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速滑运动员的恢复训练与辅助手段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速滑运动是一项培养周期非常长的运动项目,培养一个速滑世界冠军,至少需要15年左右时间。在这漫长时间里,不仅要训练好,同时也要恢复好,而且只有恢复好,才能训练好,才能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恢复是速滑运动员极其重要的任务,更是速滑教练员的工作重心之一。通过对速滑世界冠军王曼丽多年训练中在恢复上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了王曼丽的教练所采取的针对性训练措施,论述了速滑运动员的恢复训练的重要性,从训练计划、训练负荷强度、训练方法、手段和形式以及重视心理恢复等多方面,阐述了速滑运动员恢复训练原则和训练实施方案,并介绍了多种辅助手段,以供现在负责青少年速滑训练的教练员培养未来世界冠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探索短距离速滑教练员对速度素质的理论认识与训练特征,对解决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后程降速问题具有有益的参考和借鉴。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观察法对我国短距离速滑速度训练特征进行了研究,发现教练员对短距离速滑速度训练的理论认识没有真正转化为实践行为;优秀短距离速滑运动员速度素质训练手段选择在陆上准备期、冰上准备期和竞赛期具有不同,但只有在竞赛期速度训练才可以真正称得上是专项速度训练;短距离速滑速度训练中教练员主要采用重复训练、变换训练法和间歇训练等方法,在速度训练的基本要求上88.2%教练员所采用的速度训练与专项技术相结合,在速度训练强度的安排上38.2%教练员每次训练都要求最大强度,50%的教练员少数要求最大强度,11.8%的教练员不要求最大强度。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我国优秀女子速滑短距离选手速度耐力水平明显低于世界顶尖选手的问题,对国家速滑队的两名运动员薛瑞红和王曼丽进行了机能测试,主要内容是有氧能力和无氧能力,以期通过生理、生化指标的分析提供一些科学训练依据。  相似文献   

4.
我国优秀短距离速滑运动员力量素质训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我国短距离速滑力量训练现状进行了研究.主要阐述了4个方面的内容:教练员对短距离速滑力量训练认识;优秀短距离速滑运动员力量素质训练手段选择;短距离速滑力量训练方法要求和优秀短距离速滑运动员力量训练评述,旨在为促进我国短距离速滑力量训练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我国短距离速滑耐力训练特征进行了研究.着重就教练员对短距离速滑耐力训练的认识情况,优秀短距离速滑运动员耐力素质训练手段选择,短距离速滑耐力训练的方法及基本要求,短距离速滑耐力训练的负荷安排和优秀短距离速滑运动员耐力训练评述等5个方面进行了阐释,以期为短距离速滑耐力训练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速度滑冰教练员促进运动员技术提高的技巧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改进运动员速滑技术对各级速滑教练员永远是一个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世界冠军王曼丽的教练在其多年的运动训练过程中,为了改进其技术采用了各种方法。主要介绍了王曼丽的教练寻找运动员主要技术缺点与产生的原因,以及充分运用电化教学法分析、研究速滑技术与改进运动员的技术等等,并指出运用这些方法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高伟 《冰雪运动》2012,(4):6-10,26
不同项目对运动员体能具有不同的专项要求,最终形成的体能带有明显的专项性特征。短距离速滑属体能主导类速度力量性项目,体能差别是目前制约我国短距离速滑进一步发展的症结所在。短距离速滑运动员具有最佳的身体形态将有助于比赛的成功,身材高的运动员在滑跑弯道时,较身材矮的运动员具有生物力学上的优势,不同的身体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身体素质的发展;无氧磷酸原系统和糖酵解系统的能力,这两个系统的能力水平是短距离速滑专项耐力的基础,训练水平越高的运动员无氧功率输出越高,抗疲劳的能力越强;运动素质是体能的外在表现,运动素质训练是短距离速滑体能训练中的最重要内容,力量的产生是由肌肉本质特性决定的,力量训练是核心,但力量训练本身不是目的,是为速度训练服务的,运动员的体能水平主要通过运动素质表现出来。运动员的体能训练主要体现为身体形态的专项性改变、生理机能的专项性提高和运动素质的专项性增强。  相似文献   

