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通过联想与发散,培养思维的广阔性 思维广阔性是指思维活动作用的范围及广度,它表现为思路开阔,能不依常规、不按模式、多方向、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和发散问题.在解题中,若能善于变式求异,广泛联想、探索不同方法,寻求多种解题途径,不仅能巩固所学知识,而且能较好地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广阔性.这在竞赛解题中尤其需要.  相似文献   

2.
联想是指感智或回忆一些事物,从而连带想起其他事物的一种心理过程,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纵横联想,常能带来更多的信息,使解题思路变得明朗.善于联想,不仅能达到准确、简捷的解题目的,而且可提高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创造性,有助于思维品质的优化.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联想”是思维的翅膀,是开启数学知识大门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3.
联想在应用题教学中的运用泰安市实验学校李敏超联想是由一种事物想到另一种事物的心理过程,是思维的一种重要途径,学生在解题时的心理活动一般是首先寻找原有的解题方法,在此基础上探求新命题的解题思路,而这种由此及彼发现性思维的中介与凭借便是联想。在解应用题教...  相似文献   

4.
联想是在大脑中由一件事物想到另一件事物的心理活动,是巩周记忆,发展思维的一种有效方法。在应用题教学中通过联想,可以由此及彼,沟通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拓宽解题思路,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促进智力的发展。在应用题的教学我注意培养学生更有下面几种联想能力。  相似文献   

5.
思维的广阔性即思维广度,它是一种探索事物的能力。思维广阔性强的人,考虑问题时,表现为思路宽广,善于在事物涉及的范围内进行多层次、多方向的思考、联想和想像,他既能抓住事物的细节又能纵观全局,既注意事物本身又能兼顾其他的相关事物。与此相似,数学思维的广阔性是指对一数学问题能从多方面考虑,对一个对象能用多种角度观察,既能把握整体性质,又能抓住其基本特征与特殊元素,放开思路进行探索,使思维的成果较为圆满。可见,思维的广阔性,是创新性思维的重要品质之一。科学地发展及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对于实施创新教育,…  相似文献   

6.
人类的创造活动,往往离不开创造性联想.创造性联想是由一个事物联想到另一个事物的思维过程,各种不同属性的事物反映在头脑中,便形成了各种不同的联想.联想能使思维流畅灵活,通过联想能把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化陌生为熟悉.通过联想能使学生加深对概念、公式、定理的理解,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广阔性,增强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所以教学中,我们要灵活运用一些联想方法,根据所授内容和课型特点设计一些联想型问题,培养学生联想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7.
联想是思维的翅膀 ,它寓于思维过程中 ,是由一种信息情景思索到另一信息情景的心理现象 .通过联想能把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化陌生为熟悉 .通过联想也能使学生加深对概念、公式、定理的理解 ,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广阔性 ,增强学生发散创造思维能力 ,扩展解题思路 .下面谈谈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联想 ,迅速找到解题的思路 .1 定义式、数式结构引发联想解题时 ,可类比熟知的某些定义式结构或数式结构进行联想 ,实行命题的转化 ,开拓解题思路 .例 1 已知m1=a ba -b,m2 =c dc-d,m3 =ac -bdad …  相似文献   

8.
联想思维是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一事物想到另一相关事物的心理过程。它是一种由此及彼的思维活动。联想思维在认识活动中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它是解答数学题的一种基本思考方法。数学解题的思维过程实质上是已知和未知间的一系列的联想过程。这种联想往往是缺少逻辑依据,没有清晰推理的。在解题时,通过仔细的观  相似文献   

9.
孙至芳 《课外阅读》2011,(10):210-210
思维的积极性、求异性、广阔性、联想性能等是发散思维的特性,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抓住这些特性进行训练与培养,即可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又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激发求知欲,训练思维的积极性;转换角度思考,训练思维的求异性;一题多变,边式引申,训练思维的广阔性;转化思想,训练思维的联想性。在数学教学中多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不仅要让学生多掌握解题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灵活多变的解题思维,从而既提高教学质量,又达到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联想是以观察为基础,针对研究对象或问题的特点,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想象的思维方法。它是一种自觉的和有目的的想象,是由当前感知或思考的事物,联想有某种关联的另一事物,或由此再想起其它事物的心理活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经常引导学生进行有关的联想,能强化学生的联想意识,促使学生遵循联想规律思考问题,提高思维效率和解题能力。一、针对回国中的有关概念展开联想,寻找解思途径有些数学题,倘按常规的审题方法,只从题中已知条件之间的关系,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去分析思考,常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关键。为此,可以进一步…  相似文献   

