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客观上形成的两大战场间在抗战路线、战略以及各阶段所起的作用都有很大的差别。同时 ,两大战场在客观上也形成了互为关联、相互促进的关系 ,它们共用作用 ,使抗日战争最终取得胜利。  相似文献   

2.
滇西战场的形成、地位和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滇西战场是随中缅战区战争形势的发展、交战双方的各自条件和地理环境影响等诸种因素形成和演变的。盟国间的矛盾也是双方长期隔江僵持的原因之一。滇西战场是敌我双方截断和打通我陆上通咽喉、日军确保其侵占缅甸资源要地的战场,反攻后期成为了中缅战区的主要战场,它给予亚太其他战场以重要影响,滇西抗战是国民党战场军民联合反攻获胜的典型战例。该战场作战方式的多样化是罕见的。  相似文献   

3.
中缅印战场是中国抗日战争的第三个战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中国抗日战争的战场,一般划分为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或国民党战场和共产党战场。笔者认为,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的抗日战争,由两个战场发展为三个战场。这第三个战场是跨国战场,是中美英联合战场,亦可称中缅印战场。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正面战场和共产党敌后战场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充满矛盾的历史现象.尽管两个战场存在着对立和斗争,但相互配合、互为依存的关系,也贯穿在整个抗战期间,始终占据主导地位.两个战场的配合作战,成为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
中国抗日战场研究是中国抗日战争史研究的主体性内容,其内容应包括正面战场、敌后战场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和与此相关的其他问题。“文革”之前关于正面战场的研究几无进展,且评价消极。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渐趋客观、准确,评价亦开始向积极、肯定方向转变。深化抗日战场研究,有赖于海峡两岸相关资料的进一步挖掘和利用,还应明确研究视角,规范学术概念。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中,中国的抗日战场分为两个战场:一个是由国民党担负的正面战场,其对抗日战争的防御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另一个是抗战中后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战场,担负着抗击敌人兵力达六分之五的艰巨重任,其在整个抗日战争中起着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是我国一次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华南敌后战场是全国三大敌后战场之一。本文主要论述华南敌后抗日战场的开辟及其特殊性,人民抗日武装开展了与广东抗战实际相结合的游击战争,从而取得华南抗战的胜利,为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战场是重要战场之一。中国八年的抗日战争中,云南滇西战场是重要战场之一。在全国各战区的重大战役中,在抢修“滇西公路”、“滇缅铁路”中,在支援和参与滇西反攻战歼灭日军的激战中,临沧各族人民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正>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存在着两个战场:一个是国民党军作战的战场,叫正面战场或国民党战场;一个是八路军、新四军作战的战场,叫敌后战场或解放区战场。近年来,随着抗日战争史研究的逐步深入,已有人对两个战场的状况及相互关系作了不少有益的探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认为: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是抗日战争统一体中相互依存而又相对独立的两个方面,轻视其中任何一方,都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既是亚洲——太平洋战区的主战场,也是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个重要战场。中国人民的持久抗战对二战的胜利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从“九一八”事变开始的抗日战争 ,对国共关系的演变有着深刻的影响。出于对“九一八”事变的错误认识 ,国共之间的敌对关系进一步强化和加深。然而正是抗日战争发展的需要 ,最终使国共两党从对立走向合作。国共合作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抗日战争的进程 ,影响和改变着国共合作的内容和形式。国共合作的走向 ,决定着抗战胜利后中国的前途及命运  相似文献   

12.
台儿庄战役是抗日战争初期在正面战场上国民党军队与日本侵略军作战取得的第一次胜利.滇军六十军在台儿庄战役中不怕牺牲、英勇奋战,与日寇展开了生死决战,给日寇以沉重的打击.六十军将士不畏强敌、英勇杀敌、勇于献身的爱国主义精神,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上谱写了辉煌的篇章.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时期,缅甸战场既是中国和太平洋两大抗日主战场的战略结合部,又是东南亚战场的主要作战地区。中国军队曾两次进入缅甸,展开对日作战。不仅有力地支援了盟军在中、印、缅战场的对日作战,打通了中国西南国际运输线,提高了中国正面战场的战争能量,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崩溃,而且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大长了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相似文献   

14.
南昌是民国时期江西乃至中国的"战争五重灾区"之一。自1926年建市至1949年解放,南昌有过三次非正常的人口数下降,分别发生在南昌起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进入近代以来,南昌作为江西最重要的传统行政中心城市经历着缓慢的转型,但是在战争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它又归于长期衰落,这不仅对其人口数量产生负面影响,而且导致其人口的现代化水平不高。  相似文献   

15.
"三三制"政权是抗日战争时期民主建政的一次伟大尝试,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民主政治建设的伟大创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萌芽形态。这一政权实践充分体现了政党的合作,开拓了政党政治新视野,体现了民主的内涵和政党之间的尊重,反映了人民当家做主的原则。它不但包含着"共产党领导、各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各党派参政"的基本特征,也体现了我国特色政党制度所弘扬的团结合作的精神。  相似文献   

16.
中美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符合世界历史发展潮流,将给两国和世界带来巨大机遇.而中美对抗将给两国和世界带来巨大损害.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应建立在新型战略稳定的基础上.这种新型战略稳定关系具有不同于冷战时期美苏战略稳定关系的特点,它包括良性互动型稳定、综合性稳定、非对称性稳定等.为了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两国必须抛弃冷战思维,促成相互尊重、平等互谅、相互信任的氛围,养成相应的习惯,并形成协商与合作的完善机制和平台.中美分别作为太空领域新兴大国和主导大国存在竞争,但也有共同利益或相似利益.建立太空稳定与合作框架应该是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作为第一阶段的目标,中美应实行相互战略克制.  相似文献   

17.
二战中,美英苏在开辟欧洲第二战场问题上经历了从立场冲突到妥协合作,直至成功实现诺曼底登陆的过程。三国围绕登陆作战问题在军事、经济、政治等方面展开合作,最终实现了击溃德国法西斯的共同目标。  相似文献   

18.
“先欧后亚”战略的结果是中国要在日本的长期围困、缺乏盟国直接有效的物资及军事配合支持的情况下 ,经受住日本最大的军事压力。因长期的超负荷承担战争压力 ,使中国正面战场的抵抗能力日趋下降 ,这是先欧后亚这一战略选择的必然代价 ,但也恰恰是中国为赢得这场战争 ,不惜付出巨大民族牺牲所作出的特殊而又带悲壮色彩的贡献形式。可以说在二战中是以中国的长期虚弱为代价支撑着盟军各条战线的辉煌 ,豫湘桂作战是这一全球战略与中国战场关系的缩影 ,是以牺牲中国为代价换取盟军全球战略实施的典型表现  相似文献   

19.
民国时期安徽农村合作运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安徽省是民国时期农村合作运动先进省份之一。1926年以后,安徽农村经济走向破产,特别是遭受1931年的特大水灾,使之成为慈善团体救济和进行合作实验的重要对象。从1934年至抗战前夕,在省合作委员会的主导之下,合作运动发展迅速,收效显著。抗日战争时期,运动服从和服务于抗战的大局,发挥了战时稳定农村经济的重要作用。盛行30年,遍布全省60余县的农村合作运动是安徽农业近代化的一次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