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戴望舒作为上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派”诗歌的代表人物,其诗作上承古典余泽,下启现代诗风,以其艺术精神和艺术形式的拓展架起了中国古典诗歌与西方现代诗歌的桥梁,实现了象征主义的中国化,其影响巨大而深远,本文从浓烈诗情的象征意象、自由和谐的优美音节、诗歌中运用散文化的手法。创造性地借鉴古典诗词四个方面深入剖析了戴望舒诗歌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2.
论中国现代派诗歌意象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论析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派诗歌意象艺术的嬗变及其特征。以戴望舒、何其芳为代表的现代派前期诗歌意象艺术,在意象意境化探索与对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的现代性化用中,体现出对中西诗歌意象艺术融合的自觉追求;以卞之琳、废名为代表的现代派后期诗人主要接受的是后期象征派艺术的影响,意象艺术转向了潜沉的智性表现方向,并呈现出意象的日常化特征。  相似文献   

3.
戴望舒早期诗歌的情感自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现代派大师戴望舒的诗歌中,女性意象繁多。正是这些女性意象传达了他对生活、理想、爱情及生命的看法和价值观念,使他在诗的审美中得以超俗与超越,得以卓立于现代诗坛。  相似文献   

4.
戴望舒的诗歌在向中国古典诗词借鉴时,只是采用现代诗歌的一些技巧,对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进行"稀释",把古典诗词意境一咏三叹的意境外化成较具象的叙事成分,用现代语言使之浅白,使之符合现代人的阅读趣味,却未能使古典诗词的意境得到升华和拓展。戴望舒的诗歌对古典诗词意境的借鉴只得形象,未见神韵。  相似文献   

5.
本文尝试从意象构成这一新角度对中国古典诗歌进行审美观照,力图向人们展示并列意象组合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所体现出来的丰富的审美内涵。同时指明并列意象组合与创作主体之想象力之间的密切关系,并探明了并列意象组合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所具有的三大寓存方式和四大审美特征。文章还更进一步地指明并论证了中国古典诗歌之并列意象组合在审美上对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所作的综合及突破,以及它在文学意义上所体现出来的“两种超越”。  相似文献   

6.
意象在中国传统诗学乃至思维中拥有重要地位。意象理论在中国起源很早,中国古代文论中的意象理论,与《周易》的卦象理论一脉相承,在诗歌的创作实践中不断发展与丰富。古典诗词的意象生成与《周易》中的取象思维方式即"观物取象"、"立象以尽意"的思维方式如出一辙。古典诗歌中意象的运用是对《易经》中取象思维的继承与超越。以具体诗作为例探讨古典诗歌意象与取象思维的关系,对于提高诗歌的鉴赏能力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7.
戴望舒的诗歌,受传统文化影响非常大,特别是庄禅文化中的齐物物化、生死宇宙、悲苦澄明等思想一直贯穿于诗人诗歌艺术的创作当中。庄禅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戴望舒诗歌意象的选择,所以戴望舒诗歌意象跟庄禅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戴望舒把庄禅文化融入到诗歌创作中,同时也融入到自己的生命进程中。他在思考、探索着人生的同时,也在欣赏、品味着人生。  相似文献   

8.
戴望舒的诗集<我的记忆>是一个包孕着深浓的古典文化意象和情调的文本,传统诗歌文化的元素格外丰盈.因此,在传统、西方、现代互动贯通的立体视域里,论析戴望舒早期诗歌的意绪、意象、意境、意蕴逐层展现出来的古典意味,应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方向.此外,从古典底蕴及其美学质性切入,更可以探寻古今诗歌间的渊源承衍.  相似文献   

9.
作为中国现代派诗人的杰出代表,戴望舒的诗歌无疑是一种独特的存在。戴望舒诗歌艺术具有意象的多样化、意境的朦胧美、语言的散文美和修辞的奇幻美四个特点。  相似文献   

10.
戴望舒的诗,融合了民族和异域诗歌特色,是具有自我独特创造的东方现代诗。其诗歌在意象原型的运用上与中国古代传统诗词有着鲜明的共性,有些诗明显接受了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意象启发,这就使戴望舒诗歌呈现出互通的特色;由意象的选择所形成的意境与诗情,显示出戴望舒作为“现代派”的代表诗人的独特创造。  相似文献   

