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李大钊的《史学要论》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史学论著,在20世纪中国史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它关于“历史”与历史记录的明确区分,关于历史学的科学性质和学科体系的精辟论述,对中国史学史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尚书》是上世帝王的遗书,《尚书》开始用散体形式述史,是中国第一部散体史,首先发端的史学思想是“治国论”,贯穿全书主线的是理政,治国安邦问题。这与西方最早散体史有很大的不同。就史学思想而言,表现史学思想的早熟性,《尚书》以“治国论”开中国史学之端绪,这也是中国史学源流的特色,总览全书,《尚书》总倾向是强调袭旧,不同开来,要人们效尤尧舜禹与汤王,周王,周武王,没有开拓未来的新思维,显现保守性色彩。  相似文献   

3.
中国经济史学萌芽于20世纪初,已成为学术界的主流观点,其标志是相关著作的出现。对干学科萌芽的深层次原因,学术界却有着不同的解释和回答。从外部条件分析,一方面,西学东渐为学科萌芽创造了必要的前提条件.另一方面,外国人.尤其是日表人对中国经济史学科的产生有着直接的促动作用;其内部条件主要是指中国社会变革产生的强烈现实需求。中国经济史学萌芽时期取得了一大批研究成果,对学科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学术影响:随着中国经济史学的萌芽,经济史逐渐演变成一门专门史;中国经济史作为一门课程开始走进大学课堂:中国经济史学的萌芽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经济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论撰史》是西方史学史上第一篇史学批评的专文,《史通》则是中国史学史上第一部系统的史学理论专著。卢奇安与刘知幾生活在相差5个世纪的不同国度,但是他们二人在历史真实、史书编纂以及史家素养等基本史学理念上却有着诸多相通之处,并且都对西方与中国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将《论撰史》与《史通》进行比较研究,可以发现中西方史学史上诸多理念的异同,有助于深化中外史学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5.
金毓黻1944年出版的《中国史学史》是一部名著。在中国史学史的学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揭示了该书的撰述经过。分析了作者的写作旨趣,论述了它的成就和不足。认为它是中国史学史学科初步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6.
炼星 《现代语文》2004,(3):15-15
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而且还是一部杰出的学作品,对我国学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史记》是我国纪传体史学的奠基之作,同时也是我国传记学的开端。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史学作,是司马迁的首创。《史记》的出现,标志中国古代史传学的发展已经达到高峰。  相似文献   

7.
南朝梁刘勰的《文心雕龙》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系统评述文学理论的著作,其中的《史传》专论史学,是我国现存较早的系统评论史学的专篇。本文从“论史学之起源和演变”、“论史学之社会功能”、“论撰史之原则和态度”、“论史书编纂之方法”、“论史家著作之优劣”、“论编年纪传二体之得失”等方面,对《文心雕龙.史传》的史学成就进行梳理和辨析,着重探讨其在中国古代史学上的贡献,并探析其在史学评论上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8.
《史学要论》是李大钊从事唯物史观教学和研究的最终成果,亦是其作为一代学术大师的经典传世之作。《史学要论》内容丰富,结构严谨,体系完备,博大精深,旨在建立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思想的历史科学的学科体系。在中国史学史上,《史学要论》堪称近代中国第一部比较系统全面的史学理论著作,开创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派,建立了崭新的研究范式,有力地促进了中国传统史学的近代化和史学理论研究的深入发展,因而在近百年来中国知识与制度体系的革命性变革中占有独特地位,贡献卓越。  相似文献   

9.
南朝梁刘勰的《文心雕龙》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系统评述文学理论的著作,其中的《史传》专论史学,是我国现存较早的系统评论史学的专篇。本文从“论史学之起源和演变”、“论史学之社会功能”、“论撰史之原则和态度”、“论史书编纂之方法”、“论史家著作之优劣”、“论编年纪传二体之得失”等方面,对《文心雕龙.史传》的史学成就进行梳理和辨析,着重探讨其在中国古代史学上的贡献,并探析其在史学评论上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一、经济史与世界经济史长期以来,我们的经济史研究有一个很大缺陷,这就是学科分割,以至于画地为牢。这种分割既包括时间上的分割,也包括空间上的分割。例如,从时间上看分为古代、近代和现代,从空间上看有中国和外国之分。事实上,作为学者当然必须有主要研究领域,但不论做那个领域研究,作为整体的世界经济史的知识背景,都是不可或缺的。经济史学科包括中国经济史和外国经济史或世界经济史。但是事实上,外国经济史和世界经济史是不同的。外国经济史是外国的国民经济史,而世界经济史则是世界各民族和国家的共同经济史。经济史学科可以进一步划…  相似文献   

