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谈到阅读的态度和方法 ,我就想 ,读书不妨学淘金 ,书生本是淘“金”人。是的 ,古人中勤于读书淘金的 ,多是因为“书中自有黄金屋 ,书中自有千锺粟 ,书中自有颜如玉”。这是一种狭隘、自私的 ,也是十分庸俗的读书观。当然 ,懒于读书淘金的 ,则多认为“春天不是读书天 ,夏日炎炎正好眠 ,秋有蚊来冬有雪 ,收拾书包好过年”。这又是一种颓废的、百无聊赖的读书观 ,这种人其实并不是真正的书生。这样两种极端的读书观 ,两种截然不同的读书态度和方法 ,自然都不可取。不过书中有“金” ,这倒是谁也不会否认的事实。因此 ,常常有人说 ,读书如淘金。…  相似文献   

2.
知识分子往往愿意称自己是"书生",或曰"读书人"。书生者,从书中生,或者以书为生,都和读书是密不可分的。如果书生不读书,恐怕就不能理直气壮地自誉为书生了,以此推论,寻书,买书,看书,藏书,赏书,直至更高水平的写书,自然应该是读书人的本分。读书,可分为有用之用和无用之用。在功利的需求时读的书,  相似文献   

3.
对于读书,每个人会有自己的见解。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陶渊明说读书“不求其解”,也有人说读书贵在“涵泳”。王蒙则认为每一个人要掌握自己读书与人生阅历最佳的平衡点。王蒙主张,有两种人不必读书,一种是天才,一种是白痴。天才理当著书立说供人学舌,没时间也没必要读他人著作;至于白痴,书读得再多也白搭;只有中常之人才是读书种子。其实,此辈也可能因读书贪多嚼不烂适得其反。古今为读书所误者岂止孔乙己一人?书读多了,不免眼高手低,自废武功;各书生自立门户互不买账,不读或许明白,越读越糊涂的并不稀罕;书虫大多苛求,感觉幸…  相似文献   

4.
读书恩仇录     
古人云:“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那么,这不关风月的“情”和“恨”都关乎什么呢?答案自然很多,但或许你不会想到,有一种却是关乎“书”的。自古以来,就有爱书、嗜书而至于痴迷之人,我们称之为书痴、书虫。人为书狂,便难免会生出一些爱恨情仇来。本期“时文英华”便为大家辑录了这样一组关乎“书”的短文,文章虽短,却包罗万象:读书的选择,读书的方式,读书的多少,借书的焦虑,藏书的乐趣,嗜书的趣闻……我们不妨称之为“读书恩仇录”。作者旁征博引,娓娓道来,论及古今,读来不但有趣,而且十分有益,它不仅告诉你一个真正爱书的人是什么样子,还告诉你一个真正爱书的人应当如何读书。  相似文献   

5.
胡乱读书     
读书啊读书,这辈子不知花了多少时间在那个叫书的东西上(我说的不是教科书,教科书总是有限的)。成年累月地读.一本接一本地读,读得入神,读成了近视眼,书还是和没读的时候一样多,甚至更多了。这时才知道,一个人绝无可能将世界上的书读完。既然要当书生,似乎天然就懂得应如何读书。常有人来请教书的读法。别人也许懂得怎么读书,我却是不懂,而且越来越不懂。世上的书太多了,多到超出我的想象。读书的道理也太多了,简  相似文献   

6.
有人问陶行知,"书本"是人生工具的一种,我们生在世上,随时要用工具,因此书是随时要读的,可是为什么有人却说读书的人是书呆子呢?  相似文献   

7.
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古今中外,事业上卓有成就的人,大多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孟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有涯."周恩来在青少年时期就立志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相似文献   

8.
教师独白     
正自古读书,或为居官——书中自有粟千斛;或为钱财——书中自有黄金屋;或为艳福——书中自有颜如玉。至于读了书"教书",那是落魄文人的事,历来为世人所不齿。有首唐诗这样吟道,"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对书生的轻蔑溢  相似文献   

9.
藏书是一件乐事,读书更是一件乐事。“读未见书,如得良友;见已读书,如逢故人。”(陈继儒)书籍中别有天地日月。少年时代,要为升学读书;青年时代,要为职业读书;行有余暇,可以为兴趣而读书;学有所成,可以为研究和写作而读书;年老赋闲,又可以为消闲而读书。我几十年浅薄的读书生涯,大抵经历过上述几个读书阶段。“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黄庭坚)我爱读书,因为书是我最可靠的老师和朋友,书是智慧的结晶,文明的向导。“书可医愚”,终生有书相伴,生命会变得格外充盈和圆满。细想一下,在我个人的生命史册中,书的分量…  相似文献   

