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5 毫秒
1.
构建三投入两产出的效率测度模型,运用三阶段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中国沿海11省份2008-2017年的海洋科技创新效率进行测算;同时借助4个矩阵3个空间模型揭示其空间效应。结果表明:各省份海洋科技创新综合效率值总体不高且存在波动,其中海洋强省和经济大省表现出较为显著的优势,而剔除环境变量和随机因素干扰,各省份海洋科技创新纯技术效率值较高,达到或接近于DEA效率有效,但规模效率值较低且严重影响到综合效率,提升空间很大;海洋科技创新效率对本地区海洋经济发展有显著的推动作用,对相邻地区虽有影响但提升幅度不大,其中资金投入、海洋产业结构水平和海洋高等教育等对海洋经济发展存在正向影响,而海洋资源水平表现为负向影响;此外,海洋经济及其发展要素存在着地理空间、经济空间上的相互联系,其中地理距离上的相互影响大于经济距离。  相似文献   

2.
通过三阶段DEA分析,能够克服传统DEA分析忽视环境变量影响的局限性。剔除环境变量的影响,能够发现区域间工业企业科技创新效率的差距在扩大而非缩小;我国区域科技创新效率领先的地区主要是经济发达的省市,山西等中部省份并未达到工业企业科技创新的前沿,仍然处于规模报酬递增的阶段;中西部地区既要争取更多地科技创新资源投入,更要着力提高自身的科技;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3.
提出一种新的基于极大熵准则(MEC,Maximum Entropy Criterion)的三阶段DEA模型,尝试部分减少环境变量和随机因素的影响,并将该模型应用到广东省专业镇的科技投入效率评价。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对专业镇科技投入效率的整体提升具有显著影响,但是广东省专业镇科技投入的综合技术效率水平偏低,不同地市专业镇的科技投入效率的差异性较大,珠三角和粤东地区相对较好,粤西和粤北地区在科技资源配置方面则显得较为粗放,存在一定的冗余现象。分析结果还表明广东省专业镇的科技投入效率受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劳动者素质、政府政策支持的多个环境变量和随机因素的影响,面向专业镇科技创新的相关政策和制度建设有一定的改进和提升的空间。  相似文献   

4.
我国产学研正迈向协同创新合作模式,但各省、市及自治区发展程度不同,协同创新效率有着较大的差异。文中运用三阶段Super-SBM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测度了我国30个省、市及自治区2010—2016年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效率,研究发现处于效率前沿面的较少,且呈现明显的东部高于中西部的态势。外界环境对不同地区造成的影响各异,环境变量的增加对效率值并没有完全的正向促进作用,多数省市在剔除环境变量之后效率值有所下降,而西部地区受外部环境影响最为显著,中部次之,东部最小。全国效率值总体有所上升,全要素生产率呈曲折上升的趋势,且环境变量只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具体数值,不改变其大体变化趋势,而科技创新能力是影响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全国多数省市产学研协同创新效率值存在一定程度的高估,且整体效率值不高,仍有改进空间。  相似文献   

5.
高等院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日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研究各省市高校科技创新资源的投入产出效率问题,对于实现科技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以及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通过应用DEA方法中的C2R模型、BCC模型及超效率DEA模型相结合的方法,选取全国31个省市为评价对象,并借助修正判定系数R2选取这些地区高校科技创新投入产出的相关数据,以省作为决策单元,计算出各省市2011年高校科技创新投入产出效率值。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规模收益分析、投影分析及影子价格分析。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经济带之间的高校科技创新效率水平差距明显,且全国有9个省市效率达到了相对最优化,其余省市的高校科技创新效率仍存在提升的空间。  相似文献   

6.
高新区是连接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的纽带,是中国高科技产业聚集的重要载体。本文运用结合DEA和SFA分析的三阶段 DEA 模型,测量了2013-2018年长三角和中部地区34个国家级高新区的创新效率,考察了环境因素对高新区创新效率的影响,并对比分析了环境因素和随机因素剔除前后的效率值。研究发现,长三角和中部地区国家级高新区的创新效率存在显著差异,这一差异主要是规模效率造成的,东部沿海的长三角地区创新效率最高,各地区的科技创新效率值呈现出逐年提高的趋势,但总体上尚有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7.
在对2018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83家创新型产业集群创新效率进行的研究中发现,采用传统DEA和三阶段DEA得到的技术效率值差异较大,传统DEA未能真实客观地反映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创新效率.未考虑环境变量和随机干扰时,绝大部分创新型产业集群的纯技术效率过低,规模效率往往被高估,造成技术效率被低估;剥离环境变量和随机干扰后,大部分创新型产业集群的纯技术效率有很大的增幅,规模效率降低,技术效率相应得到了提升.  相似文献   

