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刘瑛 《学周刊C版》2020,(1):180-180
就我国的社会性质而言,我国的国民主要组成成员依旧是工农阶层,其中农民阶层在我国的人数比例已经高达三分之一.这样看来,对农村出生的幼儿进行良好教育,对于我国的昌盛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其次,当前我国国家领导人开始在农村幼儿教育方面给予了更多的注意力.尽管如此,在我国农村幼儿教育方面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倘若这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将会导致我国农村地区的幼儿教育发展工作停滞不前.  相似文献   

2.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的重大问题.周恩来从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的国情出发,对"三农"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他关于"三农"问题的理论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在农业问题上,周恩来坚持根据我国的实际发展农业生产、实现农业现代化,主张培养农业科技人才,重视科技兴农和学习借鉴外国的先进科技成果.在农村问题上,周恩来坚持各行各业都应该面向农村,为农业服务;统筹兼顾全国人民生活,适当安排城乡建设关系;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农村产业结构;加强农村各方面的建设,实现农村全面发展.在农民问题上,周恩来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利益,关心农民生活,心系农民困苦.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农民出现了阶层分化。农民的阶层分化对我国农村职业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既促进了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又对农村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改革目前的农村职业教育以适应农民的阶层分化,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民由原来的单纯农业劳动者分化为农业劳动者、农民工、雇工、农村智力劳动者等多个阶层。阶层分化是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体现,但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的社会稳定。本文分析了农村阶层结构分化给农村社会稳定带来的冲击,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探讨了促进农村社会阶层结构合理化,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正> “我国有十亿人口,八亿人在农村”,“农村是一个大头”.开发农民智力,发展农民教育事业,培养农民人才的问题,又是当前农村工作的一个大头. 本文想从农业经济和教育经济角度谈谈这一问题. 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巨大差距反映了农业生产力的差距本来,在加强农民教育、培养农业人才问题上,党中央、国务院早有明确指示.但至今不少地方还没有统一的认识,更缺少切实可行的步骤与办法. 据说我国目前尚有三分之二的农林科学技术成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的农业思想是邓小平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提出的关于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思想.邓小平始终把“三农“问题放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来加以认识,认为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农村稳定是国家稳定的前提,农民生活的改善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并强调发展农业必须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遵循农业自身发展的基本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一系列的体制和制度创新,才能彻底解决“三农“问题.这些思想对我们今天进一步发展农业,稳定农村,增加农民收入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1.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亟待培训我国加入WTO后,农业面临的挑战是必须调整农业结构,解决农产品销售不畅,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问题,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效益.开发农民智力、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优化农村人力资源配置,对于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加强农业基础地位,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们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一以贯之的战略思想,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下去."(200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们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我国农业发展又处在一个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9.
现阶段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制约农业农村发展、农民富裕的因素较多,其中科学技术服务于农村经济发展的矛盾颇为突出,农业、农村、农民的科学技术化程度较低,严重制约着农业经济社会的进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着力加强对"三农"科学技术进步问题的认识和解决,才能有效挖掘农业生产潜力,实现农业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地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口最多的是农民,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农业,最大的市场在农村,三农问题是中国最根本的问题.这是中国的国情.可以说,"农民不富,中国不富",农民富则天下富,农民稳则天下稳;农业强,则天下强.然而我国现阶段农村经济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农村经济的改革势在必行,文章从我国现阶段的农村经济现状出发,对我国未来农村经济的发展模式作了一个简单的设想,并据此提出了现今的工作方向和任务.  相似文献   

11.
作者针对社会工程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社会工程研究与深化改革、推动社会发展的关系,从思维方式上如何区分社会革命、社会运动和社会工程,社会建设与社会工程的区别,社会工程研究的主要特点及核心环节,社会工程的模式设计及其方法论,社会工程研究与社会科学研究的区别及社会工程与社会系统工程的区别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开放大学是面对所有社会成员的大学,它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可分为社会使命责任和社会分工责任。其中,社会使命责任又可分为社会义务责任和社会能力责任;社会分工责任又可分为社会角色责任和社会原因责任。社会使命决定社会职责,社会分工规定社会任务。社会教育责任和社会教育权力相互匹配原则决定了开放大学只有承担与其历史使命相匹配的社会教育责任,才能赢得众望所归的社会教育公权力,才能无愧于成千上万的远程学习者对它的期待和厚望。  相似文献   

