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雪娃娃     
大雪纷纷地下着,小动物们都在家里。雪地上不知是谁堆了一个雪娃娃,静静地站在那里。小兔贝贝高高兴兴地跑来了。她一看见雪娃娃那长长的鼻子,心里就乐开了花。这鼻子可是她最喜欢吃的胡萝卜呀!贝贝想着看着,看着想着,嘴里就流出了口水。雪娃娃的鼻子可真长呀,我帮忙修标准点吧!于是贝贝踮〔diǎn〕起脚,“啊呜”一口咬去了一小截。她自言自语地说:“嗯,胡萝卜真甜,雪娃娃,我还是给你留一个短点的鼻子吧!”她忍不住又咬了一小口。贝贝围着这个雪娃娃左看右看,又说:“雪娃娃,你的鼻子还是有点儿长。干脆,我好人做到底,再把鼻子弄短点儿吧。”…  相似文献   

2.
一本教育刊物上刊登了这样两则案例:一则案例说:一位小学语文教师提问学生“雪融化了是什么?”一位学生回答:“雪化了是云。”另一位学生说:“雪融化了是彩虹。”还有学生说:“雪融化了是春天。”老师说:“都错!答案是泥水。”  相似文献   

3.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它是知识的源泉。”雪融化之后是什么?是水,还是春天?这个案例已成了一个反面的教育典型,它的含意是:有些平庸的教师扼杀学生富有诗意的创造性思维火花,认为“雪融化了是春天”是错误的,他们只承认一个标准答案——水。  相似文献   

4.
“雪融化后是什么?”某老师在课堂上问了这样一个问题。“是春天!”一个小学生肯定地回答说。然而,他的老师却一本正经的告诉他错了,并把“标准答案”写在黑板上,叫学生们用心记住,答案是水。雪融化后是水,这是常识。难道小学生的回答真的错了吗?至今我们的记忆中还有“冰雪融化,种子发芽,果树开花”这样让人怦然心动的句子。这难道不是指美丽的春天吗?多么面目可憎而机械的“标准答案”——想象的翅膀被“喀嚓”一声剪断了。我想,这个小学生从此以后再也不会说出像“雪融化后是春天”这样富有想象力的答案了吧!这位老师固守着答案的惟一性,…  相似文献   

5.
早上起来,乐乐站在阳台上惊喜地观雪景。提问一个接一个:“雪从哪里来?”“雪为什么是白的?”……妈妈一边晾衣服,一边回答乐乐的提问。当妈妈说到“太阳出来了,雪就会融化”时,乐乐把“融化”一词轻轻地念了一遍,然后问:“什么是融化?我听不懂。”妈妈放下手里的衣服,抓起一把雪,放入热水里,让乐乐仔细观察雪在水里慢慢融化的现象,然后让乐乐也抓一把雪,捏在手里,观察雪水从手里一滴一滴流下来。妈妈说:“因为水是热的,乐乐的手也是热的,所以雪会融化(严格地说,应解释为水和手的温度都比雪高,但对两三岁的幼儿不必引入温度的概念)。”妈妈…  相似文献   

6.
雪还没有完全融化,风却已经不那么冷了,小动物们灵敏的鼻子远远地嗅到了春天的味道。它们开始忙碌起来……小猫咪开始为它的春天捕捉美味的小鱼儿。这个春天我将不再做一只自私小气的猫,小猫咪开心地对自己说,我至少要把捉到的小鱼儿拿出十条以上分给好朋  相似文献   

7.
“雪融化了以后是什么?”这是一小学试卷里出现的题目,答案是“水”。有一个学生作答“雪融化了以后是美丽的春天”被判错,问及原因,改卷老师说,标准答案就是“水”。  相似文献   

8.
在《语文学习》“争鸣”这个栏目里,曾刊过周遵汉、王丽亚的题为《雪融化之后是春天吗?——略谈中学语文教学的非科学性》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以广为人知的事例开头:“雪融化之后是什么9”老师的标准答案是“水”,而学生的答案是“春天”。作者在文中指出:  相似文献   

9.
教材 大雪兔 雪地里静悄悄的,只有一个雪娃娃站在那儿。一只小兔子跑来了,看见雪娃娃的鼻子,乐了。这可是它最喜欢的胡萝卜呀!小兔馋得淌出了口水。它想,雪娃娃的鼻子太长了,给它修短点吧!小兔踮起脚,啊呜一口,咬去一截。嗯,胡萝卜真甜。它忍不住又咬了一口,嘴巴还嘟囔着:“雪娃娃给你留个短鼻予吧。”就这样小兔三口两口地吃  相似文献   

