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中,孝的观念源远流长, 《诗经》有云:哀哀父母,生我劬劳。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著作《尔雅》也给孝下了定义:善事父母为孝。弘扬孝德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构建美丽中国和实现伟大中国梦的社会正能量,也是我们当前教育关注的热门话题。我校秉承“以孝载育 立德树人”的办学理念,从自身优势出发,深挖孝德教育资源,围绕孝德文化内涵和“孝德文化素养”标准,大力弘扬孝德文化。  相似文献   

2.
《孝经》中孔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这句话高度概括“孝”在中国传统道德伦理和中国传统教育中的至高地位。孝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伦理、公众道德准则和传统文化理念,理应纳入到来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之中。“孝”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社会教化得以产生的源头、起点和核心内容。在我国,长期以来,孝德作为一种中国人共有的社会伦理、  相似文献   

3.
《广西教育》2010,(19):9-9
本刊讯 5月20日,广西第六个“‘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宣传日’——传承中华传统美德·讲孝德我行动”暨“传唱优秀童谣、做有道德的人”网上签名寄语主题教育实践系列活动在河池市中心广场拉开了序幕。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自治区文明办主任韦守德,河池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莫宏盛等出席了启动仪式。由自治区妇联副主席周爱平主持。启动仪式上,与会领导向参会学生代表赠送了《中华百孝故事》。  相似文献   

4.
百善孝为先     
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荆门市掇刀区双泉小学(以下简称“双泉小学”)在开展孝德教育的过程中,坚持与时代互动、与实践互动,赋予了孝德教育新的内涵,创新开展孝德教育。
  赋予孝德教育新的内涵。中国传统孝文化是历史的产物,精华与糟粕并存。对于传统孝文化,既不能简单否定,也不能全盘照搬。在中小学开展孝德教育,应当汲取传统孝文化的精华,并进行适度的现代诠释,使它适应当代社会生活的需要、适应中小学教育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李科 《考试周刊》2010,(14):197-198
“孝”是《论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我国的传统美德。然而,当今部分大学生孝德观念缺失,因此开展大学生孝德教育对弘扬传统美德,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美德山东建设,必须大力弘扬齐鲁传统文化的精华———孝文化。《二十四孝》虽然是童蒙读物,但其思想内容及发挥作用的方式包含着前人道德教育的大智慧。它启示我们:孝文化建设,要融入人们日常生活中,启迪人们尤其是未成年人的人性自觉;主流文化应大力倡导弘扬,并通俗化、普及化,树立新时代的孝德楷模。  相似文献   

7.
试论如何科学地将传统孝德融入大学生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孝”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和特征之一,也是儒家伦理思想中基本的行为规范和重要的道德范畴。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孝德一直居于社会价值体系的中心,并由此形成了具有原发性、综合性的儒家文化。当前,我们要科学地将传统孝德融入大学生教育,通过对社会主义文化传播的重要继承者当代大学生的德育教育,来继承和弘扬孝德这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注意吸收传统孝德的合理成分,以孝德为起点,提升大学生乃至全社会的道德境界和德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孝是中华民族一切道德的根本与起点,弘扬孝文化加强孝德教育对于高职学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必须大力弘扬孝文化加强高职学生孝德教育,完善高职学生的人格,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9.
孝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代大学上进行孝德教育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我们应本着吸取其精华,摒弃其糟粕的思想对当代大学生实施孝德教育,使作为传统文化之精华的孝德思想服务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孝”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和特征之一,也是儒家伦理思想中基本的行为规范和重要的道德范畴。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孝德一直居于社会价值体系的中心,并由此形成了具有原发性、综合性的儒家文化。传统孝德虽然曾受到广泛的批判,但传统孝德仍为现代德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当前,我们要通过德育来继承和弘扬孝德这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在道德教育过程中,注意吸收传统孝德的合理成分,以孝德为起点,提升人们的道德境界和德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中华民族的孝文化是当今德育工作的重要资源,充分吸取中华孝文化的营养精髓,以滋养广大师生乃至社会全体成员的道德之根,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必要条件。在德育工作中应重视育德的多开端性,把孝德的起始教育放在幼儿教育的首位,重视师生的自我品德修养,把孝德作为师生完善自我道德的动力和保障,重视孝德建设的广泛性、实践性,努力在全社会形成重孝道、弘孝德的浓厚风气。  相似文献   