11.
联想是一种发散性思维。由于对同一事物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因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在分数应用题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利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去联想其它客观存在的条件,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解题思路,而且可以使题目变得容易解答。一、抓关键句子,引导学生联想。在分析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带有分率的条件)去展开联想。如“甲是乙的4/5”这句话,应让学生不仅知道“乙是单位‘1’的量,甲的对应分率是4/5”,而且要联想到:①甲相当于4,乙相  相似文献   

12.
教育心理学理论认为:思维是人脑对事物本质和事物之间规律性关系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思维是认知的核心成分,思维的发展水平决定着整个知识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因此,开发高中学生的思维潜能,提高思维品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思维品质主要包括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敏捷供、深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等几个方面。思维的灵活性是建立在思维广阔性和深刻性的基础上,并为思维敏捷性、独创性和批判性提供保证的良好品质。在人们的工作、生活中,照章办事易,开拓创新难,难就难在缺乏灵活的思维。所以,思维灵活性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思维的灵活性指思维活动的灵活程度,指善于根据事物的发展变化,及时地用新的观点看待已经变化了的事物,并提出符合实际的解决问题的新设想、新方案和新方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主要表现于:①思维起点的灵活:能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方法根据新的条件迅速确定思考问题的方向。②思维过程的灵活:能灵活运用各种法则、公理、定理、规律、公式等从一种解题途径转向另一种途径。③思维迁移的灵活: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如何使更多的学生思维具有灵活特点呢?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的方法来加以培养。1以“发散思维”的培养提高思维灵活性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J·P...  相似文献   

13.
为了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培养其创造意识与创新精神 ,中学教学中加强思维训练不但十分重要 ,而且必不可少。充分调动学生的联想能力 ,既可改变学生只重视书本知识 ,读死书死读书的现象 ,又能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与创造性 ,不失为一种有效途径。本文仅就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提出一点自己的看法。联想能力的重要性联想是人类思维的一种方式 ,在心理活动中具有重要地位 ,联想能使我们发现事物之间存在的多种关系 ,能使我们想起与其相关的人或事物。从某一事物出发 ,通过“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 ,可以发现事物间表层和深层的…  相似文献   

14.
联想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可在广阔的范围内将不同的事物连接起来,从而使主体得到新的启示,为顺利解决问题打开突破口.物理教学中渗透联想思维,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一、接近性联想接近性联想是物理常用的一种方法,教师可通过讲解例题,引发学生的联想思维.例1如图a所示,电源电动势ε,内电阻r,当外电阻R取何值时,输出功率最大?结论:R=r时输出功率最大(证明过程略).习题:电路如图b所示,问R2为何值时,R2上消耗的功率最大?学生通过例1的学习,已掌握了输出功率与电源电动势、内阻的关系,教师可提示他们联想例1的结论引导学生分析…  相似文献   

15.
在数学解题过程中,联想就是通过观察、分析题设中的条件及其结构特征、图形特征、题型特征和目标的结构形式等,联想有关的定义、公式、性质、定理,以及解题的方法、技巧,从而找到解题的方案.合理巧妙的联想,不仅能达到准确简捷的解题的目的,而且可提高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创造性.因此,联想是探索解题途径的向导,是将题设条件向数学结论转化的桥梁.  相似文献   

16.
一、变解题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思维的广阔性表现在多方面、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并找出多种解法.  相似文献   

17.
联想是一种发散思维,它是由于对类似事物产生类比想象而成,因此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通过联想,不仅可以开阔解题思路,而且可以使问题变得易于解决。  相似文献   

18.
创新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方法各异 ,联想是其中之一。“联想”对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想象、培养创新思维有其特殊功效。“联想”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它是由一事物想起另一事物 ,或由当前感知的事物想到另一种事物的心理过程。联想还是一种重要的发现方法 ,例如 ,由能被 6整除的数 ,就联想起一定能被 2和 3整除 ,因为 2、 3都是 6的质因数。因此 ,教学中要充分发掘教材的内涵 ,引发学生广泛联想 ,拓宽思路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运用因果联想 ,培养思维的求异性   因果联想是指具有因果关系的两类事物之…  相似文献   

19.
联想是一种发散思维,它是由于对类似事物产生类比想象而成,因此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通过联想,不仅可以开阔解题思路,而且可以使问题变得易于解决.本文介绍在教学中采用“联想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一些做法.一、创设情景,激趣促思学生学  相似文献   

20.
刘梦启 《成才之路》2013,(24):72-72
教师要从将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与渴望作为培养他们思考问题能力的手段;多方位进行思考,培养学生思维达到求异性的目的;拓宽解题思路,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达到思维的广阔性;换一种思维方式,加强思维联想性的训练等方面论述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