11.
戴望舒作为中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现代主义诗歌潮流的领袖人物,十分注重对于中国古典诗歌的选择、消化和创造,其诗在审美趣味、艺术主题和意象的选择及表现等方面很大程度上接受了中国古典诗词特别是晚唐温李及婉约派诗风的影响,形成一种凝炼儒雅的艺术风格,从而创造出了真正具有东方民族色彩的现代主义诗歌。  相似文献   

12.
略论中国古典诗歌与英美意象派诗歌中的意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中国古典诗歌和英美意象派诗歌中的意象进行了比较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意象蕴含诗人丰富的思想感情 ,涵量大 ,韵味深 ;而英美意象派诗歌中的意象则往往是“客观对应物”的呈现 ,少蕴藉  相似文献   

13.
戴望舒,中国现代著名诗人,中国现代象征派诗歌的代表。其代表作《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因此他被称为“雨巷诗人”。戴望舒学习过法语,后到法国留学。因此在戴望舒的诗歌中有着诸多的法国诗歌元素,法国象征派诗歌注重暗示,情感通知的挪移,物象的朦胧不定都在他的诗歌中表现的较为明显,同时在继承法国的象征派诗歌的同时,戴望舒在其诗歌中融入了传统诗歌的元素,例如中国诗歌中的含蓄蕴藉,话外之音,抽象美等,在这种融合中形成了戴望舒独特的诗歌艺术风格。不管早期诗歌,还是中后期诗歌,戴望舒始终没有忘记中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重视运用中国古典诗词的表现方法、习惯意象。再加上戴望舒学贯中西,自然就成功地将西象征派诗歌与中国古典诗歌熔为一炉,创作出中国气的现代诗歌。本文将以戴望舒诗歌的朦胧美和口语化的语言来探析文化心态视域下的戴望舒诗歌创作。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典诗歌不仅有着极强的画面感,同时也有一定的情节内容,犹如一部内蕴丰富的电影.蒙太奇用镜头构建电影,也用意象构建诗歌.本文以蒙太奇为中心,以意象为切入点,对诗歌蒙太奇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杨茜 《考试周刊》2014,(79):26-27
中国古典诗歌的精髓在于"意象",如何在翻译中再现原作意象之美是一个关键问题。本文认为,格式塔心理学派提出的"异质同构"、"闭合性"与"整体性"三大完形法则,分别对中国古典诗歌英译过程中意象的理解、意象空白的留舍及整体意象的构建有着极大的启发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戴望舒出于对现实的不满,萌生了强烈的出世情怀,渴望到"天"上寻找慰藉."回天"意识构成了戴望舒诗歌的终极性超越主题.在他那里,终极性超越是许多具体人生问题的累加,与之联系在一起的是生、老、病、死,这些世俗人生的问题蕴涵着许多人类本体意义上的困惑.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20年代的诗歌,创造了"太阳"意象,表现出一种"太阳"情结.这种情结表现为"太阳"意象内涵的独特、丰富,其文化渊源乃中国古典文学的古葵意象、古典哲学的"阴阳"之道及古典诗歌颂日的传统.它对后来的诗歌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典诗歌与美国意象派诗歌中意象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意象派诗歌深受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在意象创造上有共同之处,如对情景交融与精炼简洁的语言的强调.由于历史﹑文化及语言等因素,意象派诗歌与中国古典诗歌又有不同之处,如意象创造中主客体统一的方式,意象的审美追求及表现力度.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典诗歌艺术形象的创作,是诗人头脑中的意象和客观现实中的物象相融合并互相激荡升华为诗中的审美意象,进而与审美物象水乳交融生成了超越客观物象,超越主观情意,超越了宇宙、天地、万物、历史、时空的融而为一的诗歌艺术形象,使诗的光晕获得了永恒的存在。  相似文献   

20.
钱伟 《考试周刊》2010,(13):21-22
文章作者通过对李商隐诗歌的解读.体会并描述了中国古代诗歌“近取诸物,这取诸身”的象征比喻手法,从中将李商隐诗歌表现中的意象、意境作了尝试性的再现.反映了中国古典诗歌艺术和象征主义超越特定文化时空背景下的共通的感受与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