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幼儿良好社会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幼儿园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实践中我们发现,社会行为习惯培养过程中幼儿会出现以下三种情况:第一种,幼儿为了成为老师眼中的好孩子,按照老师的要求行动,比如分享、遵守规则等,而表现出良好的社会行为,我们称之为“行为假象”;第二种,幼儿只有在老师的监督下才能有好习惯,我们称之为“行为被动”;第三种,幼儿行为习惯不稳定,反反复复,我们称之为“行为反复”。出现以上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在培养幼儿社会行为习惯时重知、缺情,实际上只有融入情感体验过程,幼儿的认知才能得到内化,使行为更加自觉与持久。下面结合我园实践,分享一些以融入情感体验为抓手,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的经验和策略。  相似文献   

2.
在幼儿时期进行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日常生活中,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多种渠道、采用多种形式,通过家园共促,培养其分享行为;榜样共存,树立其分享意识;给他们创造机会,体验分享快乐.  相似文献   

3.
德育工作是教育的首要工作,以德育人是素质教育的根本。从小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与谦让行为,有利其建全人格和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发展。幼教工作者应将德育渗透在幼儿游戏、学习、劳动、娱乐和日常活动的整个过程之中,渗透在幼儿与同伴以及与成年人的各种交往关系之中,并为幼儿创设一个感受关爱、体验分享和谦让带来快乐的良好环境,从而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4.
所谓分享,是指将自己喜爱的物品,美好的情感体验及劳动成果与他人共享。它是幼儿个体亲近群体,克服自我中心,以关爱同伴获取快乐的一种较高层次的行为.帮助孩子们学会分享,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与健康人格。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阐述了影响幼儿分享的因素,以及培养幼儿分享行为的一些措施和途径,同时讲述了教师在培养幼儿分享行为中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6.
采用观察记录法及访谈法,论述了小班幼儿分享行为的现状以及影响幼儿分享行为的因素,提出营造分享氛围、创造分享机会、渗透分享策略、深化分享体验等途径,以更好地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分享行为。  相似文献   

7.
翟丽杰 《成才之路》2010,(19):94-94
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之中。也就是说,幼儿教师在一日生活中注重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使幼儿的良好行为内化为他们自身内在的素质。现浅谈以下几点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幼儿分享行为能促进幼儿个体品德和社会适应力的发展。幼儿分享行为培养一直是我国幼儿教育的重大课题。本文从幼儿分享行为的内涵与意义出发,阐述了幼儿分享行为的现状,并从幼儿个体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分析了影响幼儿分享行为的因素,最后提出了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9.
良好的行为习惯将会受益终生。而幼儿正处于身体发育、心理成长与行为培养的重要阶段,正是进行养成教育的黄金阶段,为此我们要重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本文结合具体的教学对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0.
分享行为的培养是幼儿教育过程中的关键内容,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可以为幼儿未来成长奠定坚实基础。近年来,家园合作逐渐成为幼儿教育过程中的核心理念,家园合作强调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积极价值。因此,在小班幼儿的分享意识培养上,也应及时将家庭教育引入进来,为幼儿营造全面的分享行为养成环境。本文将围绕小班幼儿分享行为的内涵及影响因素展开分析,梳理家园合作培养幼儿分享行为的必要性,最终提出几点实操建议,希望可以促进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于冬梅 《课外阅读》2011,(11):395-395,291
分享是亲社会行为的一种表现,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因此,我们更应该重视“分享”行为的培养。通过培养幼儿的分享观念来健全其人格,促进幼儿良好人际关系的发展。与此同时,我们也需要在教育过程中加强榜样的示范作用,强化幼儿的分享行为,通过开展角色游戏进行分享练习,以及通过让幼儿分享成果,体验劳动快乐,使幼儿切实养成互相分享的习惯,为他们未来的成功插上翅膀。  相似文献   

12.
习惯是人的第二天性,幼儿阶段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强化是塑造幼儿行为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常用方法。强化对于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有多方面的积极作用:为幼儿提供行为习惯的反馈信息;巩固良好行为,消除不良行为;形成自我强化,保持良好行为习惯。运用强化塑造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时,要注意一些策略:注重强化的时机;明确欲强化的行为,采取鲜明的态度;注重强化的一致性;体现强化的差异性;灵活运用强化。  相似文献   

13.
幼儿期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学前教育和家庭教育阶段对于幼儿来说是良好行为习惯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比知识的获得更重要。幼儿园和家庭是培养幼儿文明行为的重要场所。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仅在幼儿园里培养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家园合力,实现"家园教育一体化"。  相似文献   

14.
在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中,分享行为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社会行为。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能使幼儿顺利适应社会生活,并完成社会化的必要条件。促进幼儿分享行为的发展,使幼儿与他人更好地交往,有利于幼儿在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幼儿分享行为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本文对幼儿分享行为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最终有针对性地提出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15.
尹秀芳 《成才之路》2021,(13):143-144
儿童在学前教育阶段所习得的行为习惯与思维方式将决定儿童的道德品质与智力发展。文章简述学前教育中培养幼儿行为习惯的意义,并针对幼儿去中心化、情绪支配行为、情绪感知能力强、好奇心强等生理和心理特征提出培养幼儿行为习惯的建议。要培养幼儿的道德观念与文明素养,发挥家长的教育与监督作用,培养幼儿的逆商。  相似文献   

16.
"二孩"背景下如何培养幼儿分享与谦让的品德行为习惯是摆在幼儿教育面前的重要课题。分享与谦让品德习惯是一个人立足社会,与他人合作相处的重要品行,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基于"二孩"背景如何培养幼儿分享与谦让习惯提出一些可行性措施。  相似文献   

17.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应体现在幼儿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即可分为在园和在家两个时间段。所以,教师与家长都自然成为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榜样。如果家庭与幼儿园在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上达成共识,家园同步,将能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相似文献   

18.
<正>"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行为习惯应从幼儿抓起。如何培养幼儿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呢?一、注重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需要从一滴一滴做起。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基础的基础。入园、离园、盥洗、饮水、吃饭都包含自理能力的培养。起居定时,不挑食,不剩饭,不浪费物品;不抢食,一起动筷,共同分享,文明用餐。这些方面的培养,老师、家长都是孩子学习的榜样,要教育好孩子,大人首先要提高认识。  相似文献   

19.
幼儿园要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句话指出了教育的本质特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能使幼儿终身受益,学习品质是行为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主体在学习活动中的积极表现。幼儿阶段是个体形成规则意识和养成规则行为的重要时期,在游戏中可以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幼儿分享现象现状的分析,探寻分享意识淡薄产生的原因,认为缺少分享意识会影响幼儿的合作行为、同伴关系,以及心理健康.提出在培养幼儿分享意识的过程中,应注意发挥榜样作用的力量,为幼儿创造分享机会,建立分享规则,并要善于抓住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分享意识的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