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问题的提出高一化学教科书选做试验一的第五个小实验——检验含碘食盐的成分中所含碘: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的含碘食盐溶液,加入少量KI 溶液,再滴入几滴稀硫酸,然后滴入几滴淀粉试液,现象明显,淀粉遇到生成的 I_2变蓝色。该实验存在一个科学性的错误,因人为在加入了碘离子,只能说明食盐中含有能将碘离子氧化为碘单质的氧化性物质,并不能说明食盐中含有碘,因此,有必要对该实验进行重新设计。  相似文献   

2.
如何检验食盐中是否含碘,某些教材和众多教辅资料都给出了公认的方法和反应原理:IO_3~-+5I~-+6H~+=3I_2+3H_2O,生成的碘使淀粉变蓝。对于这公认的方法和反应原理,我也曾深信不疑,但一次学生实验却彻底地改变了我的看法。一、意外现象在做真假碘盐的鉴别实验时,我让学生按照反应  相似文献   

3.
1问题的提出 高一化学教科书选做试验一的第五个小实验--检验含碘食盐的成分中所含碘: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的含碘食盐溶液,加入少量KI溶液,再滴入几滴稀硫酸,然后滴人几滴淀粉试液,现象明显,淀粉遇到生成的I2变蓝色.该实验存在一个科学性的错误,因人为在加入了碘离子,只能说明食盐中含有能将碘离子氧化为碘单质的氧化性物质,并不能说明食盐中含有碘,因此,有必要对该实验进行重新设计.  相似文献   

4.
在人教版高中教科书《生物》全一册第一章"实验一:几种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测定中,利用维生素C的还原性,将碘还原成碘离子,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来定量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在教学实践中我经过反复实验,采用高锰酸钾溶液和氯化铁溶液代替淀粉碘溶液也取得了较好的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5.
在高中阶段有时会用淀粉碘化钾试纸来检验二氧化氮气体,而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使用的是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湿润后,二氧化氮遇水会产生具有氧化性的硝酸,也可能会氧化碘离子。针对此问题,通过化学实验来探究到底是二氧化氮还是生成的硝酸使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实验结果表明:该过程中,是二氧化氮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的。  相似文献   

6.
有问必答     
《青少年科技博览》杂志社的叔叔、阿姨: 您们好! 我看了2001年第5期第17页上的“生活小实验”,就分别用玉米淀粉和白面粉做了两次实验,但都没有使碘盐溶液变蓝。上高中的姐姐告诉我:“碘单质遇淀粉溶液变蓝,而碘在食盐中以碘酸钾  相似文献   

7.
神笔     
“神笔”实验是用来说明电流的化学效应的。我们知道,若将碘化钾、淀粉和水混合,碘化钾就会在水溶液里发生电离。当接上电源以后,碘离子(I^-)趋向电源正极,并在那里中和成碘;碘再与淀粉作用而显现出蓝色来。当溶液中没有淀粉时.只能显现出碘自身的棕褐色。据此,我们设计制作了一支“神笔”。这个实验因为有着神奇的显现字迹的效果,所以它可在课堂教学中作为演示实验.既能生动、直观地进行物理与化学的跨学科实验教学,又能在学生们主题班会或文艺联欢上作为魔术表演,将物理知识寓于娱乐之中。  相似文献   

8.
亚硝酸盐在酸性介质中氧化碘盐中碘离子为碘,而碘遇淀粉呈蓝色。呈色液最大吸收峰590nm,在16~140ug碘范围内线性相关(r=0.9997),回收率97~101%。  相似文献   

9.
含碘食盐中碘的检验是高一化学新教材上的一个选做实验。国家标准规定食盐中碘酸钾含量(以碘计)为每kg食盐35±15(20~15)mg,折合成碘酸钾应为34~84mg。书上所用检验方法要配制KI溶液、淀粉溶液,并且瓶装KI价格昂贵。笔者尝试着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取得了预期的效果。1实验原理含碘食盐中含有碘酸钾(KIO3),在酸性条件下IO-3能将I-氧化成I2,I2遇淀粉变蓝。化学方程式如下:IO-3+5I-+6H+=3I2+3H2O2实验用品点滴板、玻璃棒、含碘食盐、稀硫酸(滴瓶装)、淀粉碘化钾试纸。3实验步骤在…  相似文献   

10.
《生物学教学》1998年第1期“科学食用碘盐”一文指出“由于碘具有易挥发的特性,遇光及空气极易氧化,从而造成碘缺失”,“碘盐遇高温极易挥发.故作、炒、炖时建议案出锅时再加盐”。这种说法现在看来欠科学性。这是因为以前的含碘盐是在食盐中掺入十万分之一的碘化钾构成.但由于碘化钾在空气中易被氧化.会造成碘流失.且价格较贵,故我国从1989年起规定食盐中不加碘化钾,改加碘酸钾(KIO3)。碘酸钾是一较强的氧化剂,在空气中或追光都是不会被氧化的;而且碘酸钾是离子晶体.沸点高,不具挥发性,所以炒菜时不必强调须在出锅前或…  相似文献   

