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刘彦飞 《教育》2024,(4):107-109
<正>校园美术活动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明确了“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提出“各级各类学校要贴近校园生活,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积极探索创造具有时代特征、校园特色和学生特点的美育活动形式。”综上所述,美术要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通过开展校园美术活动,形成学校美育特色,进而优化美术教学,三者相互促进,共同实现美育目标。其中,美术作品展是美术作品欣赏、交流的一种方式,在校园内举办美术作品展,既是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审美"一词被反复强调,美术欣赏课是专门引导学生开展审美活动的课程,对学生发现美、认识美、享受美,提高他们的审美修养,形成和提高他们的审美品味,具有重要的意义。为达到上述教学目标,我认  相似文献   

3.
黄桂林 《成才之路》2012,(20):61-61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教学应注重学生提高学生的欣赏和评述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美术直觉的敏感度,让学生了解相关的美术知识、欣赏方法和正确途径,培养学生学会在自然与生活中寻找美、发现美,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  相似文献   

4.
刘云屹 《天津教育》2023,(22):135-137
<正>当代小学教育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美术作为美育核心课程,具有以美育人、以美培元的教学作用,在此情况下小学美术课程的重要性不断提升,进入教学创新改革阶段。在此背景下,新课标对小学美术教学提出了新的育人要求,教师必须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结合当代美育思想创新美术教学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切实提高小学美术教学质量。一、新课标对小学美术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对小学美术课程教学进行了强调,  相似文献   

5.
<正>《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美术课程强调愉悦性,学生在美  相似文献   

6.
2022年,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坚持以美育人,引导学生参与各种艺术活动,丰富审美体验。美术课程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主阵地,因此教师要积极地优化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能力与素养的提升。本文以媒体融合为背景,探讨初中美术教学中审美教育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解决策略,希望能够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营造寓教于乐的学习环境,切实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7.
权笑 《江苏教育》2024,(5):89-90
<正>《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要将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等美育理念运用在美术学科的教学中,并大力开展美术实践活动,以此强化学生自身的审美认知能力,使其在体验中理解美术内涵,增强其欣赏美、表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应在教学中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和方法,大力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并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渗透审美教育,以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基于此,笔者在美术教学中进行小学低年级学生审美素养培养的探究,  相似文献   

8.
1月28日,教育部在京召开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标准审议会议,启动聋校、盲校和培智学校课程标准审议工作。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中国残联副理事长程凯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刘利民指出,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标准是我国第一次专门为残疾学生制定的学习标准,是特殊教育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在促进  相似文献   

9.
对于特殊教育学校来说,劳动育人的首要任务是通过劳动教育让学生掌握劳动知识、学会劳动技能,帮助他们树立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浙江省衢州市特殊教育学校通过设立劳动教育专门奖项、践行五美校园核心理念、校内劳动凸显自我服务、劳动课程建设夯基垒土、实践活动提升育人效果这五个方面来开展劳动教育,使"劳动美"成为校园新风尚.  相似文献   

10.
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与常人不同,所以无论是社会,还是学校,都应给予特殊教育学校学生更多的关注和关怀。音乐是一种世界通用的语言,它属于整个人类,更属于弱势群体。在特殊教育领域中,好的音乐教育能够给学生带来感动,学生的心灵与音乐作品接触后,会产生音乐内化,引起共鸣。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将音乐教学育人的功能体现出来,使音乐教学可以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表现美、体现美、发现美,进而形成美好的、健康的、健全的道德观,形成和谐、完整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  相似文献   

11.
锐眼·阅悟     
学校要为学生种下美的种子北京医科大学附属小学田国英周迅读了2021年《人民教育》第21期《追寻中小学美育落地生根之道》一文,深有同感,要真正做到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学校必须把美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一是完善美育课程设置。我们学校在开好音乐、美术、书法等课程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及教师和社会资源的实际,拓展开发了京剧、剪纸等美育校本课程。  相似文献   

12.
庄琪 《现代教学》2015,(6):41-43
《上海市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以视觉形象为载体,体验感悟为途径,审美教育为核心,美术知识和技能为基础,陶冶学生情操,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美术素养和实践能力,对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具有独特作用"。为了提升美术课的育人价值,拓展美术教学的课程内容,改革美术教学的方法,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培养学生具有国际  相似文献   

13.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是《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最核心的理念。从这个理念出发,培养学生具有理想信念、健康身心、人文素养等综合素质是教育工作题中应有之义。在这个理念的指导下,中小学美术学科培养学生审美意识,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形成积极心态的育人价值正逐渐凸显。在这个背景下,上海市赵其坤美术名师基地的主持人和学员以"归真向上寻美——美术教育:开启学生心智大门"为主题,展开了讨论。他们对如何使美术教育回归育人的本源,如何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如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如何帮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美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法和观点。  相似文献   

14.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美术教材,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主要依据编写的。它打破了过去以美术学科知识、技能为主要目标的教材体系结构,构建了以促成美术素养的形成为核心、探究性美术实践活动为主线、人文性单元为基本特征的教材体系,是美术教师最亲密的合作伙伴。面对学校实际和学生已有知识,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需要,如何利用和处理好教材,进行教材的二次开发,从而处理好教材的统一性和学生需求多样性之间的矛盾,值得美术教师深思。  相似文献   

15.
《美术课程标准》对美术课程的价值作了确认: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所以,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主动性,参与到美术的学习与运用、文化的传承中来,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现结合学校美术教研工作中成功的实践经验,谈谈如何提高学生的审美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16.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完善人格。"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美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同时还要利用美术学科本身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灵活多样的德育渗透,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  相似文献   

17.
职业教育是特殊教育学校一项非常重要的教育内容,对于提高残疾学生整体素质和就业能力具有十分突出的重要意义。《特殊教育学校暂行规程》规定:“特殊教育学校要特别重视劳动教育、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纲要》要求特殊教育学校要“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大力开展残疾人职业教育”。  相似文献   

18.
教育家杜威说:"教育即生活",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美术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可见,生活与美术是一体的,生活是美术得以生长的土壤,离开了生活,美术是无法进行"无土栽培"的。因此,美术教学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19.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美术教材,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主要依据编写的.它打破了过去以美术学科知识、技能为主要目标的教材体系结构,构建了以促成美术素养的形成为核心、探究性美术实践活动为主线、人文性单元为基本特征的教材体系,是美术教师最亲密的合作伙伴.面对学校实际和学生已有知识,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需要,如何利用和处理好教材,进行教材的二次开发,从而处理好教材的统一性和学生需求多样性之间的矛盾,值得美术教师深思.  相似文献   

20.
教育家杜威说:"教育即生活",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美术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可见,生活与美术是一体的,生活是美术得以生长的土壤,离开了生活,美术是无法进行"无土栽培"的。因此,美术教学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