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高考改革已进行了多次,高考命题也历经了"知识立意-能力立意-素养立意"三个阶段。随着新课改"一体四层四翼"与"核心素养"的提出,高考政治试题命题实现根本性变革,由单纯注重学科知识的考查转向学科知识、学科语言、学科思维并重的考查,从应试转向全面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提到"学科语言",不可否认的是,培养高中生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势在必行。想提高学生语言表达与运用能力,科学、充实的理论储备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2.
<正>目前,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基础教育各学段数学教学的共同目标,相应的,学业质量评价也由过去的"能力立意"转向"素养立意".教育部考试中心任子朝先生在《从能力立意到素养导向》一文中指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总体框架和基本内涵,高考评价体系确立了高考中学科素养的考查目标,标示着中国高考正在实现从能力立意到素养导向的历史性转变."[1]高考在转变,中考也要转变.什么是"素养立意"?怎样设计出具有"素养立意"要求的试题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的高考政治试题已由过去的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进而发展到问题立意;由过去专注考查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转为重视策略性知识。可见,高考试题也在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而不断完善。可以预见,在核心素养培养要求真正落地的时候,核心素养立意必将成为高考试题的重要特征。我们不妨畅想,当高考真正转向核心素养的考查,束缚教学的应试藩篱将不复存在,政治课教学将实现本位的回归。让理想照进现实,用行动赢得未来!  相似文献   

4.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指出:高考要从"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考查学生的"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达到从"解题"向"解决问题"的转变.解答一些看似与数列无关的计数问题时,若我们深入剖析问题,利用类比联想、抽象转化,通过建立数列的递推关系模型表示计数规则,则可将...  相似文献   

5.
<正>在课程改革向纵深推进的过程中,学科核心素养成为未来基础教育改革的灵魂。命题如何适应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从能力立意向素养立意转变?成为各方热议的一个话题。目前,经合组织的PISA测评是公认做得最好的核心素养测评。从PISA的核心素养测评中挖掘可供高考政治学科命题借鉴的有益经验,明确高考政治学科命题不能盲目照搬PISA测评的地方,推动高考命题从能力立意向素养立意转变,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当前高考化学命题从"能力立意"走向"素养立意",研究高考化学试题对教学具有很好的导向作用。以2019年全国Ⅰ卷28题为例,对试题进行详细分析,对答卷抽样分值分布进行统计,探查抽样典型错因,并对考生认知困惑进行深度分析。最后对试题进行综合评价,认为该题注重对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核心素养的考查,彰显思维魅力,堪称试题典范,体现了"素养立意"的命题导向。  相似文献   

7.
新一轮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改革强调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新高考命题也提出从能力立意转向素养导向,高考数学试题突出考查理性思维、数学应用、数学探究和数学文化,关注对学生思维品质的考查。因此,高考复习选题应突出理性思维、数学问题的本质,让学生学会思考,达到学科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正>《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2017年新课标")指出,核心素养要素是评价的起点,学科知识内容是评价学生素养水平的工具,情境是展现素养水平的"舞台",学科任务活动是将内在的核心素养水平外显为可观测行为表现表征的"桥梁"。2020年高考江苏政治卷主观题(以下简称"2020年江苏卷主观题")围绕"一核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深化高考内容改革,助力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具有鲜明的价值导向和学科特色,很好地体现了素养立意。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高考文综地理命题已从"以知识立意"转向"以能力立意",更加突出考查了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体现了新教材的改革方向。因此运用正确的备考复习策略,把复习工作做扎实、做到位,就一定会收到理想的复习效果。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变化,高考的选拔标准也从"知识立意"逐渐转向了"能力立意",从强调"双基"到突出"综合素质"和"个性特长","3+X"高考模式出现,正是这种转向的反映.  相似文献   

11.
高考与研究生入学考试都具有严肃性、权威性、公正、公平的特点,但都存在"一试定终身"的弊端,在倡导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今天,如何完善高考制度显得尤为迫切。笔者从事多年的研究生招生工作,希望通过本文对近年来研究生招生改进办法的考察分析,得到对高考改革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2.
高考“大综合”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不利于推进素质教育和各项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不利于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培养和选拔创新型的专业人才,不利于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健康成长,因此高考大综合不宜提倡。  相似文献   

13.
合理地设定奋斗目标的重要性毋庸赘言,有一个坚定必胜的信念则是高三复习备考这一场"马拉松"的最强大的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14.
高考与统一高考之辩——兼与孙东东教授商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27年来,中国的高考制度没有进行革命性的改革,其根本原因 是诸多论者没有区分高考与统一高考。考试作为一种检测手段,几乎没有 人认为在教育或高等教育中要取消考试。很多人对现行高考的批评或批 判,实际上是对高考统一性的批评或批判。以"存在四大误区"为由所指责 的对象,应是统一高考制度而不是高考制度;高考不是问题,统一高考是个 问题。  相似文献   

15.
考试可能有负面作用,也可以产生积极的影响,关键在于考试设计的指导思想。考试的形式和命题的取向主宰着教与学的模式。我国著名的考试问题研究专家桂诗春教授就曾指出,题型不变化,考试这把"刀"就"钝化"了,而要使之变得锋利,就要注意经常变换题型。新课程改革实验区高考英语试卷的变化,凸现了对学生分析、推理、概括和表达等较高层次能力的考查;题型的变化为广大教师深入领悟和实践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做出了正面引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从经济效率、政治公平和文化先进三个方面来讲,高考制度都是当今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一项公共制度。历史证明,冒然废除高考将会给整个社会带来深重的灾难。因此,我们要警惕废除高考的盲动主义言论和行为。  相似文献   

17.
1977年的高考,不仅是许多人命运的转折点,而且成为一个国家与时代的拐点。该年8月科教工作座谈会上一些专家提出恢复高考的建议,只是邓小平决意恢复高考的诱因。恢复高考最主要的因素是邓小平高瞻远瞩,力挽狂澜。1977年的高考是中国历史上最特别、最壮观的一次高考,也是是空前的。恢复高考意义重大而深远,中国的现代化征程,中国教育的复苏,当代中国的崛起,几乎都以恢复高考为出发的原点,由此中国社会历史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18.
本文简略讨论了在新课程背景下对高考改革的合理期望,高中新课程四实验省区已有的改革实践中的成绩和问题,以及高考改革未来的可能趋势。  相似文献   

19.
1977年的高考,不仅是许多人命运的转折点,而且成为一个国家与时代的拐点.该年8月科教工作座谈会上一些专家提出恢复高考的建议,只是邓小平决意恢复高考的诱因.恢复高考最主要的因素是邓小平高瞻远瞩,力挽狂澜.1977年的高考是中国历史上最特别、最壮观的一次高考,也是是空前的.恢复高考意义重大而深远,中国的现代化征程,中国教育的复苏,当代中国的崛起,几乎都以恢复高考为出发的原点,由此中国社会历史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中学语文总结性评价的高考,对语文教学的发展既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但也免不了这样那样的失误,甚至会对语文教学产生负面影响。本文以全国语文高考卷的变迁和阅卷反思,探索语文高考对语文教学改革的正确导向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