11.
1问题提出碘与淀粉的显色反应是检验碘或淀粉的验证性实验。近年来许多中学化学教材对该实验进行了介绍,但都局限于简单实验现象的说明,笔者用市售的碘水和自制的饱和碘水分别与等量淀粉反应,在实验中发现,其显色用量、显色时间明显不同,在此基础上,定量地探究了影响碘淀粉显色的其他一些因素,从而为增进碘淀粉显色实验的演示效果提供了具有一定价值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碘盐,90%的家庭都在使用,而且所有的超市、小卖部都在卖碘盐。可是,什么是碘盐?碘盐又有什么作用?带着这些问题,我走访了四川省地方疾病防治研究所,那里的叔叔告诉我:“普通盐是以海水、井盐、湖盐及矿盐为原料提取而制得的,精制盐则需进行多次除杂质的重结晶操作才制得。所谓碘盐也就是普通食盐加上了适量的碘,有一些厂是把碘和水混合后,在生产过程中把碘喷上去的;另一些厂则先把盐和碘水混合,混合物自然晾干后便成了碘盐。”我又问:“碘盐有什么作用呢?”一位阿姨回答了我的问题:“在人体的颈部,有一种叫甲状腺的组织,它主要产生甲状腺激…  相似文献   

13.
通过文献检索和动手实验发现教材中"碘遇淀粉显蓝色"的结论有失偏颇。实验结果表明碘遇淀粉显色与多种因素有关,碘遇直链淀粉变蓝色,遇支链淀粉变紫色,遇混合淀粉则显示蓝与紫之间的混合色。分析了鲁教版化学九年级教材(下册)一个演示实验中"碘遇淀粉显色出现异常现象"的原因,并对现行化学教材和生物教材中对碘遇淀粉显色现象的描述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初二物理升华与凝华一节,要求教师演示碘升华的实验,教科书上的实验方法是在烧瓶里放少量的碘,并且对烧瓶微微加热,注意观察碘的状态有什么变化。对于此实验,教学中有以下几点不足之处:①实验时要求学生观察碘是否熔化,而离讲台稍远的学生是看不清楚的;②实验时用酒精灯对烧瓶中的碘进行微微加热,“微微加热”实验难以把握,因为酒精灯火焰的温度可达到600℃左右,而碘的熔点只有113℃,难免造成碘的熔化,而影响实验效果。针对上述实验不足,经过多年对此实验的教学,我认为有以下两种方案,实验效果明显,教学效果好,现供…  相似文献   

15.
KI+I2KI3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我们已知道增大反应物之一浓度,此平衡向右移动;减少反应物之一浓度,此平衡向左移动.该反应在高中教材中虽未曾出现,但在实验中却经常使用,主要有以下三个妙用:一.配制碘水、碘酒固态碘是非极性分子晶体,在水中溶解度不大,在25℃时,1升水中只能溶解0.3克碘.然而实验室使用碘水往往要求较大的浓度.因此,配制碘水时,可先在水中加入少量KI晶体,然后再加入I2晶体,这样,碘水浓度就会增大.原因在于含I-溶液中,I-离子和I2分子生成三碘离子I-3,生成的I-3离子能够高解成I2和I-,溶液中存在…  相似文献   

16.
张彩丽 《考试周刊》2009,(40):184-185
高中新课程化学必修1和必修2化学课程目标中规定:“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在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中有个实验:“我们知道海带中含有碘元素,怎么通过实验证明海带中确实存在碘元素呢?”于是笔者就以“探究碘盐中碘的存在形式”实验设计为例,让学生学会实验设计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一、实验题解题思路 1.审准实验目的和原理 回答问题之前首先要明确实验涉及的“生物学原理”是什么,或体现“生物学事实”的哪一方面.如“探索酶的活性与温度的关系”的实验原理为:淀粉遇碘变蓝,淀粉酶可催化淀粉水解为麦芽糖,麦芽糖遇碘不变蓝,  相似文献   

18.
钱爱君 《政治课教学》2014,(3):72-72,F0003
中学化学教学经常通过实验来检验某种物质的存在,比如“淀粉遇碘显蓝色”是很灵敏的显色反应,既可以检验淀粉的存在,又可以证明碘的有无。然而,笔者在教学中给学生做演示实验时却遭遇了对教材内容的惊人“颠覆”与尴尬。在实验中,笔者用同一包可溶性淀粉配制的淀粉溶液与碘反应,却不见“经典蓝”,而显棕黑色!学生一片哗然,笔者也感到愕然。面对突如其来的“意外”,笔者带着疑问放弃了原来的教学设计,同时以这次失败的实验为起点引导学生探究“实验失败的原因”。教学过程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为演示碘的升华实验,我们常采取用水浴加热固态碘来观察红棕色碘蒸气的方法,实验效果较为明显.此实验是碘在较高温度下的升华.那么如何演示碘在常温下的升华现象呢?笔者做了如下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实验方法介绍如下: (1)取一长约 30 cm的滤纸条,用滴管吸取一定量的淀粉溶液均匀地滴在纸条上10滴左右,如图1所示. (2)把纸条伸入- 500 mL大量筒中,观察有无现象发生(无现象发生),如图2所示. (3)取少量固态碘放入量筒中,再把纸条伸入量筒中,观察所发生的现象(淀粉圈自下而上逐渐变为靛蓝色),如…  相似文献   

20.
在无机化学实验中,常用有毒有害的四氯化碳验证碘离子与氧化剂反应后生成的单质碘。通过实验探讨,利用无毒无害的淀粉溶液作指示剂来验证单质碘生成的实验条件,当0.01 mol/L三氯化铁溶液和1%过氧化氢溶液分别与0.01 mol/L KI溶液反应时,使用5%淀粉溶液作为指示剂,就可见蓝色絮状物产生,实验现象明显,所需试剂浓度远低于教材上推荐的溶液浓度,实验药品用量少,能降低化学废物的产生。用淀粉作指示剂可避免使用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均有害的有机溶剂四氯化碳,符合绿色化学的原则,可为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