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要求中高职教育内涵衔接,协调发展,而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是中高职衔接的重要基础。研究选取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从协同创新、内涵衔接视角,应用基于设计的研究方法,联合中职学校、高职学校和相关企业共同制定了中高职三二分段衔接的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以此制定的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有利于实现专业与企业对接、课程与岗位对接、人才培养与就业市场对接,对于三二分段一体化人才培养、职教体系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论文以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为例,针对中职升高职学生常规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及促进中国职业教育向纵深联合发展的重要作用。论文分别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等四个方面对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进行阐述,并提出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3.
中高职的有效衔接不仅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重要方面,也是职业教育优化内部结构、促进自身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明确中高职衔接过程中积极树立服务产业结构升级、促进职业教育有序发展以及注重学生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的理念,分析当下中高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培养目标层次性不清晰、专业设置缺乏整合、课程体系缺乏系统性、管理制度偏失等具体问题,继而提出通过培养目标与职业资格对接、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对接、课程体系与职业标准对接等对策来促使中高职实现内涵  相似文献   

4.
实施中高职衔接,促进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是职业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文章探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3+2"中高职衔接教学模式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索其有效衔接措施。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5,(81):168-169
本文分析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存在的问题,通过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岗位需求分析,确定职业岗位能力,确定中高职教育衔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培养目标,以岗位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中心,建立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的一体化课程体系,依据中高职阶段知识与专业能力的提高,探索了中高职教育课程的衔接实施策略,为中高职职业教育的顺利衔接提供了途径。  相似文献   

6.
我国"十三五"期间,构建现代职教体系将是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条主线,而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关键是中高职的有机衔接。笔者立足于四川省和所在学院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系统地调研了四川省14所中专院校与高职院校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的衔接情况,提出了中高职"接口处"衔接与课程衔接存在的问题,并对该类问题的对策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7.
推进中高职教育系统衔接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内涵,其中基于高职引领视角下中高职教育系统衔接包括纵向上中高职衔接、横向与产业企业人才规格标准的对接以及现代职教体系内的协调对接等构成要素。同时,探索专业口径的衔接、加强课程的有效衔接、密切教学组织的衔接、尝试多元化的招考途径等是实现中高职教育系统衔接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高职院校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教育之间的衔接,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文章结合职业教育的实践,提出注重专业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的衔接,对课程标准、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建立有效的"双证书"无缝对接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9.
中高职课程衔接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职业技术人才应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例,阐明中高职课程衔接缺乏统一的课程衔接体系、课程考核方式单一、课程内容落后行业岗位需求等问题,可以通过整体规划、资源共享、师资对接、证书互认、校企合作等方法完善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课程衔接体系。采用调研方法了解机电类职业对于中高职学生不同的能力要求,以专业基础课——机电基础为例,按层次、分级别制定中高职机电基础课程的课程标准,实现中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10.
分析试点中职学校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考虑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通过专业需求调研和毕业生跟踪调查,中、高职试点院校共同确定中职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毕业生、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生分别面向的职业岗位,再根据职业岗位要求设置相关专业课程,实现岗位与专业课程的对接以及中、高职院校专业课程及教学内容的无痕衔接。本文介绍了中、高职课程衔接方案的制订思路和课程设置原则,以及中职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与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课程衔接方案和中、高职衔接课程的教学实施。  相似文献   

11.
中高职衔接是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专业对接的定位偏差是影响中高职衔接的首要问题,在我国中高职衔接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发现,由于专业对接的定位偏差带来了专业选择盲目、专业口径狭窄、专业目录杂乱和专业设置同质化等一系列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开展充分的市场调研、施行专业集群建构、制定国家层面的专业教学标准并建设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信息发布平台与专业设置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是后示范时期职业教育从"注重技能"到"关怀人格"深刻变革并致力于更好服务社会而重点面向的新范畴。据调查,用人单位对目前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核心能力的要求与实际状况存在较大差距,职业核心能力的重要性已得到了广泛认可,但长期以来的"唯技能"思维惯性,致使高职院校还未达到自觉去设计一条比较完整的体系和科学的评价机制从而把职业核心能力指标有机融入专业设置和课程教学中。推进专业设置、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衔接,推进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过程等方面的衔接,形成对接紧密、特色鲜明、动态调整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将成为塑造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新常态。  相似文献   

13.
随着百万扩招工程的推进,招生规模扩大和生源结构多元化对于中高职教育衔接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中高职教育衔接是深化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战略,也是全面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举措。但现阶段中高职衔接存在诸多问题:社会普遍缺乏认同,价值认知存在偏差;以教育“定位论”为主导,衔接断层脱节明显;职业特征体现不够,专业对接不够精准。为此,要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形成正确的职业教育价值观;以“课程”为核心衔接基点,促进中高职教学一体化建设;以职业精准导向为衔接基础,重构中高职专业对接,从而加快推进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14.
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高职之间如何进行有效衔接成为当前我国完善职业教育体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本文分析了中高职培养目标衔接的必要性、现状、制定依据,并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然后提出了中高职培养目标有效衔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以"3+2"中高职分段培养试点的模具专业为例,分析了中高职课程设置中主要存在着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重复、文化基础课脱节、重复训练等问题,提出了"明确基本思路、目标对接先行、系统对接"的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设计思路,构建了模块化分层递进的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为其他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构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中高职衔接"作为国家教育发展战略由来已久,与构建"职业教育体系"同步产生。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有效衔接,不仅是中、高职教育本身的需要,也是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需要。文章以成都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围绕"3+N"集团化办学模式、中高职联络员制度、中高职衔接效果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期为我国中高职有效衔接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17.
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内容,推动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全面统筹及有效衔接是实现中等职业教育高移学历层次、提高专业能力的关键。从国内外中高职衔接模式出发,分析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关键性问题,提出以中职学校、高职院校、汽车服务企业三方为育人主体,统筹制定中、高职衔接一致性人才培养目标,构建"订单前置、能力递进、学历提升"、职业素养与职业精神并重的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中高职院校协同开发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一体化课程衔接体系,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中、高职院校三方参与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8.
以黑龙汀省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内中职学校和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对接招生的涉农专业贯通试点为基础,以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内涵及其重要性、存在的问题、课程衔接原则和对策等问题为研究内容,对其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与分析,力求反映当前我国涉农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的总体状况,促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自2002年开始,天津职业大学开始与天津市中职校进行“三·二”对接合作办学。目前,合作的中职学校有10所,专业13个,年招生数530人,约占学校招生人数的15%。 专业设置与招生方面的衔接。根据《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和《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在中、高职专业衔接环节主要采取3种模式:一是“相近对接”,如中职环境保护与监测和高职环境监测与评价专业的衔接;二是“拓展对接”,如中职服装设计与高职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衔接,中职计算机应用与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衔接;三是“宽口径对接”,如中职精细化工与高职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的衔接等。  相似文献   

20.
中高职课程衔接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措施。本文通过对中等职业学校化工机械与设备专业教学标准与高等职业学校化工设备维修技术专业教学标准从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课程体系构建与衔接、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比较。专业教学标准的颁布实施为中高职课程衔接提供了依据,促进了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和课程衔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