13.
社会资本概念的提出为人们理解社会行为和分析社会地位提供了全新的分析范式,然而作为资本的社会资本,并不象经济资本、人力资本那样易于精确界定和度量,根据韦伯的权力、声望、和财富对社会地位衡量的划分原则文章将社会资本分为政治社会资本、经济社会资本和文化社会资本,并对他们间的关系和划分的意义做了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社会资本的缺失是造成女性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当前我国贫困女性的社会资本的特点是社会网络规模相对狭小、社会网络差异小、社会资本存量匮乏、初始位置低。从社会资本的视角来看,对贫困女性的反贫困治理需从三方面着手,即:提高贫困女性的社会地位;扩大贫困女性的社会支持网络;增加贫困女性的社会资本存量。  相似文献   

15.
This research explicates the construct of social ability and describ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udents' academic motivation and social ability in online learning environments. Findings reveal perceived peers social presence, perceived written communication skills, perceived instructor social presence, comfort with sharing personal information, and social navigation as the five factors that define social ability. In addition, the multivariate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es indicate that different motivational constructs vary in their relationships with the multiple social ability factors. Intrinsic goal orientation is related to perceived peers social presence. Self-efficacy explains the variance of perceived instructor social presence and comfort with sharing personal information. Task value is associated with social navigation and both perceived peers and instructor social presence. Additional studies are needed to replicate the current findings and further explicate social ability in online learning, to continue to improve the social ability instrument, and to examine the value of other academic motivation beliefs in predicting social ability as well as that of social ability in predicting learning outcomes.  相似文献   

16.
论社会信任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社会资本特定形式的社会信任,以社会资本的运作方式在社会生活中起着独特而积极的作用:1、创立与维护社会团结,整合社会秩序;2、实现社会控制。维护社会秩序与社会稳定;3、润滑社会交易与合作,促进人的发展与社会繁荣;4、抑制“机会主义行为”,避免“囚徒困境”现象。认识社会信任的这些作用,对于当今充分发挥社会信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的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把社会规范的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完善社会管理格局;完善社会管理体制,夯实社会管理的社会基础;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处置社会问题的能力;加强战略性社会管理,提高应急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8.
社会组织是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之一。建设服务型政府,离不开社会组织对社会治理的积极参与。当下,社会组织参与城市社区治理主要受政府组织因素、利益主体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以及制度失范等因素的影响。推进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应积极构建现代化的社会组织体系,社会组织对自身进行精准定位,千方百计争取有力的社会支持,以及构建完善的服务机制等。  相似文献   

19.
理论范式和现代性议题:一个情感社会学的分析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感是一种能力,是一种建构性因素,是生产一种社会秩序的一个核心的元素。情感深深植根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背景网络中,其生成和固化有着深刻的社会制度烙印。情感既构成了人们行动的原材料,又构成了人们进行交流的符号象征和社会交流的工具。  相似文献   

20.
民国时期商务印书馆所办的《教育杂志》是我国教育研究的重要阵地,也刊载了社会教育研究的文章,成为洞察民国时期社会教育研究本土探索的一个窗口。根据民国时期《教育杂志》刊载社会教育研究的文章数量、主题等,可以发现《教育杂志》中社会教育研究经历了四个阶段,且形成了一个社会教育研究群体。同时,其社会教育研究的主题主要集中于平民教育、识字教育、民众教育、学校兼办社会教育、社会教育理论、战时的社会教育、国外社会教育理论和概况等方面。《教育杂志》刊载社会教育研究文章,推动了社会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本土探索,传播了国外的社会教育理论和实践,形成了我国的社会教育研究群体。在借鉴民国时期《教育杂志》对现代教育研究本土探索的基础上,社会教育研究从以下几方面努力:注重社会教育的理论研究,建设社会教育学学科;立足本土的社会教育实践,推动外来社会教育研究的本土化;强调教育期刊与社会教育研究协同,助力于社会教育研究的发展;培育社会教育研究群体,集中推动社会教育研究的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