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宇宙意识是天水民居文化的组成部分.它体现了天水先民在建造居住场所中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无意识或有意识地遵守.宇宙意识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其本质的文化内蕴,乃在于中华先民的宇宙观.天水民居文化中的宇宙意识,是现存天水古民居中独特的心态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2.
自西晋五胡乱华之后,来自中原地区的客家移民在闽粤赣边区定居后形成了民居聚落群。民居建筑忠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和文化面貌,是城市记忆的一部分,也是社会变革与文化变迁的历史见证。为适应闽粤赣边区的特殊地域环境,客家民居在建筑材料、规模、形态上体现了坚固性、安全性、封闭性以及合族聚居性。同时传统客家民居也体现出对中原汉文化的延续和继承,在住宅的基本结构、造型、空间布局、对外关系上承袭了中原民居的传统。  相似文献   

3.
生殖崇拜意识是天水民居文化内涵的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观在天水古民居建筑中的无意识或有意识反映。生殖崇拜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其本质在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观。天水民居表现出的“生殖崇拜”意识,是天水古民居具有的独特的地域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4.
中式风格建筑是文化产物。该文着眼于中式风格的美学气质,以此发掘古图腾在装饰构成中的运用,分析我国民居改建设计中体现出来的传统中式色彩特点,探究民居改建设计仿效中式传统风格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民族民居建筑由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发展历史有关.明代以来,纳西族地区形成了三种不同功能的民居建筑:一种是民间木楞房为主的民居建筑;另一种是官署、地方公共场所的楼房建筑;第三种是为宗教服务的寺庙建筑.从分布特征看,明代以来纳西族民居以木楞房为主体;从建筑风格看,纳西族民居建筑以干栏式为主体;从布局艺术角度看,纳西族民居建筑表现出亲近自然的特点;从装饰艺术角度看,室内外的装修和陈设都体现了纳西族的传统文化观念.  相似文献   

6.
厅堂是传统民居建筑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舟山传统民居厅堂主要包括正厅、门厅及穿堂。舟山历史上儒学之风根深蒂固,传统民居中的厅堂设计深受儒家中庸观念的影响。文章着重就舟山传统民居厅堂形式及所蕴含的"中庸"文化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7.
装饰图案所展现出来的构形美,既是特定历史的产物,又是艺术表现的需求,更是与当地的宗教信仰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香格里拉藏族民居装饰图案所体现出的是宗教信仰的物化形态,是对建筑神圣性的补充,是一种宗教艺术。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居住空间的装修理念开始发生着变化,人们越来越认可“轻装修、重装饰”的原则,特别是居住空间较小、居住者较年轻、一般为过渡性住房的单身公寓,更需要在装修时体现出重装饰的原则,通过软装饰的应用满足单身公寓居住者的生活及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9.
单体门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是建筑平面组织的中心环节,代表着平面组织的层次,引领整个建筑主题。天水民居单体门的形制可概括为屋宇式、柱廊式和墙垣门三种。以屋宇式宅门多见,而柱廊式门大量为二柱式垂花门,少量是四柱或六柱的宅门。垂花门是天水民居单体门的亮点,集中表现了宅院中最丰富亮丽的色彩与装饰。民居四合院的等级、建制,见微知著,观一眼门楼便可知晓,同样,天水民居单体门的建筑造型、装修和细部装饰亦表现出天水民居建筑的综合特征:封建礼制的等级地位、建筑文化的土木属性、建筑气质的不卑不亢、建筑装饰的不施重彩、木雕艺术的流畅大方。  相似文献   

10.
地方传统民居资源凝结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物以载道”的智慧,是地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完美融合。快速的经济发展及城市化进程引发的环境巨变,让鄂西北地区越来越多的珍贵传统民居资源变为濒临消亡的闲置资源。目前传统民居保护与活化方面存在着保护与活化机制尚未完善,保护与活化过程没有有效、深度整合乡村经济、历史、文化、景观资源的发展,村民与乡村基层组织的保护与发展意识淡薄等问题。只有建立科学的地方传统民居闲置资源保护与活化机制,才能实现本地区传统民居闲置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舞狮作为一项民间习俗活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在其长期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与中国的宗教文化、地域文化以及民俗文化等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虽然各地的舞狮习俗各不相同,但是它所反映的文化象征意义却是一致的。将以多维的文化视角还原民间舞狮习俗的历史真实,全面剖析民间舞狮活动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必然联系,从而进一步厘清民间舞狮活动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脉络。  相似文献   

