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偶读李建超先生的“11能否被整除的规律”(见《中学数学杂志初中》2006年第4期上),作为一名数学爱好者,能对数学研究有这么大的兴趣,这么强的研究精神,深受感动和鼓舞,也把自己深埋心中的一些整除规律等相关问题激发出来.本文给出几个质数整除的规律、证明,不足之处请指正.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中师《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课,教学数的整除特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拓宽思路,深入研究能被10n—1和10n 1的整除的数的规律。  相似文献   

3.
数学论著中,对判别整除的论述较少,《数摸判别整除》为判别整除提供了理论依据,扩宽了判别范围,是判别整除领先的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对整数a和b(b不为0),如果存在一个整数q,使a=b&;#215;q,则称a被b整除,也称b整除a,否则就称a不能被b整除.例如35=5&;#215;7,于是35被5(或7)整除.  相似文献   

5.
论数学教育研究的规范性   总被引:6,自引:11,他引:6  
数学教育研究是由一般教育理论演绎数学教育规律和由数学教育自身特殊问题提取数学教育规律的双向建构;提出数学教育作为学科教育不但要遵循“教与学对应”原则,还应该遵循“教与数学对应”的原则,数学教育研究的文风要防止新八股,创新要注意“新”未必就好,数学教育的研究课题、研究方式应提倡百花齐放.  相似文献   

6.
王慧 《山东教育》2002,(25):53-53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88页、89页。教学目的:1.通过看一看、摆一摆、拍一拍、想一想,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2.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知道数学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过程:在学习“找规律这一节课中,学生通过看一看、摆一摆、找一找初步认识了简单的排列规律后,我设计了联系生活找规律这一环节:师:同学们只用三、四种学具就创造出这么多的规律,真是小小发明家,掌声表扬一下自己。(连续表扬三次,顿时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师:哎,你们发…  相似文献   

7.
数的运算、图形的变化以及数形相互转化等都有其基本性质与普遍规律,掌握这些知识可以逐步形成科学的数学观念、方法。如任一整数与“5”的乘积,末位只能是“0”或“5”,那么,一个整数的末尾是“0”或“5”,是否一定可以被“5”整除呢?经过举例观察、概括归纳等方法,可以发现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是一个数的末位数字是“0”或“5”。所以,教学数学的性质和规律时,教师应有意识地渗透和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引导学生去探索、发现、掌握和应用性质、规律,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要求,提高学习效率。一、在探索、发现规律中渗…  相似文献   

8.
整除性问题的递推证法陕西华阴黄河工程机械厂中学李建章整除性问题是数学竞赛中的常见命题,通常的证法是数学归纳法或利用较强的变形技巧.本文给出与自然数n有关的整除性问题的简单的递推证法,供参考.命题1设均为非负整数.若且,则m|f(n).由递推性易知命题...  相似文献   

9.
在遥远的古希腊有一个著名的数学学派——毕达哥拉斯学派.这一学派对数的性质异常感兴趣.他们发现,有些大于0的自然数的所有真因数(即那些可以整除该自然数的自然数,但不包括该自然数本身)之和比它们本身要大.  相似文献   

10.
在各类数学竞赛中,整除问题经常出现,也很容易和其他知识进行综合.此类试题形式多样,解题方法灵活,技巧性强.文[1]、[2]介绍了一些有关整除的知识及应用.本文通过实例介绍几种判断整除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P39~4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整除的意义,认识约数和倍数,能判断一个除法算式是不是整除的算式,并能说出两个数是否存在约数与倍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中学数学教学和数学竞赛中有不少数的整除性问题。判断整除性的方法灵活多样,常用的有:数学归纳法、二项式定理、求值验算法等。本介绍几种利用初等数论知识判断整除性的方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G·波利亚指出:“解题的成功要靠正确思路的选择,要靠可以接近它的方向去攻击堡垒.”数学符号是数学抽象思维的产物,是数学思维活动的物质载体,暗示着解题思路.因而,重视数学符号暗示信息的捕捉,有助于数学问题的解决,有利于解题能力的提高.现结合实例谈谈自己的实践与体会.1 数字规律暗示的信息数字符号是数学元素符号的常元,它所暗示的规律,常是未知转向已知的催化剂,打开思路的金钥匙.例1 a、b、c是三个连续自然数,且a2=17689,c2=18225,则b2等于(  )(A)17991,(B)18022…  相似文献   

14.
钟雄 《湖南教育》2003,(3):47-47
1.数学素养的内涵。数学素养是指人认识和处理数形规律、逻辑关系及抽象事物本质的悟性和潜能,是数学观念、数学知识、数学技能、数学思维、数学思想、数学能力、数学品质的和谐统一。它包括数学意识、创造能力、思维品质、数学语言四个方面。2.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数学教育归根结底是提高全体学生的数学素养,而学生的数学素养是在数学学习中形成的,要通过系统的数学教学培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的认识规律,做到以下6个方面。(1)因材施教,分类指导。根据素质教育要求,数学教育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相似文献   

15.
王浩 《中等数学》2012,(11):3-6
(本讲适合初中) 与质数有关的问题是初中数学竞赛测试的重点.其解题方法主要依靠整除同余知识的利用、不等式的放缩,要求解题者具备较强的数感、恒等变形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  相似文献   

16.
初等数论是研究数的规律,特别是整数性质的数学分支.它是数论的一个最古老的分支,它以算术方法为最主要的研究方法,即以初等、朴素的方法研究整数的整除理论、同余理论、连分数理论和某些特殊不定方程.初等数论由于其形式简单,所用的知识不多且又富有灵巧性,因而受到大学自主招生的青睐.  相似文献   

17.
认识数学教育惯性下的课程改革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数学课程改革应该是数学教育惯性传承下的改革,即数学课程改革应是数学文化惯性的传承,数学精神、思想方法的贯穿,数学家的思维品质的吸纳,数学教学方式的价值流变趋势,以及教师高素质体现下的改革.数学教育惯性下的课程改革应注意:评价改革的先行性;教材设计的典范性与先进性;数学教育研究群体的认同性等几方面的内容.国内外教育改革经验告诉我们,人为地违反惯性发展规律,等待我们的将是惯性“回潮”和惯性“报复”,我们不可不慎思之.  相似文献   

18.
本论述了在继续教育中引导小学教师运用较高的数学观点研究小学数学概念,以达到准确、深刻、全面理解概念之的必要性,并对整除、有余的数的除法和分数3个概念作了深入的探讨,旨在为培训机构的教师和广大小学教师提供这方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整除(一)     
(本讲适合初中) 在数学竞赛中,有关整除的问题可分为以下两类:  相似文献   

20.
方程整数根问题牵涉的知识面比较广(方程理论、整除性理论等)、题型多变(不定方程型、方程组型、解析几何型以及多项式整除型等),其处理更以“入口宽、方法巧”见长,因而成为各层次初中数学竞赛的重点考察内容.本文从六个方面中。来介绍数学竞赛中方程整数根问题的求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