”特征的人成为了喧嚣的大多数。对于他们来说,社会身份和职业身份是次要的,只有他们的话语方式才是主要的  相似文献   

12.
肖凤 《档案天地》2012,(9):58-61
在今天.在中国古老而广袤的土地上.我的确不能。算是穷人,更不能算是富人:我只是一个依靠工资维持生活的脑力劳动者。现在.被统称为“工薪阶层”中的普通一员。在中国这个古老的国度.贫富之间的认知鸿沟.近乎是一个古老的命题。  相似文献   

13.
肖查 《新闻天地》2010,(4):51-52
2010年1月11日下午4点.高志强被从北京朝阳医院京西院区重症监护室病房推出,做过CT后,转入泌尿科病房。就在48小时前.农民工高志强因为讨要70元工钱.被包工头叫来的人追着捅了一刀.右侧肾脏主要血管破裂。看着身上插满了导管.高志强说:“被捅的地方很疼.估计流了不少血。”张丽并没有告诉丈夫.为了保住他的命.他的右侧肾脏已经被切除了,“这是他当时唯一的活路”。  相似文献   

14.
张家胜  王磊 《湖北档案》2007,(10):44-46
在“文革”期间,发生一桩诡谲怪诞的所谓“梅花党”案件。传言“梅花党”为美国中央情报局下属的一个秘密组织,而刘少奇夫人王光美与李宗仁夫人郭德洁等人都是它的重要成员。当年,有关“梅花党”的故事曾经广为流传.一些子虚乌有的“情节”还被写进手抄本小说《一双绣花鞋》中。江青等人则“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大肆追查“梅花党”制造了大量骇人听闻的冤案。  相似文献   

15.
据不完全统计,短短3年时间,中国的微博用户数量已经超过3亿。有人称现在是一个“人人拥有话筒”的微博时代,传统媒体的舆论监督要摆脱正在逐渐边缘化的命运,只有一条路:遵循规律,自我革新。近年来,苍南县广播电视台《苍南新闻.调查》栏目,通过财务一些可行性手段,进行新一轮新闻变革,按“新闻规律办事”,做“正确而好看”的新闻。  相似文献   

16.
2006年的“超女”,在人们的眼中开始变得更像一个淑女。而超女被“驯化”,既来自于主管部门的“规范”,也来自社会舆论的“教化”。[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从“全民开讲”到“乱民全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博客的出现并没有改变网络在政治哲学上的“肌无力”如果说“全民开讲”曾经是网络带给我们的美好前景.那么“全民乱讲”就是正在发生的现实.至于“乱民全讲”也许是一个并不遥远的噩梦[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望闻问切”话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博 《新闻传播》2009,(7):71-72
在Google引擎中键入“民生新闻”.立即跳出一个惊人数字,大约有335000项符合这个条目的查询结果。是否要继续这样一个“旧题已有万人言,至今已觉不新鲜”的论题?观专家、学者洋洒的文字.是非曲直的评判。有同感也有不甚苟同的个人意见.于是欲借用中医在医疗实践中。总结的四种论断疾病的方法——望、闻、问、切,结合笔者所在省份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实际情况,来“望”当下电视民生新闻之“虚火”,“闻”专家、百姓之诸多真言,“问”民生新闻运作中的“神、色、形、态”之症结,“切”民生新闻节目改良与发展之命脉。  相似文献   

19.
“意象”与“意境”是中国画经常使用的两个概念。两者常常混用,也往往重叠,以至于被误解为同义词,误以为是一个概念的两种表示。之所以产生误解,缘于两者中都有一个“意”字,也缘于“象”与“境”在词义上有某种相通、相似之处。其实,“意象”与“意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正确解读“意象”与“意境”,对正确认识中国画的特征,对中国画的创作、欣赏及理论研究都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张雷 《军事记者》2012,(8):18-19
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是又一个让国人难以忘怀的时刻!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指挥控制大厅里静得出奇.只能听到神舟九号发射任务“零号”指挥员读秒的声音——“10、9、8、7、6、5、4、3、2、1,点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