10.
书读完了?     
莫斯 《成才之路》2011,(7):25-25
偶然在书店里发现了一本书名很狂的书:《书读完了》,作者是高级读书人金克木老先生。我很是纳闷,一生以读书为乐为业的大书生金老爷子为何出此狂言甲翻开这本多谈读书的文集,开篇,金老先生就讲了他同感很深的传闻:历史学家陈寅恪年青时曾去拜访老历史学家夏曾佑,那位老人对他说:。你能读外国书,很好;我只能读中国书,都读完了,  相似文献   

11.
陶行知对于书籍有一条方针:做什么事用什么书,反对为读书而读书。书是一种工具,一种生活的工具,一种“做”的工具。工具是要给人用的,书也是给人用的。对一本书,先要  相似文献   

12.
正王安忆把读书的日子当做一个节日,她把喜欢的书放满一个塑料筐,放在床头,过一段时间再换上一筐,她沉浸在书中,她说这是休息,是游戏,也是在享受。现在我们有了六十天的读书时间,整整两个月,这该是一个多么让人欣喜的节日。  相似文献   

13.
《牡丹亭》     
<正>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天人之隔,亦要魂梦相依。贫寒书生柳梦梅梦见在一座花园的梅树下立着一位佳人,说同他有姻缘之分,从此经常思念她。南安太守杜宝之女丽娘,才貌端妍,从师陈最良读书。她读《诗经·关雎》而伤春寻春,从花园回来后在昏昏睡梦中见一书生持半枝垂柳前来求爱,两人在牡丹亭畔幽会。杜丽娘从此愁闷消瘦,一病不起。  相似文献   

14.
<正>读书是把人带向远方的过程。正如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说:"在书中,不仅有眼前,更有诗和远方。"读书当然可以为了眼前和当下,但不能仅为了眼前和当下,而没有"诗和远方"。张越也说:"要过日子也要放飞灵魂,读书与后者有关。"读书为何或者说怎样把人"带向远方"或"放飞灵魂"呢?第一,读书是求"道"铸魂的过程。道是什么?"道"一个"首",加一个"走之",是  相似文献   

15.
正传说很早以前,有一位书生在云南南湖的湖心亭苦读书,他的妻子每天都要过一座桥给这个书生送饭。有一天,妻子觉得丈夫很辛苦就炖了只鸡放进土罐里准备送给丈夫吃,可是中途有事便耽搁了,等回来才发现土罐里的鸡还是热的,打开一看,发现上面有一层厚厚的黄油,于是就用鸡油烫米线给丈夫吃,书生吃后赞不绝口。因为妻子每天送饭都要从南湖的桥上走过,所以书生为美食起名为"过桥米线"。书生要吃"过桥米线",妻子就必须要先送过桥;  相似文献   

16.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是我远航的帆。人要读书,要读一辈子的书。读古人,读现代人,读英雄,读小人,读世界,读自己,读生的欢乐,读死的安逸。在书中寻找自己的天空,在书中找寻自己的闪光点和古人所说的"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相似文献   

17.
<正>"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书能培养人的文雅气质,洗涤人的心灵,丰富人的智慧,读书的好处很多,能让人的生命散发出书香气。莎士比亚有一句名言是这样形容书的:"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从这里就可以看出,读书是多么重要。并且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引导学生进行大量阅读,阅读的范围要广,  相似文献   

18.
<正>一、解题预测文本师:今天,老师要和大家学习一篇新课文,课题上有个生字,谁来读题?("侣"字下加红点。)生:走遍天下书为侣。师:读得很好!注意这里要有停顿——走遍天下/书为侣。课题是什么意思呢?生:走遍天下,书是我的伴侣。生:不管走到哪里,书都是我们的好朋友。师:由这个题目再猜猜看,课文可能会写些什么呢?生:是写关于读书的话题的。生:可能会写让我们以书为伴的吧。生:告诉我们读书会有哪些好处的。生:这可能是作者要表达的一个观点,倡导我们以书为侣。  相似文献   

19.
幕起:从"站着读书"说起师:站着读书,大家是怎么理解的?生:只有站着读书,才能把书读出感情来。师:就是说,站起来拿着书读,这个理解完全对。这是一想。二想呢?生:我觉得,应该是全神贯注地读书。师:全神贯注地读书。站着读书,还是一种姿态。站着读书,是用自己的心灵去读书,用  相似文献   

20.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人们的益友,它带领人们到书的王国获取"能量"——那就是知识!好的读书习惯每个人都应该养成:读书有选择,读书做记号,读书要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