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英国戏剧家。本文通过列举莎剧中对人性的美好、人性的弱点和人性的丑恶所做的全景式观照,分析莎士比亚关于人性的探究对后世作家的深远影响,力图证明莎士比亚在西方文学发展史上完成了一个人文主义作家的使命和职责。  相似文献   

2.
《麦克白》所讲述的并不仅是一个野心家最终覆亡的单纯故事,而是反映了莎士比亚对人文主义的反思。麦克白从思想和行为上一步步与人文主义相背离的轨迹从侧面体现出17世纪人文主义思想艰难的发展道路。麦克白最终灭亡的结局寄托着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理想即对美好人性的向往、对道德社会的渴望、对破坏人文主义的恶势力的诅咒——颠覆美好人性的人必然灭亡。  相似文献   

3.
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一位伟大的剧作家,他的作品在世界文学发展史上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莎士比亚不仅创作出一部部优秀的喜剧,还创作了许多经典的悲剧作品,尤其以四大悲剧最为著名。莎士比亚的悲剧不仅反映了当时英国社会的方方面面,还通过人物命运的叙写向我们揭示了人性,具有强烈的人文主义色彩。本文通过对莎士比亚悲剧作品中主人公的性格和行为的分析来总结出人性的相关特征,并由此探讨莎士比亚在悲剧创作中宣扬人文主义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梁实秋早年推崇浪漫主义,后来改为提倡古典主义,即新人文主义.正是其新人文主义文艺思想以及他对人性的提倡,使他选择翻译充满人性光辉的<莎士比亚全集>.  相似文献   

5.
人文主义理想与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冷酷客观现实产生的剧烈冲突是莎士比亚悲剧的主题.本文结合人文主义理论,论述了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弘扬人文主义精神,倡导人性解放和自由,反对一切形式的封建桎梏,谴责资本主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6.
莎士比亚作为后期人文主义代表性作家,深受文艺复兴前期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创作延续了早期人文主义作家的世俗人本观念;不同的是,他的创作一直主张自然欲望接受理性的引导,沐浴着上帝之爱。莎士比亚毕生都在用一个杰出的人文主义者的理性精神和基督教的人本意识守护着人性之根,这就使他的思想和剧作闪烁着别样的人性光辉。  相似文献   

7.
世界文学宝库中古希腊悲剧占有了一定的地位,尤其是在欧美文学领域,它是无价的世界文化遗产。在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古希腊剧作家莎士比亚在古希腊悲剧的影响下,创作出了一系列具有自己独特地悲剧,后人称之为莎士比亚悲剧。莎士比亚悲剧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对人性和哲理的剖析,体现出了人性善与恶之间的矛盾。文章通过人文主义精神和理性精神两方面对古希腊悲剧和莎士比亚悲剧进行了对比,分析了两者之间存在的不同点,这为今后我们研究古希腊悲剧与莎士比亚悲剧做个良好的铺垫。  相似文献   

8.
作为人文主义信仰者的莎士比亚,几乎在他的每一部剧作中都高举人文主义的伟大旗帜。但在他后期的传奇剧中,因为对社会现实的厌倦和失望,他的人文主义理想则不可避免的幻灭了。《暴风雨》作为莎士比亚晚年传奇剧的代表作,体现的正是莎士比亚幻灭的人文主义理想。在这个作品中莎士比亚寄希望于超自然因素和宽恕思想来解决社会矛盾,正是其人文主义理想幻灭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人文主义注重人的价值,崇尚人性,要求把人从宗教的束缚下解放出来。莎士比亚的戏剧广泛地反映了英国的社会现实,发掘了人类复杂的精神世界和思想情感,塑造出丰满的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深刻而生动地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0.
莎士比亚的作品中处处洋溢着人文主义思想,尤其在其四大悲剧中,通过悲剧形象的塑造向人们传递了人文主义的内涵,讴歌了人文主义精神,表达了对人文主义理性的追求。  相似文献   

11.
作为资产阶级反帝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文艺复兴运动灌注着一种人文主义精神。莎士比亚戏剧《哈姆雷特》正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表现出鲜明的人文主义特征。分析莎士比亚戏剧《哈姆雷特》的人文主义特征,能使人们更加深刻地理解莎士比亚作品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2.
从分析奥瑟罗的多重人格入手,探讨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内涵,包括对这一人物作为悲剧英雄与异族他者的人文主义分析以及对奥赛罗爱情的癫狂、戏剧冲突与人文主义之间关系和悲剧净化作用的分析,旨在揭示莎士比亚如何借人物刻画来表达人文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3.
哈姆雷特的复仇之路,有别于普通意义上的不受任何约束的残酷杀戮,是一种挣扎于生存与毁灭之间的曲折而艰辛的心路历程。本文试图从人文主义与基督教双重文化视野,分析哈姆雷特在复仇前后内心的动态变化过程,揭示莎士比亚对人性善恶的探讨及其对人类命运的关怀。  相似文献   

14.
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人文主义作家,对于他的悲剧创作,一般都认为反映了人文主义理想和黑暗现实之间的矛盾,并在不同程度上说明莎士比亚人文主义理想的低潮和破灭。这是符合莎氏悲剧创作的实际情况的,但不是对莎氏悲剧创作的全面理解和评价。有的评论者虽然指出了莎氏悲剧中对资产阶级的揭露批判,但没有再作进一步的分析,容易使人因此产生疑问,即在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时期,莎士比亚作为一个人文主义作家,却反  相似文献   

15.
对莎士比亚<暴风雨>中的普洛士丕罗这一人物形象的阐释多有争议,而作为一个人文主义的实践者,普洛士丕罗是一个心胸宽阔,具有进步思想的人,他不仅以宽恕仁慈之心解决了一段积怨,而且表达了对人性的善良和人类的美好前途的坚定信念.  相似文献   

16.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戏剧家,人文主义思想是文艺复兴时期最主要的社会思潮。随着资本主义日益严重的社会矛盾,人文主义思想又与社会现实产生强烈的冲突,莎士比亚对人类的前途曾产生深深的忧虑,这就赋予了他的悲剧丰富的人文主义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7.
对莎士比亚《暴风雨》中的普洛士丕罗这一人物形象的阐释多有争议,而作为一个人文主义的实践者,普洛士丕罗是一个心胸宽阔,具有进步思想的人,他不仅以宽恕仁慈之心解决了一段积怨,而且表达了对人性的善良和人类的美好前途的坚定信念。  相似文献   

18.
刘庆争  陈志凤 《考试周刊》2007,(35):133-134
莎士比亚在《李尔王》一剧中塑造了一系列人文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通过描写李尔王等人思想上前后的转变,以及不同人物所表现出来的高贵品质,表明了莎士比亚对人文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念。  相似文献   

19.
莎士比亚作为欧洲文学的集大成者,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莎士比亚作品中人物性格塑造鲜明,语言表达丰富,充满人文主义精神,通过对莎士比亚作品的解读,可以充分地了解英语文学。  相似文献   

20.
文章主要对荷马的《伊利亚特》与莎士比亚的《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与进行比较研究。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在瑰丽多姿的神话传说的背后,《伊》展现的是人性的冲突。《伊》所探讨的一个根本的问题是人生的有限和在这一有限的人生中人对生命和存在价值的思考。而在《特》中,莎士比亚描写的战争和爱情,本身就是人的基本生存方式。以人的问题为契机,莎士比亚关于人文主义的思考,到达了一个更高的领域。虽然荷马和莎士比亚的创作环境创作动力不尽相同,但是就作品和现实的关系而言,他们的思想却是相通的,即对人类存在方式的思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