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隋代.唐王朝承袭了隋朝的人才选拔制度,并进一步完善了科举制度.宋代的科举考试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和发展.元代的科举考试进入中落时期.到了明朝,统治者对科举考试高度重视,科举方法之严密也超过了以往历代.  相似文献   

2.
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20多天了.这段刻骨铭心的日子,是中华民族的历史最痛.惨烈的地震灾害,摧毁了巴蜀大地上的美丽家园,夺去了数万善良人民的宝贵生命.国殇之日,天地同悲,举国哀悼.这一段血与火的日子,也是一个文化的注脚.在灾难面前中国表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越是大灾大难越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每一个中国人的境界都升华了.为了国家民族的命运挺起不弯的脊梁.中华民族为什么能历经劫难延续至今,它给出了一个准确的答案.这一段悲痛和惨烈的日子,也是一张新的历史扉页,它开启了共和国一个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3.
论文对知识的类型及特征进行了探讨.在知识"二分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亚显性知识类型,并阐述了各类型知识的转换方式.针对隐性知识、亚显性知识难以显性化问题.论文对这两类知识显性化中的障碍进行了分析.最后探讨了促进知识显性化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我的南下     
2016年2月3日,武昌桃山村8号公寓,98岁高龄的李夫全应我们之约,讲述了自己的南下历程.老人身材高大,声音洪亮.几句寒暄后,谈话就直奔主题. 读书 我的老家是河北省邢台地区威县后小辛村.父亲本是另一个村的,因为家里穷,小时被送给后小辛村一李姓人家,但日子仍然过得艰难.他小时也讨过饭,后来成家,养育了哥哥和我.哥哥得力后,父亲和哥哥两人劳动,逐渐有了积蓄,盖了房子,置了地,也有吃的了.  相似文献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各项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图书馆事业同样如此.与解放前相比,图书馆事业有了质的飞跃.这种飞跃,一是表现在图书馆的性质有了变化,二是图书馆事业有了飞速的发展.这种变化和发展带来的是图书馆事业的繁荣.由于这段历史的特殊性,该时期的图书馆在中国图书馆史上留下了很重的一笔.  相似文献   

6.
这一阶段的图书馆事业,是在“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总方针下开展的.进入1960年代后,图书馆界投入到了学习毛泽东著作的热潮中,同时为读者学习毛泽东著作提供良好的服务.继续大力开展为农村图书馆服务,通过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的“双革”运动,进一步提高了馆员在工作中的主观能动性.大力深入开展各项图书馆业务活动,提高了服务质量,进一步树立了“一切为了读者”的思想.通过基本功的讨论和竞赛,进一步提高了业务学习的自党性,同时较大程度地提高了业务技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力培养在职干部,大力开展理论研究活动,提升理论研究的层面.在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进程中,步入了文化大革命运动阶段.参考文献102.  相似文献   

7.
发展中的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打破壁垒.大胆创新,坚持尝试,引进公共图书馆流动车进校园,创立了公共图书馆与学校图书馆共同开放服务的新模式.增强了学院图书馆的实力.保证了文献信息资源的供给,并推动了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开展以及校园文化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舆论”无处不在,却又触摸不着.有了新闻,人们就会一个接一个地知道,知道了就要思考,思考了就要说话,要发表意见.在一般人看来,“舆论”的存在几乎是理所当然,不怎么去理会.所以很少有人研究“舆论”的产生和发展变化.李普曼站了出来,他的《公众舆论》,以亲历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背景,讲述了人们司空见惯的舆论现象.该书1922年出版至今,依旧是新闻传播界的研究范本,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9.
汶川地震的讯息,在第一时间被及时传播出去,使更多的人与灾区同胞血脉相连.同呼吸.共命运,更凝聚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关注和支援.对此.各路媒体功不可没.但是.在整个救灾报道过程中.一些媒体不时萌发的"造新闻"恶习,却也造就了诸多"新闻败笔".令人甚感不适.  相似文献   

10.
中国图书出版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这己经是注定的了.但是,怎么才能走出去,这个问题应该很认真地加以论证. 在我的观察中,目前启动了很多走出去的工程.其中重点之一就是“翻译”,似乎只要把中文的翻译成外文的,这个事情就成了一大半了.是不是只要在国外出版了就是走出去了,我看末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