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些媒体类网络公司屡屡侵犯公民隐私权的行为影响了其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本文阐明了公民隐私权与媒体类网络公司公信力之间的关系,并对"传播虚假新闻、人肉搜索的滥用、非法收集个人信息"等侵犯公民隐私权的现象进行了剖析,提出了媒体类网络公司保护网络公民隐私权的途径,以实现媒体类网络公司公信力的提升,最终保证整个网络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浅议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我国公民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受到了严峻的挑战,这也严重阻碍了我国网络经济的发展。近年来侵犯网络隐私权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并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笔者立足于我国国情,对我国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现状以及完善我国网络隐私权的相关对策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一、媒体侵犯隐私权的种类 媒体侵害隐私权的行为可分为采访侵害隐私权和报道侵害隐私权。 采访侵害隐私权,主要指采取非法手段,获取信息构成对他人隐私权的侵害。主要有:(1)监视。即媒体工作人员监视新闻人物的活动,侵犯其人身自由和正常生活空间。(2)私拆信件及偷窥他人其他文件资料。我国宪法保护公民的通信自由,公民个人所有的文件和资料属个人财产,未经允许记者不得探知其内容。媒体在采访过程中侵犯他人隐私权,并不以在  相似文献   

4.
现代信息社会,网络在带来高效、便捷和丰富的信息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诸多烦恼,"人肉搜索"侵犯公民隐私权就是其中的典型。本文将从近年来几起典型案例中,探讨网络隐私权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5.
杨丽莉 《新闻世界》2014,(8):306-307
自美国学者沃伦(Wallen)和布兰代斯(Brandeis)于1890年提出隐私概念后,学界就此展开了深入的研究,但是目前其边界问题仍存在争议。高科技的迅速发展,使得个人隐私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利用网络技术收集、保存和传播个人隐私信息非常容易实现,当然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也非常大。另外由于个人权利意识的觉醒,公民要求自己的隐私不受侵犯。在此背景下,研究网络隐私权的界定及特点、侵犯网络隐私权的表现形式与抗辩事由以及如何保护网络隐私权变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网络隐私权是指公民在网上享有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犯、知悉、搜集、复制、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也指禁止在网上泄漏某些与个人相关的敏感信息,包括事实、图像以及诽谤的意见等[1].本文由"Google Earth"事件说起,对网络隐私权的特点进行了探讨,认为网络隐私权的客体范围较传统隐私权有所扩大.  相似文献   

7.
从法律、技术、伦理角度论网络隐私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伴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网络隐私权的保护越来越重要。本文探讨了网络环境下隐私权的内容,侵权主体,国外对网络隐私权保护的法律和政策倾向以及我国对网络隐私权的保护现状,提出应该运用法律、技术、伦理的综合治理手段来保护公民的网络隐私权。  相似文献   

8.
未成年人网络隐私权是未成年人隐私权在网络空间的延伸.所谓未成年人网络隐私权,是指未成年人在互联网络中享有的个人信息、网上个人活动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犯、知悉、收集、复制、公开、传播和利用的一种人格权.网络隐私权的出现,使隐私权从“神圣不可侵犯之人格权”演进为当前具有积极性的“免于资料不当公开之自由”.①网络的开放性和信息共享性,使得商家获取未成年人的信息成本较低,获得的效益很高,更容易侵犯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因此,加强对未成年人网络隐私权保护是十分必要的.现实生活中,未成年人网络隐私权受到侵犯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对未成年人的网络隐私权保护进行法理分析是十分必要的.未成年人网络隐私权与公众知情权、言论自由权和政府查询权存在冲突,需要进行平衡.  相似文献   

