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企业文化”的导入及其“根”80年代末,由于改革开放,我国企业界引进了“企业文化”这一新概念,神州大地掀起了一股企业文化热潮。企业文化这一概念,是80年代以来,美国管理学界在研究了东西方成功企业,尤其是日本成功企业的主要经验之后,对西方企业管理进...  相似文献   

2.
中国企业员工持股制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企业员工持股制度的理论研究始于1980年代初期。最早在这一领域里进行系统研究和探索的是著名经济学家蒋一苇先生。1990年代初,王珏教授提出了“劳动者财产主体论”。1990年代中期一些经济学家提出了“劳动力产权论”。1990年代中后期出现了“企业制度创新论”以及“现代企业共同治理论”、“人力资本产权论”、“智力资本产权论”等。  相似文献   

3.
一“学习型企业”论与职能认定制度 (一)“学习型企业”论与“学习型企业化”战略 90年代以来。日本企业集团向“学习型企业”过渡、发展的呼声高涨起来。那么,何谓“学习型企业”呢?日本产业社会学家水井正明界定道:“教育训练、能力评价、职岗转换  相似文献   

4.
美国企业大学既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大学,又超越企业所属的培训机构,由最初企业内部高度战术性、操作性的培训机构逐渐转型为如今具有战略意义的“教育实体”,其发展经历了20世纪20年代至“二战”前的萌芽阶段“、二战”至20世纪80年代的深化阶段和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转型阶段三个时期。在发展过程中,美国企业大学在办学条件和地位、运营管理模式以及职能等方面不断转型。这一发展与转型趋势对我国企业大学的“本土化”和“国际化”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作用:明确企业大学的战略地位,彰显核心价值;加强企业大学的办学自主权,完善质量评估;拓展企业大学的伙伴关系,扩大对外合作。  相似文献   

5.
80年代由美国几位著名的管理学家掀起的全球性“企业文化热”,使得发达国家正在以一种新的观念和方法来管理企业。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已被有识之士所认同。当我国许多著名企业正为CI导入所带来的无形资产为之振奋的时候,图  相似文献   

6.
近几十年来,在资本主义国家的企业管理中,兴起了一个新的管理学派,即“人类行为学派”,它的理论基础叫“行为科学”。行为科学,就是利用心理学、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等来研究人们的行为、产生这些行为的原因、以及如何调整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行为科学产生于二十年代的美国,它成为一个管理学派,是三十年代初期的事。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巨大变化,使行为科学的各种理论逐渐完善起来,以至当前在思想理论界和企业管理中都产生了极为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CIS战略与系级学生德育工作朱锡明我国高校进入90年代后,学生德育工作所面临的形势更艰巨,工作难度更大,意义也更深远;而90年代企业的发展日益红火,管理更具科学化和有效化。那么,企业的哪些经验对高校学生德育工作有启发呢?CIS战略——企业走向繁荣的“...  相似文献   

8.
企业化受到重视,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日本,日本的企业在二战以后,到70年代末期,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产品迅速进入各国市场,80年代,日本的汽车和电子产品长驱直入美国市场。美国的企业家和管理学经过分析发现,差距不在于技术和设备,而在于管理,在于企业管理化的局限性,有人称之为“化因素”,几乎所有日本的企业都成功的打造了自己企业的化。  相似文献   

9.
一、研究实施CIS战略的意义 1.CIS简介 CIS是英文“企业识别系统”(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的简称.是现代企业对自身经营理念、行为方式及视觉识别进行系统设计,以塑造富有个性化的企业形象,获得内部与外部公众组织的认同,从而提高自身竞争力的一种战略。该系统起源于德国,上世纪60年代风行于欧美;后传人日本.80年代引入中国企业。该战略由三部分组成,一是企业理念识别系统(Mind Identity简称MI);一是企业行为识别系统(Behavior Identity简称BI);三是企业视觉识别系统(Visual Identity简称VI)。20世纪90年代,CIS战略风靡中国企业界。并被逐步移植到城市建设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之中。  相似文献   

10.
80年代的人们刻板,千篇一律。80年代出生的我们另类,千变万化。80年代的人们很自以为是地造出一个“New Human(新新人类)”套在我们头上,以它作为我们的代言词。80年代出生的我们厌恶这个词眼,如果我们是“NewHuman”,那么80年代的人们就成了创造出我们的“God”。80年代的人们自鸣得意着,不断朝天  相似文献   

