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我现在带的这个班是三年前人称的"杂牌军"——四年级(8)班。当年的情景历历在目,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组成了一个新的班级,在家长、学生和同事的眼里,这个班不是"正规军"。是的,这些"杂牌军"来自不同的班级,每个班的要求不同,生活学习习惯不同,怎样把这个"杂牌军"转变为"正规军"呢?我知道作为一名教  相似文献   

2.
方海东 《班主任》2014,(4):23-26
正2010年9月,我接手一个新的初中班,我和学生把它命名为"飞扬班"。这个班学生主要来源于城乡结合部的个体工作者和外来务工人员家庭,学生总体学习成绩属于中下等水平,竞争意识淡薄,团体合作能力差;家长们忙于工作,疏于教育。三年来,我始终把培养"高素质、会努力、能坚持、有修养、好习惯"的"飞扬人"作为班级发展目标,在班级管理中运用了"因  相似文献   

3.
"前面两个月换了两个班主任,希望你在第三个月稳定这个班,让学生和家长满意。"校长让我中途接手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特殊班级。一进入新班我就注意观察,看到学生有表现好的方面就立即记录下来,写成诗歌短评张贴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同时拍照发在家长微信群里。如《赠章同学》: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  相似文献   

4.
2011年12月9日,是"一二·九运动"纪念日。然而,比这个历史纪念日更令我印象深刻、难以忘怀的,是这天发生在我们班教室里的一件小事。我任教于一所深藏大山中的山区小学,这个地区家庭条件好的学生都被家长转到城里的学校去了。这学期在我接手的一年级新生中,有留过级的,也有没上过学前班的。接手前我就已知道这个班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是跟不上教  相似文献   

5.
刘敏 《辅导员》2012,(30):21-22
去年,笔者接手了一个新班,之前,我就了解到这个班的学生特别调皮,是学校出名的"乱班",而且这个班的一部分家长对学校、老师的工作不支持也不理解。在了解这一情况后,为了更好地开展学校与班级工作,开学后我就利用双休日的时间适时登门家访,品尝到了家访艺术给我带来的香与甜,以下就是我在做家访工作方面的几点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6.
3年前,在校长的带领下,我校组建了小班化实验班。24个有着先进教育理念、对教育有着更高追求的家长把孩子送进了这个班,而我幸运地成了这个小班的"家长"。  相似文献   

7.
赵玉如 《班主任之友》2013,(Z1):103-104
上学期,为了加强高三的师资力量,学校办公会决定:派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韩老师担任高三(1)班50名学生的班主任。据韩老师的经验,学生来自四面八方,这种班管理起来很困难,如果仅靠她这个光杆司令,累死也管不好。于是,她想到了家长,50个学生就是100个家长,必须利用好这个资源。可是,怎么才能利用好这个资源呢?开学初,她决定给每位家长写一封信,先跟他们打个招呼,让她这个班主任纳入家长们的视野之中。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相处,她对班上的学生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在第一次模拟考试之后,韩老师着手给家长写第二封信。花了整整一周的夜晚,她将每名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情况向家长们作了详细的汇报。  相似文献   

8.
儿子在中考考美术特长班时,因为学校走后门的学生太多而没有考上。现在孩子心理上受到了负面影响,我该怎么帮助孩子走出阴影?刘秀英:孩子没有考上特长班是事实,但是孩子没有考上特长班的原因是什么呢?这是家长应当思考的问题。如果家长对于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全国著名优秀班主任刘利梅曾经给家长们说过这样一句话:"有人说老师带的不是一个班,而是两个,一个是学生班,一个是家长班。""对于教师而言,真正的志同道合者,存在于家长中。当大家都动起来,群策群力了,这个集体才叫厉害呢!"在为社会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学校单方面的力量在现代教育的生态环境中显得非常薄弱,单靠学校教育的力量已无力撑起一个完美的、有效的、绿色的教育空间。因而,家校合作,就成为这种教育体系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教先从家始。"  相似文献   

10.
<正>通过师生两年半的不断努力与付出,大家都会深切感受到四班已经从"淘气包",走向"星光璀璨",走向"卓越辉煌"。三年级下学期,原班主任老师怀孕,学校领导委派我来带这个令人棘手的四班。由于一段时间没了主心骨,加之代课期间管理方面的不及时、不到位,造成学生各个方面开始下滑。有的学生课堂上公然与科任老师发生冲突,课间打闹成风,部分学生学习态度懈怠,经常不完成作业的占全班三分之一。因此,四班被冠名"头疼班"。家长  相似文献   