8.
速滑运动技术是高度协调的周期性运动项目。而速滑短距离放松技术是运动员在滑跑过程更经济地运用自身体能、更有效地发挥最大潜能 ,以保持高速滑跑取得理想运动成绩的一个重要的技术训练内容。为此 ,本文试图运用运动人体科学理论和速滑专项训练学的理论就放松技术对青少年速滑运动员形成正确技术动作 ,对短距离成绩的影响以及采用哪些训练方法手段解决运动员的放松技术加以探讨。为青少年速滑运动员短距离训练提供理论与实践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我国女子速滑项目在2014年索契冬奥会为我国获得了首枚金牌,近年来我国女子运动员张虹、于静分别在世界大赛上取得好成绩,在短距离项目上我国女子速滑运动员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实力.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专家咨询法,针对我国女子速滑运动员在备战平昌冬奥会训练方面上的特征进行分析,并分别从技术、体能和心理等方面指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为我国运动员在平昌冬奥会上继续取得好成绩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速度滑冰世界杯、全运会期间我国最优秀的短距离女子速滑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测试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优秀女子速滑运动员的专项身体素质的结构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优秀女子短距离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主要由速滑专项综合素质因子、爆发力量素质因子、速度素质因子、速度耐力素质因子构成,其中包括了15个反映专项身体素质的测量指标,构建了我国优秀短距离女子速滑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结构图表并分析其结构特征,形成我国优秀短距离女子速滑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的认识理念.  相似文献   

11.
近三十年我国运动员获得世界冠军情况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数理统计等方法,对1975~2004年间我国运动员所获世界冠军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过去的30年里,我国竞技体育发展呈现出一种锯齿形上升态势;近10年是我国竞技体育迅速发展阶段;女子运动员是我国竞技体育获取冠军的主力军;技能、技巧类项目是我国的优势项目。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我国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在保持我国优势项目群的同时,大力发展潜优势项目及金牌数多的项目群是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中国奥运军团对2008年北京奥运的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体育代表团在第28届奥运会上以金牌32枚,总牌数63枚的战绩,超过了悉尼奥运会的28枚金牌和59枚奖牌数,在奥运会上以前所未有的成绩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中国军团在14个项目上获得冠军,远远超过了往届的奥运会夺金项目。本文通过中国军团在奥运会的阵容组织,各体育强国摘金夺银形势;中国竞技体育对四年后北京奥运的策略,以及雅典奥运会对中国体育的提醒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以期四年后的北京奥运会再传捷报。  相似文献   