11.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账户养老金大量出现并迅速成为很多国家养老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因此有一定的必然性和合理性。迄今账户养老金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私人养老金的再平衡改革;第二阶段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一直持续到21世纪初的公共养老金结构式改革;第三阶段是21世纪以来的公共养老金“替代”改革。半个世纪以来,账户养老金不仅发挥了降低企业成本、减轻财政负担和平衡三方责任的功能,而且其自身也在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2.
本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梅奥进行了著名的霍桑实验,表明在企业的正式组织群体中存在着自发形成的非正式群体,提出要提高企业生产效益,除了发挥正式组织群体外,还要重视发挥非正式群体的作用.虽然梅奥的“非正式群体”问题是针对企业管理提出来的,但给其他管理领域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和启示.在高校学生管理中,同样存在着如何正确对待非正式群体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60年代的“人力资源汁划”的风潮,到了70年代渐次衰退,同劳动市场相关的教育规划几乎销声匿迹。与此适成鲜明对照的是,进入80年代以来,为适应以微电子化与软件化为特征的劳动市场的急剧变化,企业内教育训练或职工的敦育训练成为重要的课题,本文以企业集团的人材选拔与人材培育为焦点,首先揭示传统的日本型劳动市场的特征,然后考察劳动市场的变化对企业集团的职工教育带来何种影响,最后根据上述分析,探索日本企业集团职工教育的新走向。  相似文献   

14.
中英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的比较与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初,英国为了振兴经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加强教育与经济的结合,在总结英国职业教育特别是苏格兰和威尔士实施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的经验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职业培训工作,并于1985年颁发了“年轻人的教育和培训”白皮书,提出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和企业  相似文献   

15.
1922年,菲茨杰拉德出版了短篇小主集《爵士时代的故事》,连同其他作品,作者细致入微地刻画了美国二十年代人们的生活和精神面貌,因此,“爵士时代”就成了美国二十年代的代名词,菲茨杰拉德也被称为“二十年代富人的分析家”,“二十年代的天使,”“爵士时代的桂冠诗人,发言人和编年史家”。“爵士”指的是音乐、爵士乐是“一种神经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近乎于在战线迫近大城市时出现在这些大城市里的那种状态”。作者本人在1931年回顾那个年代时说,那是个疯狂的年代,“困厄的时代”,是青年人蔑视人生,纵情欢乐,追求金钱和炽烈的时代、是“历史上最昂贵的狂欢酒宴”,到处充满暴力,人们的精神逐渐衰弱直至崩溃。  相似文献   

16.
高校毕业生就业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关键环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非常重视产品的销售,高校应当重视大学生就业。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会各界对各类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呈逐年上升趋势。我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革。80年代中期,原国家教委批准在清华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两校首先推行双向选择就业改革试点。1993年,又明确在直属院校中全面推行“在一定范围内毕业生通过供需见面与双向选择”的就业方法,从此,由国家“统包统分”的计划模式逐步向“双向选择、…  相似文献   

17.
从轮船招商局看中国近代股份制的兴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股份制最早起源于西方,19世纪30年代传入中国。中国近代自办股份制企业开始于19世纪70年代,以1872年第一家官督商办企业──轮船招商局的创办为标志。继轮船招商局试办成功之后,19世纪80年代初掀起一股投资兴办股份制企业的热潮。由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中国近代股份制的产生是以“官督商办”的形式出现,企业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没有完全体现资本主义股份制企业的经营原则,带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CIS与职业学校形象设计编辑同志:CIS(CorporateIdentitySystem)90年代初从西方进入中国.CIS的翻译有多种,最常用的是“企业识别系统”“企业形象设计”等。CIS作为企业形象识别的竞争战略,是随着企业的大量出现,市场竞争的加...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企业界就已提出企业形象的问题。近年来,愈来愈多的企业通过导入“CIS”来塑造卓越企业形象。企业通过导入”CIS”,把企业的经营理念、管理特色、社会使命感、产品风格及产销策略等传达给企业职工和社会公众,以塑造卓越而富有个性的企业形象,使公众对企业产生深刻而独特的印象,从而赢得消费的信赖与肯定。  相似文献   

20.
校企合作的概念最早出现在1920年代的前苏联,大力发展是在1960年代以后。我国1960年代初的半工半读、半农半读实际上也是校企合作的一种尝试。“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职业教育的人才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同样也离不开企业的良好推动”这一理念已被教育和企业界有识之士普遍接受。但是,农村职业学校在校企业合作方面却相对滞后,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本文将在这方面进行初步的思考。一、农村职业学校开展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分析周济部长在2005年八月举行的“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工学结合座谈会”上讲到:校企合作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规律,体现职业教育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