10.
缪丽霞 《师道》2003,(3):32-33
“雪化后变成了什么”的案例,早已是众所周知的教育中思维僵化的典型了。于是,现在的老师和孩子们又都知道了“正确”的答案:雪化后变成了春天。新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七册“积累运用六”的阅读训练,又选了篇短文:《雪化后变成了什么》我在上这则阅读短文时,便对这“最好的答案”试着做了新的阐释。课前,我先让学生预习了文章。一上课,我便问学生:雪化后变成了什么?大多数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雪化后变成了春天!也有部分学生发出不同的声音:水,水蒸汽……还有一个学生郑重地问:“雪化后分明变成了水,为什么说是变成了春天呢………  相似文献   

11.
“雪融化了是什么?”由于媒体的频频渲染,这个案例已经成了反面的教育经典,它的寓意是:有些平庸的教师扼杀学生富有诗意的创造性思维火花,认为“雪融化了是春天”是错误的,他们只承认一个答案: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蒋海滢 《宁夏教育》2004,(10):51-52
偶尔,读到这样一则教学案例。课堂上,教师问:“雪融化以后是什么?”学生答:“是春天”。教师纠正说:“不对,标准答案是水”。掩卷长叹之余,我想,这所谓的标准答案,在拒绝了学生精彩回答的同时,也在不经意间折断了学生想像的翅膀,扑灭了刚刚燃起的创新思维的火花,由此,我想到了另外两节数学课。  相似文献   

13.
“雪融化了是什么?”由于媒体的渲染,这个案例似乎已经成了一个反面的教育典型,它的含意是:有些平庸的教师扼杀学生富有诗意的创造性思维火花,认为“雪融化了是春天”是错误的,他们只承认一个答案——水。  相似文献   

14.
白琳 《早期教育》2000,(10):18-18
春天到了,桃树上开满了花朵。小桃树想:“小蜜蜂、啄木鸟、蚯蚓都帮了我的忙,我的花才开得这么美,我要送些礼物给它们。”一阵微风吹来了,小桃树说:“你好,风娃娃,请你把这朵桃花送给小蜜蜂,谢谢它帮我传播花粉,让我的花开得这么美,好吗?”风娃娃说:“好,好。”  相似文献   

15.
雪融化了是什么?这是一堂语文课上老师给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一位同学站起来富有诗意地回答:“雪融化了以后是春天!”没想到老师一本正经地说:“错了。正确的答案应该是——雪化了以后是水。”雪融化了是什么?答案应来自于学生的理解,学生的体验。对农村孩子来说,雪化了以后可能  相似文献   

16.
有一作文题:“冬天,雪融化了……”请就此展开联想、想像,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这是颇具思考张力与思维弹性的文题,让学生依设定情景展开联想,想像雪融化了,春天来了。“春天在哪里?”用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审视品味人生,便会蓄积丰富的审美情感,捕捉和感受那生机勃勃的春天。  相似文献   

17.
春天的雪     
今天早晨,老师把我们带到外面去观雪。我觉得雪娃娃真淘气。冬天,冬姑娘老远就喊他:“该干活了!”雪娃娃却说:“好困啊!喂,你是谁呀?干吗打扰别人睡觉?”春天到了,雪娃娃又被叫醒了,这回他就铺天盖地地飞下来了。地白了、树白了、花草白了、车窗也白了……一片白色的世界。雪娃  相似文献   

18.
“雪融化了是什么?”某老师在课堂上出了这样一道题,一个小学生近乎异想天开地回答是:“春天!”然而,他的老师却一本正经告诉他错了,并把“标准答案”写在黑板上,叫学生们用心记住,答案是“水”。雪融化后变成水,这是常识,但孩子的回答就错了吗?没有。至今,我们的记忆中还有“冰雪融化,种子发芽,果树开花”这样让人怦然心动的句子——这难道不是指美丽的春天吗?!多么面目可  相似文献   

19.
3月6日星期天晴春天的阳光晒着我脑袋,让我有点儿晕乎乎的。我的手中拿着日记本,拼命想写下点什么,好对妈妈有个交待。我记得去年秋天,我想写一本《秘密日记》,记录自己的逃学经历。有一天放学后,我和甄帅、熊洋一边往回走,一边瞎聊。话头是我提起的:“熊洋,你昨天没有上学,生病了?”“病什么病啊?你看看我这大块头,像个生病的样子吗?告诉你们,昨天经过电影城,看到《蝙蝠侠》的海报,就不想走了。我溜进电影院看电影去了。是连环放映的,我一连看了三场,肚子饿了才跑出来。”熊洋得意地说。“小儿科!”甄帅说,“还记得上次大卫·科波菲尔的魔…  相似文献   

20.
雪融化了是什么?——雪融化了是春天。或许很多老师对这句话都有很深的印象和认识。但,每当我重新审视这个故事的时候,都会有新的思想萌发。我想起了曾经看到过发生在孩子身上的故事,往往是这些故事引发了我的教育随想,不妨让我们用故事传播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