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1 毫秒
1.
汪金英 《今日科苑》2007,(10):79-79
我国1997年新刑法专节规定了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这是环境刑事立法方面的重大发展与进步,但刑法生态化要求将生态原理引入刑事立法领域,这使环境刑事立法更加符合生态规律要求,在这一点上,我国目前的环境刑法理论仍无法满足生态化刑法的要求,从而陷入“绿化”困境。  相似文献   

2.
王雅佳 《科学学研究》2020,38(4):714-722
科技创新对于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科技创新过程中所带来的一系列风险及其危害性不容忽视,刑法规制作为一种惯常的风险治理工具也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对我国刑法进行近距离观测,可以发现,限于“成文法立法的局限”与“罪刑法定原则的制约”,我国刑法在规制科技创新风险方面力有不逮。目前所具有的规制理念,注重科技创新优先意味着排斥刑法的干预,而注重刑法规制优先也会制约科学技术发展,因而平衡科技创新与刑法介入的时点成为正确解决该问题的关键。鉴于科学创新风险类型较多,因而在未来的规制过程中,一方面,可以通过客观归责理论对科技创新本身的风险进行区分和规制;另一方面,对于未来可能滥用科学技术的行为,应当增设“滥用科学技术罪”进行应对。  相似文献   

3.
犯罪化问题是刑事政策的重要课题,即如何界定刑法涉足社会生活的广度和深度的问题。在当代社会,立法者根据现实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条件,对暴力犯罪、职务犯罪、环境犯罪、金融犯罪等制定了不同的犯罪化刑事政策,以此为依据划定犯罪圈,从而维护正常的法制秩序和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4.
罗锐 《科教文汇》2010,(32):205-206
非法经营罪的扩张虽然能实现某种打击的需要,但并不具有妥当性,调控范围的扩张反映出对犯罪评价的随意性.弱化法的安定性,偏离罪刑法定原则.破坏刑法对社会经济生活的辅助性原则,违反刑法的谦抑性.妨害法律专属性原则,导致行政权力介入刑事领域,有损刑法的严肃性.  相似文献   

5.
官芯如  周雪梅 《科教文汇》2014,(4):218-219,221
犯罪化问题是刑事政策的重要课题,即如何界定刑法涉足社会生活的广度和深度的问题。在当代社会,立法者根据现实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条件,对暴力犯罪、职务犯罪、环境犯罪、金融犯罪等制定了不同的犯罪化刑事政策,以此为依据划定犯罪圈,从而维护正常的法制秩序和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6.
刑事责任是刑事立法、刑事司法、刑法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刑事责任问题作为刑法学界瞩目的热点问题一直吸引着众多的学者.现着重探讨刑事责任的根据.  相似文献   

7.
对于过失危险行为是否犯罪化及怎样犯罪化问题学术界存在很多争议,从刑事政策的角度看,防卫社会和法益保护的价值取向,使得有必要将过失危险行为犯罪化,但出于人权保障的目的和刑法谦抑原则,又不能对过失危险犯罪的范围扩大化,而必须遵守一定的原则限制,将过失危险行为的犯罪化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8.
杜丽 《中国科技纵横》2011,(10):243-243
本文以犯罪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为出发点,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刑法禁止规范从冷酷到宽容,提出了从方法论上重视刑法禁止规范的改造,使我国刑法在打击犯罪方面与时俱进,完善我国“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相似文献   

9.
高源 《科教文汇》2007,(9X):171-171,176
对于过失危险行为是否犯罪化及怎样犯罪化问题学术界存在很多争议,从刑事政策的角度看,防卫社会和法益保护的价值取向,使得有必要将过失危险行为犯罪化,但出于人权保障的目的和刑法谦抑原则,又不能对过失危险犯罪的范围扩大化,而必须遵守一定的原则限制,将过失危险行为的犯罪化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海南环境问题的特点和海南环境保护的重点,从环境保护的方针、经济技术政策、环境立法及组织领导四个方面提出了海南环境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环境和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是发展生产、繁荣经济的物质源泉。管理好我国的环境,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是现代化建设的一项基本任务。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人力、物力、科学技术、各行各业的共同努力、社会上每个人的关心和爱护,但重要的是需要国家制订正确的环境保护方针、政策和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而环境政策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有管理政策、经济政策、教育政策、科技政策等等。环境科学技术政策对解决环境问题是很重要的,因为国家要通过它来组织科学技术力量,采取最佳的科学技术路线和技术经济政策去解决环境问题。本文试图对我国的环境保护科学技术政策这一重要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看法和意见。  相似文献   