8.
从我国海洋科技投入、科技产出、社会经济发展三个方面构建海洋科技竞争力的评价体系,采用熵值法赋权进行实证分析并引入空间权重矩阵,借助空间计量模型对海洋科技竞争力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研究期内,我国沿海省份地区海洋科技竞争力具有明显地带性和空间分布差异性;海洋科技对社会经济支撑作用最明显的3个省、市分别是天津、上海和福建省;海洋经济发展水平、海洋科技人才结构,海洋第二产业从业人员和科技素养对海洋科技竞争力能力具有显著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促进海洋经济发展,推动海洋强国建设,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提高海洋全要素生产率成为新时期我国海洋经济发展重要驱动力。基于2007年—2017年我国11个沿海省市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分析海洋科技创新、海洋全要素与海洋经济发展的动态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海洋科技创新和海洋全要素生产率存在自我增强机制;海洋科技创新与海洋全要素生产率存在双向促进关系,相互促进效果较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海洋经济发展对海洋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程度大于海洋科技创新;海洋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海洋全要素生产率,海洋全要素生产率对海洋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比较明显。通过发挥自我增强机制的提升作用,提高海洋科技创新与海洋全要素生产率的相互促进效应,以创新驱动经济发展、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经济质量,促进我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海洋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10.
在以消耗大量不可再生资源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模式下,我国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严峻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当下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阻碍之一。本文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对我国2008—2017年各省市及各区域生态环境效率进行了时空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三阶段DEA模型较传统DEA更加合理,在不考虑外部环境因素和随机因素的影响下,会使生态环境效率真实值明显高估。(2)不同的环境变量对于生态环境效率的影响作用不同,人口密度、城市化水平有利于提升各省市的环境效率水平;人均GDP和外贸依存度会对环境效率产生负面影响,第二产业增加占比在不同阶段对不同投入变量则体现出不同特征。(3)调整后的区域间真实生态环境效率水平存在明显的空间不平衡现象,华东、东北地区生态环境效率值较高,西南、西北地区处于较低水平。(4)各省市受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影响在地域上有较大差异,如西南、西北地区规模效率在第一阶段被明显高估,华南、华中地区则是纯技术效率被高估。针对各省市及各地区表现出来的不同特征,提出各省市应根据研究结果对症下药,充分考虑外部环境因素,合理调整经济、做到经济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科技强国"的背景下,基于2007-2016年中国沿海11省市面板数据,利用门槛模型考察海洋科技创新对海洋经济增长的门槛效应,分别以对外开放和金融发展为门槛变量,研究表明海洋科技创新对海洋经济增长有明显的双重门槛效应,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正确识别不同类型空间结构对科技创新的影响,是促进区域空间结构合理布局、提升区域科技创新实力的重要途径。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从创新效率和创新差距两个角度,实证检验了区域空间结构对科技创新的影响,并对其影响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单中心空间结构有利于创新效率的提升,且主要通过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两种机制发挥作用;多中心空间结构有利于缩小创新差距,且主要通过规模互借效应、产业结构效应和要素流动效应三种影响机制发挥作用;单中心空间结构更适合处于效率驱动阶段的省市,对于创新驱动阶段省市而言,多中心空间结构则更有利于创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为了能够更好地提高广东中医药科技创新资源的使用效率,助力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创新高地尽快建成,本文分别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和曼奎斯特全要素生产率指数(TFP)对广东21个地级市中医药科技创新的静态效率和动态效率进行评价。得到结果:广东中医药科技创新的整体效率水平较高,且随时间序列递增;广东中医药科技创新效率呈现出空间异质性;广东中医药科技创新效率提升的主要动能是技术进步,而重要症结在于规模经济发展尚不充分。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建议:中医药科技创新资源投入要加大规模,优化结构,充分提升中医药科技创新的规模效应;强力推进技术进步,让技术进步持续赋能中医药科技创新;全局规划,全盘统筹,破解中医药科技创新的空间异质性。  相似文献   

14.
孙林杰  孙万君  高紫琪 《科研管理》2022,43(10):192-199
以我国沿海11省市2006-2015年的数据为样本,运用人才区位熵方法对沿海地区2006-2015年的海洋科技人才集聚度进行测算,并对全国沿海区域以及不同省市进行差异性比较分析。基于人才生态环境的视角,结合海洋科技人才特性,运用普通面板回归与空间分位数回归方法探讨了经济、产业、生活、文化、对外开放各方面因素对海洋科技人才集聚的整体影响。最后,结合我国海洋科技人才集聚的实际情况,提出优化海洋人才集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科技创新对海洋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贡献作用,本文基于2004—2018年相关数据,运用ARDL-ECM模型,分析海洋科技创新与海洋经济发展、海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之间的长期均衡与短期动态关系,并结合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海洋科技创新投入和产出的增加能够带来海洋生产总值的增加,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对海洋经济发展有正向推动作用,海洋经济发展也是海洋科技创新、海洋产业结构优化的格兰杰原因。而相比海洋科技创新投入,当前海洋科技创新产出对海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以及海洋经济发展的作用相对较小。据此,提出贯彻海洋创新驱动战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同时兼顾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各省市技术创新效率差异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技术创新过程的线性模型,构造了区域技术创新效率评价的两阶段模型,并运用DEA方法对2000—2008年中国30个省(市、区)的研究开发效率和成果转化效率进行了评价,建立了各省(市、区)两阶段效率的矩阵分布图,利用矩阵图对评价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7.
数字经济的发展改变了市场要素供给结构,为资源配置提供了新机制,基于2011-2018年中国城市层面和技术企业个体层面的数据,使用“VHSD-EM”模型从多维指标体系评价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基于资源配置理论,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技术企业的资源配置效应。研究发现:数字经济的发展显著提高了技术企业的创新资源配置,在替换变量和引入工具变量后,其配置效应具有稳健性。数字经济的资源配置效应在不同城市、不同区域、不同企业间存在明显的差异。使用门槛模型发现数字经济对技术企业的资源配置具有“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使用空间模型发现数字经济对技术企业资源配置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表明数字经济的发展有助于形成企业间协同创新的发展格局。研究意义:从企业微观层面加深了对数字经济红利效应的理解,对提高资源配置和促进企业创新发展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