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略论我国农地制度创新与农村经济增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制度经济学家认为,制度创新促进经济增长,不断完善的产权制度是制度创新的关键。我国农村土地承包制是土地制度创新,农民有了自主的经营权,激发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增长,使广大农民解决了温饱问题,但产权的残缺不利于农地市场化经营,不能形成规模经济,阻碍了广大农村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步伐。进一步的农地制度创新就是要进一步完善农地产权制度,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制度创新,这样才能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2.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是“三农”问题的关键,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是因为农民所拥有的生产要素回报率过低。农民拥有的土地、劳动、技术、制度等生产要素的质量和供给状况,制约了农民的收入的增长。农业利润率低导致农民要素回报率低,而农业用地回报率低又造成农村利润率低,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制约着农业用地同报率。所以,通过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缓解土地同报率降低趋势,进而缓慢农业利润降低趋势,从而缓解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问题,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可能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全面协调发展战略的价值取向,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终极目标。现阶段我国土地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土地的平均化和超小规模经营已经成为提高土地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的严重障碍;土地资源紧缺与土地严重浪费的矛盾十分突出;农田基本建设需要持续不断的资金及劳动力投入与农民的两栖化矛盾等。土地制度变革过程中,应重视农民的作用;要正确看待土地制度变革中政府的行为和作用;土地制度的变革应坚持公平和效率的原则;土地制度的变革应有利于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对近代中国租界土地制度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从那时起直至近年,研究的主要关注点一直是上海租界。一般认为,上海租界形成了以“永租制”为特征的土地制度,或以其独特的契约称之为“道契”制度。这种土地制度是19世纪40年代随着上海租界制度的逐步成型,经过租界当局与上海地方政府的反复交涉形成的。1847年,上海中外当局共同确认了这种土地转让制度。  相似文献   

5.
农村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农民收入低速增长问题,应从制度创新角度予以审视。本文从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方面展开分析,提出了农民收入增长需要进一步制度创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孙天健 《考试周刊》2008,(48):236-236
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速较慢,而且稳定增长的基础还不牢固。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农民收入增长问题,就必须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为农民收入的稳定持续增长提供最基础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7.
论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农村现行土地产权制度的缺陷表现在农村土地所有权主体不明确,农民土地使用权不稳定、不完整,农户土地收益权残缺,农民和农民集体没有事实上的土地处分权.要使农民真正拥有土地产权,就必须进行农地产权制度创新,放弃"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制度安排,把土地的所有权完整地交还给农民.实现农民对土地的私有制,明晰土地产权,有利于形成农民对土地的稳定预期,有利于土地的流转,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率,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缩小贫富差距,对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和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新制度经济学家认为产权制度是制度创新促进经济增长的核心制度。产权制度变迁具有路径依赖性。我国小农农地产权制度变迁中形成了使农民有长期的土地使用权和收益权的路径依赖,农民不一定非要有实际所有权,是具有一定效率的。土地承包制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复归了小农农地产权制度的路径依赖轨迹,逐步降低了小农经济的约束程度,促进了农村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9.
土地是财富之母,土地制度是社会一切制度的基础,土地制度改革贯穿一个社会的全过程。新中国建立以来,我们一直致力于土地制度的改革,其核心是土地所有制与所有权问题,但至今仍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本文在现行二元土地所有制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多元土地所有制的设想,期望能创新中国土地制度。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初,信托被引入农村土地流转,从而产生了农村土地信托流转这种新的土地流转方式。在加速土地流转、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以及带动农村金融发展等方面,农村土地信托流转可发挥重要作用。由于政策法律障碍、农民收入难以保障、配套措施缺失等制约因素的存在,致使农村土地信托流转发展缓慢。在近年来中央一系列土地政策的基础上,修改与完善相关立法、理顺信托各方法律关系、建立配套制度与机制以及加强监管,可推进农村土地信托流转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1.
刘道兴 《红领巾》2005,(6):128-130
农税免除和政府加大对农业补贴,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也强化了农民对土地的长期占有意识.从有利于引导农民进城、提高农民就业率和加快中国工业化进程角度看,应当采取一系列矫正政策,既保证农民收入增长,又促进土地向种田能手集中,促进人口向城市集中.  相似文献   

12.
根据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和对村庄整理、农地整理、城市土地储备等途径的探索,平原地区土地资源实现可持续利用必须采取以下对策:完善土地管理法制;推动土地整理投资机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实现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管机制规范化;鼓励和扶持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地制度演变的绩效评析及其启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建国50多年来我国农地制度演变给予我们的启示是:个人化程度高,产权明晰的土地制度是有效率的。赋予农民长期而稳定的土地经营权并使其资本化,物权化,法律化,突出产权结构中土地承包权的核心地位,已成为我国农地制度创新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14.
土地保障与农村社会保障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我国土地保障仍然是农村社会保障的重要形式,但目前土地保障面临着土地的保障功能与生产要素功能、土地作为主要的社会保障方式与土地保障功能弱化、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与国民经济结构调整等方面的矛盾,只有通过提高农业的比较利益、创新土地流转制度、保障农民的土地利益、积极探索土地保障的创新等途径才能确保和增强土地的社会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顺德区土地经营权流转承包的动因、做法、作用及原则。顺德区引导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承包土地经营权的实践表明,这一土地制度的改革举措,有效地提高了农村生产力,扩大了规模经济,促进了经济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6.
论行政征用权与农民土地财产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征用引发的矛盾,其根源在于行政征用权滥用,农民的土地财产权缺少应有的法律保障。因此.必须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改革现行的土地产权制度,明晰土地所有权主体;按公平合理原则,创新土地征用补偿制度;构建中国特色的公共利益征地衡量标准;以法规范行政征用权,保护农民土地财产权,促进“两权”合力进取。  相似文献   

17.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的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是在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基础上创新而来的。本文论述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的制度创新,分析了土地股份合作制、农业大户的试点模式及其优势和实施的条件,提出了各种创新模式需要注意的问题,以期对我国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能有一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自20世纪90年代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土地所有权虚化、土地投资规模不经济、土地劳动力配置效率低下等弊端已凸显,从而制约了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据此,理论界与实践界立足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断探索新型农村土地制度。而随着南海模式、辽中模式、龙岗模式的兴起,土地股份合作制因维护公平与效率统一、结合低成本和高收益双重优势、具备制度的稳定性和前瞻性,成为当前农村土地流转模式创新的方向。由于其在一定程度上明晰了产权,促进了土地规范化流转和规模化经营以及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也得到了地方政府的支持和人民群众的拥护。  相似文献   

19.
土地问题是城镇发展建设和城市化过程中的热点问题,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关系到城市的发展和土地使用者的切身利益。通过对当前土地征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的分析,进而提出了一种新的土地使用制度——土地征购制。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农业发展战略要求对农村土地制度进行改革和创新。实现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当前最紧迫的是如何适应这一农村发展的客观形势,对农村土地流转问题进行合理的引导和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