9.
肖叶飞 《新闻世界》2009,(3):113-115
“人肉搜索”作为一种人工参与的网络搜索方式,它一定程度上能起到舆论监督、捍卫道德和惩恶扬善的作用,但是又容易侵犯公民的隐私等人格权。那么,“人肉搜索””是社会资源还是网络暴力?如何平衡宪法上公民的言论自由和保护公民的隐私权等问题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0.
新闻作为信息传播最主要的内容之一,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广泛的影响.然而,在新闻传播中,因为诸种原因,新闻侵犯隐私权的案件却时有发生.如何在新闻传播中保护公民的隐私权,不但是新闻体制改革中应考虑的问题,也是法律建设中应解决的难题.本文从隐私权的概念、性质和内容入手,针对新闻传播中侵犯隐私权的主要表现,分析了我国现有立法时隐私权的保护的不足,提出在新闻传播中如何保护公民隐私权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对网络隐私权的侵犯已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本文在介绍网络隐私权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网络隐私权法律保护制度的现状,最后提出了完善我国隐私权法律保护制度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开展信息服务可能侵犯用户隐私权。用户隐私侵害已成为图书馆开展网络信息服务时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阐述了用户隐私权的含义,分析了图书馆信息服务中可能侵犯用户隐私权的环节,提出了保护用户隐私权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网络言论自由与隐私权、名誉权保护的冲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民的网络言论自由是一项公民的基本人格权利,然而,在保护网络言论自由时,常常会与隐私权、名誉权的保护相冲突。本文首先阐述了网络言论自由的内涵,价值及其弊端,并提出网络言论自由对隐私权、名誉权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笔者详细论述了权衡网络言论自由与隐私权、名誉权的关系。最后,提出规范网络言论自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王鹏 《青年记者》2015,(10):79-80
未成年人网络隐私权受到侵犯的特征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因特网的普及,人类已经进入全球化、网络化的信息时代。信息社会在带给未成年人快捷与便利的同时,也对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未成年人网络隐私权,是指未成年人在网络中(包括局域网、广域网、互联网)享有的个人信息,网上个人活动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犯、知悉、收集、复制、公开、传播和利用的一种人格权。未成年人网络隐私权受侵犯有以下特征:  相似文献   

15.
隐私权制度的确立和发展是人格权制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一般说来,隐私权是指公民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依法受到法律保护,并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搜集、利用和公开等的一种人格权,公民享有不公开自己的隐私以及不受他人侵犯的权利。隐私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与公民隐私权有关的档案种类、内容非常繁多。本文拟就与档案开放利用领域有关的隐私权保护问题进行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欧洲法院通过司法判例确立“被遗忘权”,规定个人可以要求谷歌这样的搜索引擎运营商删除涉及其个人信息的网络链接。作为保护公民隐私权的“利器”,“被遗忘权”也成为网络信息自由传播的桎梏,关闭了公民透视社会的窗户,加剧了公民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冲突。在“被遗忘权”设定的法律框架内,必须保留网络数据备份周期、给新闻报道留有“余地”以及规范其司法适用条件,实现公民隐私权与知情权在现代信息社会的平衡。  相似文献   

17.
随着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网络交易安全成为了电子商务发展的核心和关键问题。在利益驱使下,有些商家在网络应用者不知情或不情愿的情况下,采取各种技术手段取得和利用其信息,侵犯了上网者的隐私权。对网络隐私权的有效保护,成为电子商务顺利发展的重要市场环境条件。本文在分析了网络隐私权侵权现象及其原因的基础上,在技术上给出了网络隐私权保护措施,同时在技术之外给了法律、观念意识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了防止网络上出现泄露个人身份、散布个人隐私等侵害公民合法权益的行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规定,在出现此类情况或者受到商业性电子信息侵扰时,公民有权要求网络服务提供者删除有关信息或者采取其他必要措施予以制止。这一规定可以有效保护公民的隐私权等合法权益不被侵犯,但在实践中也有可能被涉嫌腐败的人员利用,干扰网络反腐行动。推行网络实名制在相当程度上认可了公民进行实名网络反腐的权利,为防止涉及网络反腐内容的"网络信息删除权"滥用,应补充规定,要求权利主张者提供一定的证据,否则不予删除相关的网络信息。  相似文献   

19.
新媒体时代完善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需要确立相应的原则,首先应当通过利益平衡原则在网络隐私权与网络信息传播权、网络自由言论权之间进行平衡,寻求以最佳方式解决各种利益之间的冲突,然后通过对网络个人信息的控制支配、知情同意、最小使用等具体原则切实保护公民的网络隐私权。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信息社会中,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个人隐私在网络中暴露的可能性和损害性日益严重,直接影响到私人领域的隐蔽性.近几年网络侵犯隐私权的案例逐年增多,引起了业界和学界对网络隐私权的极大关注和重视.如今,在信息社会中加强对网络隐私权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