11.
李大钊撰写的《史学要论》于1924年出版,它是中国史学史上第一部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的史学概论性质的著作。这部著作的问世已有九十多年,它对中国史学的科学化起到了巨大作用。它的影响力随着中国史学科学化的不断进展反而显得更加增强。从新时期以来史学概论教材的不断重新撰写,可以明显地看出《史学要论》在其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考察清代史学思想的发展演变,不能忽视汉学、宋学与史学的交互作用。由于汉学、宋学时而斗争,时而合流,影响到清代史学,也就表现出时而重考据,时而又偏重义理的情况。在汉学影响下,清代史学出现了与宋明史学迥然有别的风貌。史学领域重考证、轻议论的治史风格逐渐形成;学者移汉学治经方法以治史,丰富了治史方法;《春秋》笔法,以正统论史,以“天理”、“心性”论历史盛衰遭到拒斥。汉学对清代史学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同时,清代史学也以自身的原则和方法影响着汉学和宋学,拯弊纠偏,在“资治”的层面上引导清代学术思潮向史学发展。  相似文献   

13.
《明鉴》是一部通鉴纲目体的明朝断代史。它是一部得到封建统治首肯的史。是书除了含有中国封建史的共性外,也具有自己的一些特色。《明鉴》一书打破了封建史学政治史框架,着眼于社会,蕴含唯物论因素。《明鉴》于中国史学史上地位不显,不被得视,但其成就是超群脱俗的,史学界应重视发掘其史学资源。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经济史学是作为中国近代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而出现的。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对中国经济史进行研究,是五四以后学术上的重大进展。李大钊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先驱,他在中国思想文化界率先宣传唯物史观,为包括中国经济史学在内的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在中国古代经济史研究方面,李大钊运用唯物史观原理研究中国古代经济生活,勾勒出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线索,对中国古代经济史的研究作出开创性的努力;在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方面,李大钊运用唯物史观原理研究中国近代经济的演变,阐释近代经济与帝国主义的关系、近代经济与封建势力的关系,揭示了中国近代经济演进非自然性的特征,深化人们对近代中国社会的认识。李大钊还将经济史的研究与现实经济发展道路的探索结合起来,为奠定中国经济史研究关注现实的传统作出了贡献。李大钊是中国运用唯物史观研究中国经济史的开创者。  相似文献   

15.
《尚书》是我国第一部散体史,本系统介绍《尚书》所创建的若干重要史观,并进行评说,指出其积极与负面影响。对中国史学源头进行探究,理梳儒家学说的来龙去脉,于中国史学史与思想史的研究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司马迁是中国古代历史学的奠基者。他把毕生的精力都用在了《史记》的撰写上。《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不仅保存了汉武帝以前的大量史料,而且集中反映了司马迁的历史观。从《史记》的总体结构和具体内容来看,司马迁有一套相当完整的史学体系。他的历史观涉及历史学的方方面面,内容十分丰富,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历史学是包罗万象的学科,凡是历史上与天、地、人有关的各种问题,都在研究之列;历史学家要努力探索,“究天人之际”,尽量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司马迁没有专门论述史学的研究对象和史学的任务。但他在《史…  相似文献   

17.
刘勰的《文心雕龙》是一部涵盖很广的作品,尤其是《史传》部分,不失为优秀的历史理论性文章.通过深入分析,可以见出《文心雕龙·史传》在中国史学中的作用和地位:首先,“文学”非“史学”,“史学”即“文学”;其次,魏晋南北朝时期史学理论发展到了新阶段,这与《史传》的影响是分不开的;最后,《史传》还影响了刘知几,孕育了“史家三长”思想的雏形.  相似文献   

18.
论《吴越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文言长篇历史小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吴越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文言长篇历史小说黄仁生自《隋书·经籍志》首先把《吴越春秋》著录在“杂史类”以后,中国古代学者几乎都把它看作是一部历史著作,只不过偶尔也有“别史”、“古史”、“霸史”之称而已。元代徐天祜实际上也是把它作为一部“最先出东都,...  相似文献   

19.
五经是指《周易》、《尚书》、《诗经》、《三礼》和《春秋》等上古三代文献。也是后世诸子百家的共同源头。五经并非一时之作,却是与孔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作为中华民族的“元典”,它内蕴着丰富的史学思想。主要包括《周易》的历史变通思想;《尚书》的历史借鉴思想;《诗经》的天命王权学说;《三礼》的因革损益史观和《春秋》的史义史法论。这些史学思想对于后世中国文学和文学思想的发展。对于中国文学和史学思想之民族特性的形成都产生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是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一项重要课题。郭庠林、张立英所的《近代中国市场经济研究》一书,便是一部颇有创新意识的、研究中国近代市场经济史的作。该书较为系统、完整地分析了近代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并为今天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阅读此书,有利于研究中国近代史尤其是中国近代经济史的读拓宽视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