11.
孩子越长越大,遇到与孩子同龄的家长,通常彼此张口的第一句话便是问:你家孩子现在在上什么"班"?是啊,在这个社会竞争空前激烈的时代,从幼儿园开始,没被家长拎着赶着上过十几种班的,简直就是寥寥无几. 虽然社会、学校、家长都异口同声地说要实施"素质教育",一再呼吁要"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可实际上谁也不甘落后.  相似文献   

12.
这个学期我主要抓了学生的预习,虽然采取的措施比较单一,但我觉得也有不少收获。 一、学生情况分析 我班学生有一部分是农村学生(每个班大概10多个),部分家长不够重视,甚至要求签名都有个别家长说每天回到家都十一二点了,根本不知道孩子有没有完成作业。  相似文献   

13.
王富龙 《班主任》2014,(1):32-35
一、班会前的想法 关于班会主题 和家长谈话过程中,我了解到许多学生和家长缺少沟通,表现在:学生不听家长的话,回家后房门一关,家长也不知道孩子在里面做什么,问作业、成绩都不肯说。于是我选择了感悟父母的爱、学会沟通这个常见却永恒的话题。  相似文献   

14.
正留在家乡的"牵挂"我们出发,去看望班里的第62名同学。其实,我们班只有61个孩子,这个第62名是我们班捐助的一个失学儿童,我们称他为62号。班级家委会主任为我们联系了几位热心的家长。我、学生和家长一行十几人,分乘四辆车往62号的家乡赶。几个小时后,车子进入了深山之中的一个小村落。而我,却被一直尾随我们的一群孩子所吸  相似文献   

15.
班主任要面对四十多名学生,怎样才能把握每个人每天的心灵脉搏?跟每个人都当面谈心显然是不可能的,于是,我选择了“联系本”。我们班每个学生都有一个联系本,这个本子是老师、学生、家长进行平等交流的平台。每天早晨,学生把本子交给老师,老师把想对家长、学生说的话写在本子上;下午放学之前老师把本子发给学生,学生再把一天要做的事、作业记在这个本子上,晚上请家长签字;家长想对老师、孩子说的话也写在本子上。因此,这个本子既是联系本,又是三方交流心曲的平台。在这个小小的联系本上,有我对学生的爱、怨、关心、期待,有学生的困惑,有家长…  相似文献   

16.
一九八二年九月,一个差生分到我带的高二(3)班,报到那天,他无缘无故地在背后骂我说:“什么鸟向老师1什么鸟五班!……”我听到这个素不相识的学生一来就骂我,心理着实恼火,想找家长评评理。后来了解到,这个学生曾因逃学、打架和  相似文献   

17.
<正>每当谈起我带过的2011届的11班,熟悉的人都会提到11班拍的系列微电影。这些微电影从最开始的随心所欲、想哪拍哪,到后来有编剧、有剧本、有导演、有场记、有后期特效制作,两年下来这个系列的微电影已经成为11班的一个标志,不少教师和家长都在惊叹:怎么想得起来?怎么能拍得出来?其实这样的"成就"只是源于一些美丽的"偶然"而已。11班的学生刚进校时,班里的一帮电影爱  相似文献   

18.
<正>中途接班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我接手的这个旅游班,前任班主任刚刚大学毕业,有着大学辅导员的管理风格,过于信任学生的自觉性,管理粗放,结果班集体存在着纪律散漫、学习风气淡、小团体矛盾多、教室卫生差等问题,各项评比都是名落孙山。暑假前家长强烈要求换班主任,在此压力下,我"临危受命",当上了这个班的"主任"。常言说得好:"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有了制度管才能使人有"理",理性的班规是管理的基本保障,因  相似文献   

19.
<正>又是一年开学季,与往年一样,我又迎来了新一届毕业生。开学第二周的周一下午,正当我在办公室整理学生的个人信息时,一位家长领着一个学生走进办公室问道:"哪位是吴老师?""我是,有什么事吗?"这时,家长递过来一张纸条,我接过纸条一看,上面写着:"吴老师:请安排学生小珂入班。"原来是校长开的一张"入班通知书"。看看眼前  相似文献   

20.
带了六年六年级,这个学期接了个三年级班,开学前一家访,还真吓了自己一跳:现在的家长都这么年轻了吗?回去一翻资料,居然有一多半是我的同龄人。一半"75后"和一半"80后"家长,连同我这个"80后"班主任,组成了一个新的家校共同体。开学后,对于班上学生的家庭情况,我再一次进行了了解,分析班情如下:8个独生子女,14个有哥哥姐姐,18个有弟弟妹妹,由此可见,那个独生子女占主流学情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对于这个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