12.
嘉祥县是宗圣曾子的故里。曾子倡孝道,著《孝经》,孝传天下,人所共仰,影响深远。嘉祥县实验小学立足家乡传统文化,把孝德文化教育作为弘扬传统文化的出发点,构建孝德文化课程体系,以传统文化环境建设为载体,以课堂教育为主阵地,通过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求滋养,突出创新人格与现代精神的培养,推动学校特色发展。  相似文献   

13.
《孝经》中孔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这句话高度概括"孝"在中国传统道德伦理和中国传统教育中的至高地位。孝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伦理、公众道德准则和传统文化理念,理应纳入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之中。"孝"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社会教化得以产生的源头、起点和核心内容。在我国,长期  相似文献   

14.
《孝经》中孔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这句话高度概括"孝"在中国传统道德伦理和中国传统教育中的至高地位。孝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伦理、公众道德准则和传统文化理念,理应纳入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之中。"孝"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社会教化得以产生的源头、起点和核心内容。在我国,长期  相似文献   

15.
<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孝文化是其中重要的内容。造字的老祖宗造出的"孝"字,上有"老"罩着,下有"子"托着,形象地勾勒出老小之间相互依存、难离难弃的关系。"百善孝为先",孝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基本品德,可以说孝德是中华传统道德的基石,是最能唤醒人良知的"旋律",是打开人心灵的"金钥匙"。孝只有成为一种文化,才能一代一代传承。关于孝,有说不完的大道理,《三字经》里有孝,《弟子规》里有孝,《孝经》全篇皆是孝,虽然时代的车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嘉祥县素称中国的“曾子之乡”,该县以建设“中国孝城”为鹄的,在深入理解和传承曾子孝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县城整体推进“孝德教育”的新模式,在校本研究、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总结出许多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百善孝为先。孝德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几千年来,它为维系家庭和谐、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日前,一套由维扬区教育部门组织编写《新二十四孝》被广为传阅,这是全市首家开发的“孝文化”地方课程读本。教材由孩子们自主设计漫画,故事来源于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学生的生活细节,同时还配...  相似文献   

18.
“孝”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和特征之一,也是儒家伦理思想中基本的行为规范和重要的道德范畴。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孝德一直居于社会价值体系的中心,并由此形成了具有原发性、综合性的儒家文化。传统孝德虽然曾受到广泛的批判,但传统孝德仍为现代德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当前,我们要通过德育来继承和弘扬孝德这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在道德教育过程中,注意吸收传统孝德的合理成分,以孝德为起点,提升人们的道德境界和德育实效性。一、传统孝德的主要内涵孝德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它是一种基于血缘关系的朴素的自然情感。后来,孔子及其所创…  相似文献   

19.
百善孝为先。孔子日:“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吕氏春秋·孝行览》云:“夫孝,三皇五帝之本务,而万事之纪也”,“夫执一术,而百善至,百邪去,而天下从者,其惟孝也”。从这里可以看出,中国古人对“孝”的重视程度。《孝经》则是关于孝、孝行、孝道的经典阐述,通过孔子与其弟子曾参的问答,对孝的理念、历史、作用、价值和意义等做出了深广而系统的论说。《孝经》虽然不足2000字,但它扎根于广袤的人性、人本、人行之中,因而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今天,我们要弘扬传统文化,建设和谐社会,不妨再来审视一下《孝经》,让她在和谐家庭、和谐社区、和谐社会建设中重新焕发其曾有的力量。文章从“原文”开始,通过“译文”,最终“解读”《孝经》这部千古经典。  相似文献   

20.
王永强 《教书育人》2013,(18):57-59
孝文化在中国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起点和支柱。但是,由于一系列复杂的原因,孝德在当代逐渐消解,在人们的生活中渐行渐远,在学校教育中也普遍存在孝德教育缺失的现象并由此引发许多负面问题。挖掘传统孝文化的教育意蕴,重构充满孝与感恩意识的德育,在今天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