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语文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课堂教学应该体现语文的这一特点,让教与学更贴近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让教学走进生活。然而我们发现现在的语文教学越来越趋近于功利化,实际上正让教学渐渐远离学生生活实际,所以我们要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开放教学,贴近生活,只有走这样的一条教学之路,才能真正改变以上的窘迫境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顾黄初先生早在《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一文中就指出:“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贴近生活,这是‘根’。”即把生活引入语文课堂,变语文课堂为生活的“天堂”,让学生在生活的海洋中享受学习的快乐。这里“生活语文”中的“生活”二字,就是教师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将学习与陶冶灵魂、磨练思想、完善人格结合起来。怎样让生活语文化、语文教学生活化呢?  相似文献   

3.
耿忠良 《文教资料》2009,(32):72-74
生活是语文教学的源头活水,离开了生活,语文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因此,我们提倡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让语文教学贴近生活,回归生活,让学生积极投入到语文学习中,乐于汲取广泛的语文知识,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4.
语文学习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而作文是语文学习的重点内容,所以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老师也需要进行生活化教学,让习作教学可以更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让学生通过日常生活的积累,不断提升习作水平。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堂呼唤生活的回归,贴近生活的语文教学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走向。那么,如何将语文教学贴近生活.让语文教学与生活结伴同行呢?  相似文献   

6.
让生活走进语文,让语文更贴近生活,从而让学生走向社会,把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这是时代与学科的要求。在教学中,我进行了如下的尝试。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应该扎根于生活的土壤。教师应注重语文阅读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课堂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赋予课堂以生命和活力,让语文课堂教学因生活而精彩。  相似文献   

8.
郭志洪 《教师》2019,(3):24-25
在实际教学中语文教师应该联系生活,巧妙地引导学生理解课文;联系生活,教会学生提炼素材;贴近生活,让学生学会活学活用。只有让语文的根深深地扎在生活这片肥沃的土壤上,学生才能练就扎实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9.
陈文丽 《学周刊C版》2010,(4):194-195
中职学生对语文厌学,在于感受不到语文对其就业和发展的实际意义,所以,突出语文的实用性,让语文教学贴近生活,是扭转学生厌学情绪的关键。本文阐述了以“实用”为突破口。让学生从“厌学”到“愿学”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0.
语文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源泉。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既使语文教学返璞归真、回归生活,又能实现人的发展,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要求。在教学中,教师要构建生活化的语文课堂,在导入环节链接生活、提问环节贴近生活、活动环节走进生活、教学语言回归生活,引领学生积极体验生活,主动获取知识,提高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语文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语文教学在打破以"教师为主"的模式的同时,也应打破以课堂为中心的格局,我们要让学生走出课堂,投入到精彩的生活之中。让生活走进语文,让语文更贴近生活。平时教学中要多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通过各种途径,组织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注重语文的综合性学习,让学生走出学校,置身于家庭。  相似文献   

12.
语文生活化教学,就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让浓郁的生活气息充满课堂,密切学生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有意义的活动。通过构建多彩的教学环境,让语文教学贴近生活;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布置现实的教学作业,让语文教学融入生活;感受互动的教学体验,让语文教学体验生活。总之,要让我们的孩子真正用以致学,学以致用,回归语文的本源。  相似文献   

13.
语文是一个与我们生活联系很紧密的学科,我们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语文和文字的艺术,将生活与高中语文教学结合起来,能够让语文教学更加贴近生活,更有助于学生理解语文知识,还能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本文就针对生活与高中语文教学的融合进行了分析,以期能够促进这种教学方法的发展和使用。  相似文献   

14.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作为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教学的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贴近生活。  相似文献   

15.
徐峰 《文教资料》2009,(3):149-150
"语文教学生活化"就是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让语文走进生活,让生活走向语文,不断挖掘教材、社会、家庭中的生活资源,构建生活化的学习方式,拉近语文教学和学生生活的距离,使教学贴近生活,使学生在与现实世界的撞击、交流中产生对世界、对生活的爱,从而自发地、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同时又在这一过程中陶冶情操、磨练意志、完善人格,让学生在充满童趣与乐趣的学习中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6.
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侧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是在教语文课本,很少站在学生生活的角度来审视教学活动,教学与生活相对脱节。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应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中去,让小学语文教学回归生活。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于生活,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理应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语文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联系实际,贴近生活。这  相似文献   

17.
回顾我们以往的语文教学,我们在课堂上往往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方法的教学等。很少站在我们学生生活的高度来审视我们的语文教学活动,以致我们的语文教学成了学生生活的一种负担。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让语文教学贴近生活,走进生活,回归生活,应该是语文教学的返朴归真。  相似文献   

18.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道路,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应该是,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于生活,课堂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理应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真  相似文献   

19.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因此,在教学中需要让生活走进语文,让语文贴近生活。如教学《皇帝的新装》时,我要求学生内行读懂大意后将课文改编成话剧剧本.然后自选角色.自排自演.以启发学生揣摩童话作为儿童文学体裁的精妙简约。再如教学《故乡》一文时,我让学生大展绘画技巧,分别为少年闰土、中年闰七、豆腐西施的杨二嫂、五十岁的杨二嫂画像,  相似文献   

20.
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的学科,其目的是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同时,生活也是学习语文的主要源泉和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为此,语文教学应该贴近生活、联系实际,实现识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教学方面的生活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