12.
环境是跟人类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地球只有一个,地球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类能不能继续生存下去的问题。环境意识是指环境在人脑中的反映,即人们对外部环境——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包括生态、经济、政治、社会、技术、立法、文化、美学等方面的认识或见解。环境意识是环保行为的先导,影响和指导着人们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环境保护问题已越来越为世界各国所重视,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化学污染物对环境,对人类健康,社会发展的危害,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已成为人们的共同呼声。因此,提高学生环保意识不仅是素质…  相似文献   

13.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要求对待犯罪行为适当的做出宽严选择,做出选择的基础是刑法的本身价值要求和社会形势需求的结合。非犯罪化应当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当前中国的一种具体表现。提倡非犯罪化对中国整个刑事法治建设和和谐社会之建构意义重大,而这也正是刑事政策的应有效用。  相似文献   

14.
王敏 《内江科技》2006,27(2):38-38
本文分析了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刑事立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修订完善刑法现有规定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5.
著作权刑法保护已越来越受到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重视,而刑事法律中有关侵犯著作权犯罪的刑法规定明显影响著作权保护力度.我国大陆与台湾地区目前都很重视对侵犯著作权犯罪的刑事处罚,但二者相较,两岸侵犯著作权犯罪立法特点和罪名、犯罪构成、刑事追诉以及刑事处罚上各有千秋.通过比较,大陆应借鉴和吸收台湾地区有关侵犯著作权犯罪的先进之处,以便加大对著作权的刑法保护.  相似文献   

16.
“入世”对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环境与贸易的问题将更加突出。这里,就环境保护如何积极适应“入世”形势,不断提高环境管理水平,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一、中国加入WTO给环境保护带来的挑战。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绿色壁垒”是不能回避的话题。在贸易自由化进程随着各国关税的逐步降低和非关税措施的不断减少,以环保措施为手段的非关税措施应运而生,这就是通常所讲的“绿色壁垒”,也是环境与贸易的重要课题。在国际  相似文献   

17.
当前,环境问题使人类遇到空前的挑战。增强环境意识和加强环境保护,已成为刻不容缓的头等大事。各国政府和许多产业界人士逐渐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现在大家正采取多种措施,以减少环境污染。总的看来,世界各国采取的环保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制定环保政策 美国环保局1995年初制定了一项新的环保计划——“共识计划”。该计划把环保重点放在管理整个工业界,而不是治理个别污染物质。这是  相似文献   

18.
构筑我国清洁生产政策体系框架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首先对我国现行有关政策、立法中与清洁生产原则相悖的问题进行了评析,阐述了清洁生产政策在国家产业政策和资源环境政策中的定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清洁生产政策立法体系框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张旭  张延华 《科教文汇》2009,(25):219-219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是我国刑法所确认的一项基本原则,它在我国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其基本含义是:犯多大的罪,就应承担多大的刑事责任,法院也应判处其相应轻重的刑罚,做到重罪重罚,轻罪轻罚,罪刑相称,罪刑相当,罚当其罪。既避免罪与刑绝对的相适应,也避免无根据的滥用刑罚侵犯人权。  相似文献   

20.
自首制度是我国刑法设立的一项重要的量刑制度,是惩办与宽大相结合这一刑事政策在刑法中的具体体现.正确适用自首制度.对于分化瓦解犯罪分子,鼓励和引导犯罪分子自动投案、改过自新,进而有效地实现刑罚目的,并加强刑事斗争的准确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于此项制度,《刑法》和有关司法解释做了较为详细的规定,但其中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尚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