12.
广西罗城县仫佬族与壮族的族群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广西罗城县,居住着壮族和仫佬族人民,他们世代和平相处,发展成和谐共生的民族关系。从他们的族群结构与历史渊源以及民俗文化等方面来看,他们具有同根同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从文化生态学的角度阐述了民俗体育的扩布现象,并分析了影响民俗体育产生扩布性的原因。研究表明,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民俗体育文化适应自然、天人合一的文化特性是民俗体育产生扩布性的动因;民俗体育的扩布性现象也正是民俗体育文化在发展过程中适应自然生态环境和文化生态环境的一种表现,体现了多元文化交流与融合的过程。对民俗体育扩布现象的研究,有利于实现民俗体育文化的生态保护、活态传承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试论民间民俗体育文化特征与现实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民间民俗体育文化是实现代体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对民间民俗体育文化特征和不可取代的现实作用进行梳理、剖析,说明发展中华民间民俗体育运动的意义不仅仅是为了民众增强体质或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更重要的是如何塑造一种可以充分满足历史要求的新兴伦理精神,为中国民间民俗体育文化的研究提供一些借鉴和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今的社会大背景下,民间歌乐原有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传承模式出现了断裂现象,如何在当今的文化生态环境背景下使民族歌乐得以有效传承并焕发出新的生机,作为当今文化传承主阵地的学校应当说是理想的场所.鸡场坪民族中学所探索的“学校传承、民间传承、民间歌舞文化生态环境重塑、再回到校园传承”这一传承模式,在解决学校教育与民间传承矛盾方面的有益经验是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的.  相似文献   

16.
新疆维吾尔族民间釉陶是新疆独特的地理生态和人文历史的产物,它的存在与发展是与维吾尔族的传统生活相适应,其独特的造型与装饰,不仅谙合着维吾尔族的精神信仰和审美取向,而且还凸显出多元文化相交融的文化合成特质。从陶瓷艺术的角度诠释新疆维吾尔族民间釉陶的造型与装饰,不仅能够更好地认知维吾尔族的手工文化,宗教传统和生活习俗,而且,对研究丝绸之路上的东西方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社会变迁的角度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节庆体育这种自在、传统、民俗的农村原生态体育形式发展的社会环境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认为新农村的建设、社会结构的改革、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节庆体育旅游的兴旺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节庆体育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经济的困扰、传统节庆体育项目推陈出新的欠缺、活动主体的流失等因素严重制约了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节庆体育的发展。指出与时俱进、准确定位、调动一切可调动的力量、开辟经济渠道、建立适宜参与模式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节庆体育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民俗生活是歌手的生存环境。晋北独特的民俗生活成为歌手滋生创作灵感的重要源泉,直接影响了晋北民歌的内容构成。晋北民歌所表述的情感和思想以民俗生活为载体,得以形象化和生活化,具有历史性、时代性和地域性,并且获得了意义张力。  相似文献   

19.
民俗旅游是近年来一种比较新颖和流行的旅游方式,它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作为一种更高层次的文化旅游形式,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旅游开发的重点项目。我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民俗旅游资源丰富多样,但是,我国民俗旅游的开发和保护尚处在初级阶段。本文将结合河北民俗旅游的开发现状,结合旅游和民俗之间的关系来探讨河北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及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20.
运用查阅文献和田野调查等研究方法,从文化社会学和文化心理学等学科视域研究黔南民俗体育文化。研究发现,黔南民俗体育文化存在祭祀文化心态、农业文化心态、节庆文化心态和娱乐文化心态等4种文化类型,并有重伦理轻竞技、重群体轻个人、娱神娱人娱己三维并重等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