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儿童诗感情浓烈、想象丰富、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深受儿童的喜爱。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教授儿童诗的方式是以让学生背诵为主,致使儿童诗教学缺乏诗歌应有的韵味,不能从根本上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笔者认为,教师应当为学生营造一个读诗、赏诗、创诗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儿童诗学习中读出个性,真正地喜爱儿童诗。  相似文献   

2.
诗歌翻译中,一诗多译的现象经常出现。本文以阐释学为视野,以同一首诗歌的不同译文为实例,结合文本含义与文本意义、作者本意与文本本意的关系阐发了一诗多译的缘由——诗歌翻译中的阐释多元性。  相似文献   

3.
读在诗歌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正确指导学生读,是诗歌教学的重要任务。本文以王维的五言诗《山居秋暝》为例,分析诗歌教学中读的四个层次及教学要求。  相似文献   

4.
张芳 《四川教育》2013,(7):70-71
《种子的梦》是我国著名女诗人柯岩于上世纪80年代所写的一篇托物言志的诗歌,通过写种子的梦,表达了诗人在“文革”中不畏艰难,追求美好未来的愿望。该诗被选入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心愿”主题单元。前不久。成都市双林小学五年级语文教研组开展了一次“同课异构”活动。活动中.张芳老师和王维令老师以这首诗歌为载体,通过生动的课堂,采用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诗歌文本中蕴涵的丰富意象进行了多元解读。  相似文献   

5.
诗歌的读与赏相辅相依。教学中。我们应该做到在读中赏,在赏中读。重要的是,我们读赏诗歌的什么呢?苏东坡在《书柳子厚〈渔翁〉诗》一文中写道:“诗以奇趣为宗。”“奇趣”二字,南京大学莫砺锋教授将其解读为:有意味。笔者对此深表赞同。诗歌的读赏,即是要读赏诗歌的意味,  相似文献   

6.
曾惠兰 《考试周刊》2011,(48):54-54
作者以《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的教学案例为例,认为教师在诗歌教学中,应该以诵读为主,让孩子在读中理解、品味诗歌优美的语言。应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实践活动,让孩子挖掘出字里行间的情感.感悟诗的意境,使孩子读懂诗,爱上诗。  相似文献   

7.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是以"现代诗"为主要教学内容的一个综合性学习单元。结合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及语文要素,笔者紧扣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要求,提出如下教学策略:诵读品味,感受诗歌韵律;展开想象,丰富诗歌画面;引经据典,体会诗歌情感;知行统一,轻叩诗歌大门,从而真正让学生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  相似文献   

8.
解构是读和写的双重活动,从多角度入手,引出文本中意义的冲突力量,从而展现文本表面上的统一和谐与实际上的不统一不和谐,揭示其内部的矛盾。一个文本可以被解读为具有跟它表面意义相去甚远的意义。本文试图通过诗人凯文.哈特的作品来阐述诗歌自身的解构:尽管我们不停地追寻着意义变化的踪迹,但最终还是永远也找不到意义的归宿,意义没有终极。  相似文献   

9.
王宏梅 《学子》2012,(12):6-6
一、集体共读文本,解读思想精髓人手一册的《走进孩子的涂鸦世界》读本发放到位后,教师展开了积极的自主阅读,为了提高阅读效果,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园长室广泛求贤,积极组织教师以自愿报名的方式,提供提升自我表现能力、起引领示范作用的展示平台,各负其责地开展文本解读和总结的共读活动。共读活动中,组织者广泛搜集了各年龄段中具有典...  相似文献   

10.
蔡文娟 《海南教育》2014,(12):60-60
诗歌,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形式较为多样化,可以吟咏、朗诵。它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原始宗教等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形式。而幼儿诗歌是以幼儿为欣赏对象的诗歌,包括儿歌、儿童诗、谜语、绕口令、散文诗等。它由于主题单纯,语言简洁,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韵律美而被幼儿所喜爱,是幼儿园教学中很重要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幼儿园诗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诗歌活动在幼儿园教学中占的比重较小。从幼儿方面来说,诗歌活动所呈现的内容,是用简单的几个字来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