13.
为了总结中国奥运会冠军体能训练的成功经验,有利于弱势项目借鉴,采用文献资料法、面谈和问卷调查法、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对我国251位奥运会冠军的体能训练特征进行了研究,获得了以下结论:体能是奥运会冠军竞技能力的重要决定因素;中国奥运会冠军的体能特征是身体形态符合专项需要,身体机能优异并符合专项对身体机能的特殊要求,一般运动素质良好,专项运动素质突出;不同的项目对体能有不同要求,根据项目特点进行体能训练,提高体能水平是创造优异成绩的前提;随着人类体能潜力的开发,未来的奥运会冠军体能水平和竞技运动成绩还会有较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4.
武术产业化已经成为我国武术事业发展到现阶段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跨入新的世纪武术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充分开发武术商品使之市场化是武术产业发展的关键。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我国最灿烂的传统文化精粹———武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适应市场改变不足,并利用自己的优势发展武术产业的道路进行了探索和分析,以求加快武术产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近6届蹦床世锦赛参赛国家数量呈“倒U型”发展,在运动员数量方面女运动员的参赛数量明显低于男运动员;在参赛项目上网上项目运动员的数量显著高于单跳和小蹦床项目,单跳和小蹦床项目之间的运动员数量差异不大;蹦床项目的竞争格局开始走向多极化,在全世界的竞争区域主要集中在欧洲、亚洲和北美洲,从奖牌的地域归属特征来看,我国在东京奥运会的竞争对手主要来源于欧洲和北美洲的选手;世锦赛中男子网上个人项目冠军成绩在60.795-62.280分之间,女子网上个人项目冠军成绩在55.990-57.180分之间;中国蹦床队在近6届蹦床世锦赛中一直处于奖牌榜首位,男、女运动员的综合获奖比率在逐渐接近,差距在逐渐缩小,男女网上项目实力向均衡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电子竞技作为一项跨产业的高科技运动,决定了它加速度的发展特征,而且作为一项新兴的体育项目,受到广大年轻人的关注和喜爱,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群众基础。目前的电子技术已经具有把民族传统体育开发成电子竞技运动的水平,提供了最基本的技术保证。我国电子竞技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并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而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的问题。理论上的高定位和民族传统体育步履维艰发展的现实形成鲜明对比。本文从实践的角度阐述将电子竞技引入民族传统体育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录像观察、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分析研究了北京奥运会柔道比赛冠军运动员比赛的综合情况,旨在为中国男子柔道的训练提供一定参考依据.结果显示:在比赛中追求比赛时间最短化和分值最大化是冠军运动员的显著特点;冠军运动员在比赛中技术使用率最高的依次是手技,足技、舍身技、腰技和固技,但成功率最高的分别是腰技和固技,尤其是袖钓技术在比赛中基本上以"一本"分值亮相.  相似文献   

18.
张斌  许水生 《冰雪运动》2008,30(5):10-13
通过对2008国际滑联短道速滑世界团体锦标赛中、韩两国参赛队员情况、比赛成绩等进行综合分析,指出我国短道速滑女队形成了以王漾为领军人物的新团队,整体水平上升,具有冲击冬季奥运奖牌的优势,但也存在队员年龄偏高,伤病较多,后备人才匮乏,国家投入场馆建设的资金不足等问题。提出重视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培养,建立校体联合的培养体制;针对地域的特点,政府应加大专项资金的投入;提高教练员的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准,解决困扰队伍发展的制约因素,为备战国家短道速滑队备战2010年温哥华冬季奥运会提供战略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9.
竞技性体操运动训练时间效益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时间作为竞技性体操运动训练活动中的一种必然的成本投入,其产出的效益就是贡献层次及其保持的年限。竞技性体操运动训练时间效益的评定可以从层次效益和持续效益2个方面进行,并以世界体坛最优秀的35名男子竞技体操世界冠军和33名女子竞技体操世界冠军以及我国88名技巧世界冠军的时间效益为例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20.
举世瞩目的东京奥运会降下帷幕,中国体育代表团收获38金32银18铜载誉归来。中国奥运健儿在世界舞台为国家争光,在赛场拼搏为奥运增辉,生动展示奥运冠军形象,充分彰显了奥运冠军精神。深度探究奥运冠军精神的内涵与时代启示对于弘扬奥运冠军精神,推动文化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奥运冠军精神凝聚一流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竞技品格,彰显各民族共有的精神信仰与理想追求。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访谈法,对251名奥运冠军成长、成才的精神特征与成长规律进行分析。奥运冠军精神是培育体育精英人才的精神保障,是奥运赛场的灵魂和重要的文化遗产,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为人们敬仰和共同追求的精神力量。奥运冠军精神的内涵从个体、组织、社会三个层面凝练为“挑战极限、使命在肩,爱国奉献、团结拼搏,创新争先、奋斗有我”的精神。奥运冠军精神具有历史性与时代性,新时代奥运冠军精神在发展理念、冠军特征、精神广度、价值内涵四方面均表现出“新”特色。新时代大力弘扬与发展奥运冠军精神,反哺助力奥运备战,为体育强国建设与国家现代化发展注入强劲文化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